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

ID:13971555

大小:1.87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8-07-25

上传者:U-4186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_第1页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_第2页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_第3页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_第4页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路试验人员培训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铁路客专试验人员岗前培训中铁七局集团公司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07.06.20 第一部分试验人员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一般程序及取样数量第三部分客运专线施工及检测第四部分试验人员应注意的事项第五部分工地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试验人员基本知识一、工程试验的重要性工程试验工作在铁路(公路)勘测设计、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中对工程质量预控制及验证其结果的必要技术手段,在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和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必须以工程试验的结论为依据。同时,也是企业展示自己能力、风采的一个窗口。二、工程试验工作的目的和基本任务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试验鉴定各项主要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2)检验工程的结构和构件的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3)通过工地测试及施工监督检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4)监督检查主要工程材料的合理保管与使用。(5)试验研究新品种材料与地方性材料的使用,并推广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6)为设计和施工提供试验资料及技术数据。三、试验室的法律地位及组织机构计量认证要求试验机构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即独立法人。如果是非独立法人,则要求有法人单位领导班子的成员担任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并且法人要授予相应的权力,有独立开展检测工作、独立行文的能力、有独立财务、独立帐号,能保证检测工作的第三方公正性。目前,铁路工程试验机构除个别已改制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外,绝大多数仍为非独立法人。集团公司试验机构一般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担任最高管理者,并由集团公司的法人代表授予试验机构主任相应的权力,主持试验机构日常工作。子公司试验机构则由子公司的总工程师担任最高管理者或直接兼任试验室主任,由子公司法人代表授予相应的权力。项目经理部试验机构作为一个现场检测组,分别由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试验机构任命其负责人。 不论哪一级试验机构,报告签发的权力均属于国家计量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批准的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对报告的发出负有直接的法律责任。授权签字人由认证试验机构申请,计量认证评审组考核合格,国家计量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予以授权,方能签发报告。铁路工程试验机构基本上是以集团公司(局)作为一个系统管理,集团公司设中心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子公司(处)设置相应的试验室,项目经理部设工地检测站或项目试验室,作为集团公司、子公司的派出机构,统称为二级三层管理。按照国家计量认证认可管理规定,集团公司、子公司两级试验检测机构,都应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取得合格证书,同属于国家认监委和铁道部评审组管辖范围之内。但在隶属关系上,集团公司试验机构是子公司试验机构的上级机构,存在行政和业务的领导关系。四、管理及技术要求(一)管理要求按照计量认证及评审准则的要求,试验机构必须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它的编写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格式,但要注意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各试验机构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方针是:行为公正——保护委托人的所有权,独立诚实地开展检测工作。方法科学——执行现行有效的委托人认可的方法或标准。数据准确——认真执行操作程序、严格控制检测过程。服务规范——承诺各项服务到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全面贯彻中心的质量方针,跟踪GB15481认可准则,逐步完善质量体系并始终保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检验服务的质量,让委托人感到安全、放心、满意。(二)技术要求包括:人员素质、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样品的处置、记录报告等都要满足评审要求。五、现场试验室的职责(1)在填筑路基和拌合混凝土时,试验人员必须在场,监督检测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及填土的密实度,并签认其施工质量。(2)必须及时按规定对原材料取样送检,把好原材料质量关。(3)负责换算混凝土、砂浆施工配合比,填发施工配料单,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交付施工,并做好各项测温纪录。 (4)认真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各项施工控制及检查试验,如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影响质量时,应及时作出处理,并向上级领导报告。(5)会同工地施工负责人,负责混凝土、砂浆等检查试件的制作、养护,并按规定日送检;负责路基填土压实密度的检测,作好纪录。(6)掌握本单位有关设计要求、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时做好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上报工作。六、试验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工程试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用到数学、力学、电工学、土力学、水力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还要熟悉试验规程、施工规范、材料标准及试验设备的构造原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和保养,不但有脑力劳动还有相当的体力劳动,并且还要有相当的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后,才能做好试验工作,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七、试验室对委托试验的管理程序和委托内容(1)委托单位送样时应详细填写试验委托申请书,一式三份.(2)试验室按委托试验申请单对试样进行验收、核对、登记并留样,委托单经签字认后一份退委托单位。(3)收样人按样品编号进行分类,需留样封存的,应留足试样,连同一份委托单交有关试验、检测人员签字。(4)试验、检测人员根据有关标准及委托单要求测试的项目进行试验,详细填写试验纪录。(5)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评定。(6)填写试验报告。(7)复合、签章、登记。(8)签发报告。委托书应填写以下内容:1、委托单位2、委托编号3、样品产地或来源4、试样数量5、规格及种类(包括批号或炉号)6、代表数量7、取样地点8、取样日期9、工程名称及部位10、试验项目11、取样人12、委托人 13、委托单位负责人或取样见证人14、委托单位联系电话注:如对以上内容不清楚,请与技术部门或物质部门进行联系并确认,一定要填写清楚。试验委托单表号:铁建试录109批准文号:铁建函(97)203号委托单位:中铁七局******项目部委托编号水泥-05试验名称水泥送样编号05号产地或来源郑州金龙水泥厂龙源牌试样数量12kg规格种类P.O42.5批号:2156代表数量200t取样地点工地料库取样日期2005-8-15收样日期2005-8-16(由收样人填写)工程名称及部位郑州市西南环城高速公路跨陇海铁路立交桥箱梁试验项目1、凝结时间2、标准稠度3、安定性4、强度5细度、试验验收合格(由收样人填写)取样人李阳取样见证人王刚委托人李阳委托单位负责人杨力住址及邮编/电话0371—6996666收样人李海预定报告发出日期2005-9-15八、有关试验项目最快报告时间 鉴于目前不少同志对试验工作了解不够,往往是把样品送到试验室后,就急着要结果,这是不对的一种做法,因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尤其是试验工作。试验工作有它的时效性、科学性,对试验项目要根据规范进行操作,不能简化程序。要想早些得到结果,只有早送样品,及时进行试验。为此,有必要让同志们了解情况,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试验工作。下面就常规试验项目的最快时间列出,望同志们给于理解和支持。1、钢筋:第二天出报告,有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3天。2、水泥:5天之内出3天报告(必须出具),35天之内出具28天报告。3、土工:击实、液塑限、承载力7天出具报告,干密度2天出具报告。4、砖:5天出具报告。5、加气混凝土:10天出具报告。6、砂、碎石:常规试验5天出具报告。7、混凝土配合比:10天出具7天临时报告(如需要),35天出具正式报告,特种混凝土配合比(高强混凝土、掺粉煤灰、外加剂、抗渗、路面抗折砼等)应适当推迟报告时间。8、抗渗试件:7天出具S8以下报告。9、片石:7天出具报告(含加工时间)。10、混凝土、砂浆试件:到期后2天内出具报告(数量集中时,3天出具报告)。11、防水材料:5天出具报告。以上为试验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望各单位充分理解,认真执行。九、关于标准的表示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它包括产品规格、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运输、储存及使用说明等内容。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必须按照标准生产并控制其质量,建筑材料使用部门则按照标准选用、设计、施工,并按标准对材料的质量与性能进行检验与验收。因此材料的技术标准是供需双方的产品质量验收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使产品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建筑材料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委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部委行业标准都是全国通用标准,是国家指令性技术文件,各级生产、设计、使用等部门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标准的表示方法由标准名称、部门代号、标准编号、批准年号四部分组成,其中部门代号统一规定如下:GB:国家标准GB/T:国家推荐标准GBJ:建筑工程国家标准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G: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C:国家建材局标准TB:铁道部标准YB:冶金部标准HG:化工部标准LY:林业部标准,ZB:国家级专业标准CECS: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DB:地方标准QB:企业标准如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标准的部门代号为GB,编号为1499,批准年份为1998年。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制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要求的提高,需要对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因此要随时注意新修订的标准出现。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除必须满足产品自身的标准外,有时还必须满足有关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等的规定。 另外,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如: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STM)、德国国家标准(DIN)、日本标准(JIS)、国际标准(ISO)等。了解并熟悉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对掌握材料性能与质量,合理选用是十分必要的。十、数据处理及数理统计(一)、数据修约◆数字修约规程GB8170-87各种测量、计算的数值需要修约时,应按下列规则进行:1.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右边第一个数字小于5(不包括5),则舍去,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不变。例如:将14.2432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前修约后14.243214.22.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右边第一个数字大于5(不包括5),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如:将26.4843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前修约后26.484326.53.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右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而其右边的数字并非全部为零,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如:将1.0501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前修约后1.05011.14.在拟舍弃的数字中,若右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而其右边的数字皆为零,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若为寄数则加一.若为偶数(包括0)则不进。例如:将下列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前修约后0.35000.4 0.45000.41.05001.0上述规则可总结为:4舍6入5考虑<5舍>5进=5看奇偶,奇进偶舍。5.所拟舍弃的数字若为两位以上数字,不得连续多次修约,应根据所拟舍弃的数字的大小,按上述规则一次修约出结果来。例:将15.4546修约成整数。正确的做法是:修约前修约后15.454615不正确的做法是:修约前一次修约二次修约三次修约四次修约(结果)15.454615.45515.4615.516在具体实施中,测试与计算部门先将获得数值按指定的修约位数多一位或几位报出,而后由其他部门判定.为避免产生连续修约的错误,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出数值最右的非零数字为5时,应在数值后面加“(+)”或“(-)”或不加符号,以分别表明以进行过舍、弃或未舍未进。例如:16.50(+)表示实际值大于16.50,经修约成为16.50;16.50(-)表示实际值小于16.50,经修约成为16.50。B.果判定报出值需要进行修约,当拟舍弃数字中,若右边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后面无数字或皆为零时,数值后面有“(+)”者进一,数值后面有“(-)”者舍去,其他仍按规则进行。例如:将下列数字修约到个位后进行判定(报出值多留一位,到一位小数)。实测值报出值修约值15.454615.5(-)15 16.520316.5(+)1717.500017.518-15.4546-15.5(-)-156.0.5单位修约拟将数值乘以2,按指定位数依上述规则修约,所得数值除以2。例如:将下列数字修约到个数位的0.5单位(或修约间隔0.5)。拟修约数值乘22A修约值A修约值(A)(2A)(修约间隔为1)(修约间隔为0.5)60.25120.512060.060.38120.7612160.5-60.75-121.5-122-61.00.2单位修约拟将数值乘以5,按指定位数依上述规则修约,所得数值除以5。例如:将下列数字修约到个数位的0.2单位(或修约间隔0.2)。拟修约数值乘55A修约值A修约值(A)(5A)(修约间隔为100)(修约间隔为20)8304150420084084242104200840-930-4650-4600-920(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δ=S/-S=()(9应为n-1) δ----------变异系数,精确至0.01.S-----------强度标准差,精确至0.01MPa.------------强度平均值,精确至0.01MPa.fi-----------单块试样抗压强度测定值,精确至0.01MPa.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越小,说明施工单位的控制能力越强,施工质量就越能有保证。第二部分一般程序及取样数量一、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程序工程试验工作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中对工程质量预控制及验证其结果的必要手段,在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和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必须以工程试验的结论为论据,由此可见,其在工程施工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实施对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一)、工程试验的一般步骤1.工程签定合同后:做好开工准备:根据标书内容/合同承诺配置试验人员、设备、检测项目等,由检测中心负责组建工地试验室。检测中心提供主要试验设备(指室内试验设备);工地按需要提供试验场所,保证水电正常,并配置部分施工过程中必要的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如:混凝土、砂浆试模、灌砂筒、泥浆比重计、黏度计、含砂率计、切割机、取芯机等。铁路工程:试验人员到位、试验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由当地铁路局计量所或省、市级计量所检定合格后,将试验人员有关证件复印件、设备检定证书复印件、资质认定证书复印件、检测项目等按要求整理完毕报驻地监理,监理验收合格,由总监批准后,可以正式开展试验工作;公路工程;试验人员到位、试验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由当地省级计量测试所或市级计量所检定合格后,将试验人员有关证件复印件、设备检定证书复印件、资质认定证书复印件、检测项目等按要求整理完毕先报总监理办初验,经业主审查后,上报省公路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经质量监督站验收合格、批准后,可以正式开展试验工作。2.工程开工前: 要协同材料人员进行原材料的考查、选定,确定材料的产地、来源及厂家;填写试验委托书,及时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或委托试验);必要时,配合有关部门确定取土场,进行土工液塑限(土样性质、土样定名)、颗粒分析试验、CBR试验、以便进行填料的确定;进行土工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便指导路基、回填土的施工,为检测路基压实度提供标准、依据。3.工程施工中:a.各种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要求进行复试(检验频率附后),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b.对于结构物基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以确定基础能否满足设计要求。c.要换算混凝土、砂浆施工配合比,填发施工配料单,经技术负责人签认后,交付施工,并做好各项测温记录。d.对于拌合混凝土,试验人员必须在场,监督检测砂石料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测量坍落度、外加剂掺量,并签认其施工质量。e.对于填筑路基,要跟踪验证填土的密实度,并签认其施工质量。f.会同工地施工负责人,按验标要求的试件数量,认真做好混凝土、砂浆等试件的制作、养护等工作,并按规定日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或送检。g.掌握本单位有关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时做好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上报工作。4.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认真进行各项施工控制及检查试验,如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影响质量时,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并向上级领导报告。5.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根据工程进度,把试验工作做在施工工作的前面,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 现场测干容重最佳含水率最佳密实度换填夯实下道工序主体地基承载力试验工程开始选材及原材料复试:水泥、钢筋、砖砂、石、配合比选择工程开工前工程试验现场取样程序(一Page:14)继续夯实 夯填下一层灌砂法K30法核子密度仪卡瓦列夫仪试验室法现场测定密实度分层夯填填料试验:土的定名、分类最佳含水率最佳密实度路基工程主体工程道砟砖片石碎石砂子钢筋及焊接水泥砼试件砂浆试件抗渗试验防水材料材料复试工程试验现场取样程序(二) (二)、常用工程材料的取样方法、取样频率及数量1、水泥:a.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且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罐中采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检验试样。b.袋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且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200t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检验试样。c.将采取的12kg水泥试样分成两份:一份由试验室按规定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存三个月,以备有疑问时用于复验。2、钢筋原材:a.钢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级别、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时,亦按一验收批。b.每一验收批中取试样一组:热轧带肋钢筋(即Ⅱ级钢筋),热轧光圆钢筋(Ⅰ级钢筋)二根拉力、二根冷弯;低碳热轧盘条(通常指Ⅰ级盘条钢筋)拉力一根、冷弯二根;c.取样方法:Ⅰ、试件应从两根钢筋中截取:每一根钢筋截取一拉力试件、一冷弯试件,低碳钢热轧盘条冷弯试件应取自不同盘。Ⅱ、试件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0mm处截取。Ⅲ、拉力试件长度:5d+200mm;低碳钢热轧盘条拉力试件长度:10d+200mm;Ⅳ、冷弯试件长度:5d+150mm;3、焊接钢筋:a.闪光对焊:一组6根试样(3根拉力试件,3根弯曲试件)。代表数量:200个接头(公路工程为300个接头)。试件应从成品中截取。长度400mmb.电弧焊:(包括搭接焊、帮条焊、坡口焊和熔槽帮条焊)一组3根拉力试件。代表数量:200个接头(公路工程为300个接头)。试件应从成品中截取。长度:除搭接长度外400mm。c.电渣压力焊:一组三根拉力试件。代表数量:300个接头。试件应从成品中截取,长度400mm。 4、混凝土用砂:a.砂试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时间,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亦以一批论。b.取样方法和试样份数:Ⅰ、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共8份,组成一组试样。Ⅱ、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试样,并由4份试样组成一组试样。Ⅲ、从汽车上取样时,每批汽车选择其中的4辆,在装货或卸货时,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两份(共8份)组成一组试样。5、混凝土用碎(卵)石:a.石子试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亦以一批论。b.取样方法和试样数量:Ⅰ、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共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Ⅱ、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试样,并由8份试样组成一组试样。Ⅲ、从汽车上取样时,每批汽车选择其中的8辆,在装货或卸货时,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两份(共16份)组成一组试样。6、普通混凝土:a.每一拌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100盘,且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组。b.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亦不得少于一组。c.商品混凝土除在出厂前应按上述规定取样检验,并向使用单位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外,运到浇筑地点后,使用单位仍应按上述规定抽样检验评定。d.需要分部验收的工程,如墩、台、梁等,应取样制作试件不少于三组。e. 决定施工措施(如蒸养、拆模、吊装出厂等)所需试件的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f.取样地点:灌注地点。7、砂浆:按GB50203-98规定:a.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料料口随机取样、制作。一组试样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样(每组6块)。b.砂浆的抽样频率: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制作一组试块。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c.按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式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每100m3(不足100m3计)砌体,应作一组评定砂浆试件(每组6块);当水泥品种、标号或配合比等到有变动时,均应另作一组,以此作为衡量砂浆施工质量的依据。决定施工措施所需要的检查试件,应另行制作,与砌体一起养护。8、土工:路基填筑前应先对土的各种物理指标进行试验,以确定取土场的土能否用于填料。(①土的颗粒分析 ②界限含水量 ③击实试验;必要时还要做CBR、有机质、易溶盐试验。)a.击实试验:每5000m3--10000m3做一组试验(公路工程为5000m3);做击实试验时应同时做界限含水量试验(即液、塑限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委托试验时应至少送样50kg;b.承载力试验:Ⅰ、需要通过土的物理指标确定承载力时,应在基础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取原状土进行试验。取土时削成圆柱体,装筒后应用蜡皮或胶布密封,防止土体蹦散和水份流失。然后及时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试验;Ⅱ、现场检测承载力时,应在基础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未经进行地基处理的原土层);一般素土可采用轻型触探仪。承载力可用经验公式:8X-20=Kpa;砂类土、漂石土、碎石土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63.5kg锤重)通过查表求得承载力;c.干密度、含水量试验:取土时应用塑料袋密封,防止水份流失,并及时送往试验室进行试验。9、砌体砖:a.砖试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3.5万—15万块为一验收批,不足3.5万块亦按一批计算。并不得超过一条生产线的日产量。 b.砌墙砖每检验批取样数量应根据检验项目而定,尺寸偏差,应取砖样20块;强度等级应取10块(送样时至少20块)砖样;外观质量应抽样50块;抗冻性试验应取10块。c.蒸养(压)砖,如粉煤灰砖,每10万块为一检验批取样一组(每组20块)做强度试验。d.取样方法:Ⅰ、按预先确定好的抽样方案在成品堆垛中随机抽取。Ⅱ、试件的外观质量必须符合成品的外观指标。Ⅲ、若对试验结果有怀疑时,可加倍抽取试样进行复试。10、道钉抗拔试验:按TB10413—200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线路:3根钉/Km,道叉:3根钉/组。道钉抗拔力不小于60KN,硫磺胶砂强度不小于35Mpa。(三)、常用工程材料的试验指标水泥:安定性、胶砂强度、初终凝时间、细度。砂子: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碎石: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沥青:软化点、针入度防水材料:拉力、柔度、耐热度、不透水性钢筋:拉力试验(屈服点、极限强度、伸长率)、冷弯、化学分析钢筋焊接:拉力、冷弯回填土:干密度土工击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试验、坍落度测定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试验、坍落度测定、抗渗砌筑砂浆:配合比、强度试验、稠度试验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第三部分客运专线施工及检测第一章、客运专线混凝土工程 参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适用于桥涵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及其相应附属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一、水泥1.1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表22-1水泥的技术要求表22-1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比表面积≤350m2/kg(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280μm方孔筛筛余≤10.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3游离CaO含量≤1.0%4碱含量≤0.80%5熟料中的C3A含量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8%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6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0.06%(预应力混凝土)注:1、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1.2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2的规定。水泥的检验要求表22-2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比表面积√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货源;2、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水泥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烧失量√√3游离CaO含量√√4MgO含量√√5SO3√√6Cl-√√7细度√√√8凝结时间√√√9安定性√√√10强度√√√11碱含量√√12助磨剂名称及掺量√13石膏名称及掺量√14混合材名称及掺量√15熟料C3A含量√ 二、细骨料2.1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2.1.1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2.1.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表22-3的规定。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22-3中所列的累计筛作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2.1.3细骨料的粗细程度应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22-3粗级:3.7~3.1中级:3.0~2.3细级:2.2~1.6级配区筛孔尺寸(mm)Ⅰ区Ⅱ区Ⅲ区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0~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00~90100~90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泵送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宜选用中级细骨料。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1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可允许使用。2.1.4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测,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不应大于8%。细骨料的吸水率不应大于2%。2.1.5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项目质量指标<C30C30~C45≥C50含泥量(%)≤3.0≤2.5≤2.0泥块含量(%)≤0.5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Cl-(%)≤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2.1.6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22-5的规定;当骨料有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22-5的规定外,应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表22-5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3.0注:1、带*号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2、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3、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直接与水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砂中有害物质限值表22-44、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1次总碱含量计算,碱含量(Na2O+0.658K2O)(%)。2.1.7骨料应采用砂浆棒法检验其碱活性,且砂浆棒的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按1.6条的要求采取技术措施。 2.1.8当采用以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人工砂及混合砂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石粉含量应符合表22-6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限值表22-6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C45≥C50石粉含量(%)MB<1.40≤10.0≤7.0≤5.0MB≥1.40≤5.0≤3.0≤2.02.2细骨料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7的规定细骨料的检验要求表22-7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1细度模数√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料源;2、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3(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月检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3吸水率√3含泥量√√4泥块含量√√5坚固性√6云母含量√√7轻物质含量√√8有机物含量√√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0Cl-含量√11碱活性√12石粉含量√√13压碎指标√√三、粗骨料3.1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和选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3.1.1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厂,不宜采用砂岩碎石。3.1.2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圆孔筛)不应大于25mm。3.1.3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3.1.4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符合表2-1的规定。若粗骨料为碎卵石,碎卵石的强度应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表22-8的规定:粗骨料的压碎指标(%)表22-8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岩石种类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碎石≤16≤20≤30≤10≤12≤13碎卵石≤16≤12注:沉积岩(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3.1.5粗骨料的坚固性可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率应符合表22-9的规定。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表表22-9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量损失率(%)≤8≤53.1.6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22-10的规定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表22-10强度等级项目<C30C30~C45≥C50含泥量(%)≤1.0≤1.0≤0.5泥块含量(%)≤0.25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10≤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Cl-含量(%)≤0.02碎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953.1.7粗骨料应采用岩相法检验其矿物组成。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就按1.6条的要求采取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3.2粗骨料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11的规定粗骨料的检验要求表22-11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1颗粒级配√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料源;2、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 10%或20%,但至少一次。2岩石抗压强度√3吸水率√4紧密空隙率√5压碎指标√√6坚固性√7针片状颗粒含量√√8含泥量√√9泥块含量√√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1Cl-含量√12有机物含量(碎卵石)√13碱活性√四、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4.1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1.1拌和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22-12的要求。拌和用水的品质指标表22-12项目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5>4.5>4.5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计)(mg/L)<500<1000<3500硫酸盐(SO42-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以当量NaO计)(mg/L)<1500<1500<15004.1.2用拌和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有关水泥的国家标准的规定。4.1.3用拌和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4.1.4拌和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锈蚀环境时,拌和用水中Cl-含量不应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和水中Cl-含量不得超过350mg/L。4.1.5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表22-12的规定。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4.2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检验数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13规定水的检验要求表22-13序号检验项目抽样试验检验1PH值√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新水源;2、同一水源的水使用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2不溶物含量√√3可溶物含量√√4氯化物含量√√5硫酸盐含量√√6碱含量√√7凝结时间√8抗压强度比√ 五、混凝土外加剂5.1外剂的性能应符合表22-14的规定。外加剂的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外加剂的技术要求表22-14序号项目指标1水泥净浆流动度(mm)≥2402NaSO4(%)≤10.03Cl-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6含气量(%)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3.0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4.57坍落度保留值(用于泵送混凝土时)(mm)30min≥18060min≥1508常压泌水率比(%)≤209压力泌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9010抗压强度比(%)3d≥1307d≥12528d≥12011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2收缩率比(%)≤135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5.2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15的规定外加剂的检验要求表22-15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匀质性√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货源;2.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水泥净浆流动度√√3Na2SO4含量√√4Cl-含量√√5碱含量√√6减水率√√√7坍落度保留值√√8常压泌水率比√√√9压力泌水率比√√10含气量√√√11凝结时间差√√√12抗压强度比√√√13对钢筋的锈蚀作用√√14耐久性指数√√15收缩率比√√六、粉煤灰6.1粉煤灰的质量性能应符合表22-16的规定粉煤灰技术要求表22-16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细度(%0≤20≤122Cl-含量(%)不宜大于0.023需水量比(%)≤105≤1004烧失量(%)≤5.0≤3.05含水率(%)≤1.0(对干排灰)6SO3含量(%)≤37CaO含量(%)≤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注:因条件所限当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在其它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况下,经试验证明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6.2粉煤灰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2-17的规定粉煤灰的的检验要求表22-17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细度√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料源;2、使用同一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烧失量√√√3含水率√√4需水量比√√√5SO3含量√√6CaO含量√√7碱含量√√8Cl-含量√√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艺等要求。混凝土配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3-1的规定。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表23-1序号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备注1坍落度《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泌水率3含气量4抗裂性本章1.3条规定5抗压强度《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6电通量本章1.4条规定7弹性模量《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根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设计要求等进行试验8抗冻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9耐磨性《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JC/T421)10抗渗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 1.2当设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无具体要求时应按以下标准确定。1.2.1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23-2的规定混凝土的电通量表23-2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56d电通量(C)<C30<2000<2500C30~C45<1500<2000≥C50<1000<1500注: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还应分别满足表23-3、表23-4及表23-5的规定。1.2.2氯盐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23-3的规定。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表23-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L1L2L1L256d电通量(C)<1000<800<1500<10001.2.3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23-4的规定。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表23-4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H1、H2H3、H4H1、H2H3、H456d电通量(C)<1200<1000<1500<10001.2.4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符合表23-5的规定。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表23-5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D1、D2、D3、D4D1、D2、D3、D4D1、D2、D3、D4抗冻等级(56d)≥F300≥F250≥F2001.3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1.3.1适用范围本方法通过考察受约束的混凝土圆环试件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的开裂趋势来评价混凝土的抗裂性。本方法也可用于评价影响混凝土开裂趋势的各种变量,如不同的水泥品种、掺和料、外加剂及其掺量和水灰比(水胶比)等。本方法经过改进,也可用以评价其他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例如养护时间、养护方法、蒸发速率和温度等。此外,试件的尺寸及养护条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变。1.3.2试件制备试件标准模具包括内环、外环和底座。浇筑成的试件尺寸:内径305mm,外径425mm(即壁厚60mm),高度100mm。每组圆环试件至少浇筑3个,搅拌混凝土前,宜筛除粗骨料中大于20mm的颗粒。按规定配合比配制、搅拌混凝土。经振动成型后养护一定时间,拆去外模,将试件连同模具内环一起移入养护室或置于规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中。 1.3.3试验试验前可在试件外侧面粘贴应变片,用来记录试件收缩时受到模具内环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变,并监测试件出现开裂的时间,定时观测试件顶面和外侧的开裂情况和裂缝宽度。1.3.4试件抗裂性能的评价准则应为:混凝土抗裂性能以试件侧面的开裂程度进行判定。试件侧面裂缝宽度越小,开裂出现的时间越晚,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越好。1.4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1.4.1适宜用范围1、本方法通过测定混凝土在直流恒电压作用下通过的电量值来评价不同原材料和配合比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也可用来间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性。2、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mm±3mm的素混凝土芯样。3、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掺亚硝酸钙的混凝土。掺其他外加剂或表面处理过的混凝土,当有疑问时,应进行氯化物溶液的长期浸渍试验。1.4.2试验设备及材料1、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A、直流稳压电源,可输出60V直流电压,精度为±0.1V;B、带有注液孔的塑料或有机玻璃试验槽;C、20目铜网;D、数字式直流表,量程20A,精度为±1.0%;E、真空泵,真空度可达133Pa以下;F、真空干燥器,内径不小于250mm。2、试验应采用下列材料:A、用分析纯试剂配制的3.0%氯化钠溶液;B、用分析纯试剂配制的0.3mol/L氢氧化钠溶液;C、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1.4.3试验步骤1、在规定的56d试难龄期前,对预留的试块进行钻制件,试件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3mm,试验时以3块试件为一组。2、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涂于试件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道以保证试件侧面完全密封。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将试件放入1000mL烧杯中,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数分钟内真空度达133Pa以下,保持真空3h后,维持这一真空度并注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泡1h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5h±2h。4、从水中取出试件,抹掉多余水分,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槽内,用橡胶密封环或其他密封胶密封,并用螺杆将两试验槽和试件夹紧,以确保不会渗漏,然后将试验装置放在20℃~23℃的流动冷水槽中,其水面宜低于装置顶面5mm,试验应在20℃~25℃恒温室内进行。5、 将质量浓度为0.3%的的氯化钠和0.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试件两侧的试验槽中,注入氯化钠溶液的试验槽内的铜网连接电源负极,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验槽中的铜网连接电源正极。1、接通电源,对上述两铜网施加60V直流恒电压,并记录电流初始读数,通电并保持试验槽中充满溶液。开始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值变化不大时,每隔1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变化很小时,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直至通电6h。1.4.4试验结果计算1、绘制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将各点数据以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对曲线作面积积分,或按梯形法进行面积积分,即可得到试验6h通过的电量。2、取同组3个试件通过的电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通量。当3个试件中有1个超过平均值的15%时,取另2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通量。当3个试件中有2个超过平均值的15%时,该次试验无效。1.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见证配合比选定试验或平行检验并检查确认配合比选定单。1.6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1次氯离子总含量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计算;监理单位检查计算单。第三章混凝土施工控制1.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24-1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表24-1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和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和用水±1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2当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1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1.3混凝土施工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度;监理单位见证试验。1.4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含气量应按表24-2的规定控制。混凝土含气量表24-2环境条件混凝土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D1D2、D3D4含气量(%)≥2.0≥4.0≥5.0≥5.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含气量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1.5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1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1.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2、自然养护:A、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1-3的规定。B、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预制梁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C、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2、蒸汽养护时:A、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价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浇筑完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B、蒸汽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对混凝土进行保温湿自然养护。自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表24-3的规定。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表24-3混凝土类型水胶比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0.455≤T<10215≤T<102810≤T<201410≤T<2021T≥2010T≥2014≤0.455≤T<10145≤T<102110≤T<201010≤T<2014T≥207T≥2010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0.455≤T<10145≤T<102110≤T<201010≤T<2014≥207T≥2010≤0.455≤T<10105≤T<101410≤T<20710≤T<2010T≥207T≥207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测温检查。1.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现浇混凝土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5、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的取样与留置频率所需数量制作试件;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制作试件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1.8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其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2、标准条件养护28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3、其他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制作弹性模量试件;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制作试件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1.8当设计对混凝土抗渗等级有要求时,其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抗渗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000m3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艺的混凝土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6个),不足5000m3时也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隧道衬砌每200m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监理单位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渗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第四章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参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一、地基处理1.1原地面处理1.1.1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当不符合时,应及时反馈。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监理单位10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等1.2砂、碎石垫层(含反滤层)1.2.1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现场抽样检验砂子含泥量,并进行筛分试验,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检查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1.2.2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碎石,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在现场抽样检验碎石最大粒径、含泥量,并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检查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及岩性变化情况。1.2.3反滤层材料含泥量、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材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现场抽样检验含泥量,筛分试验检验其颗粒级配,并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1.2.4砂、碎石垫层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一压实层每100m抽样检验3个点,其中:路基中间1点,两侧距路基过缘2m处各1个点。监理单位平行检验不少于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砂垫层宜采用环刀检测干密度和相对密度。1.3换填换填所用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换填中粗砂和碎石的检验应按本册1.2的规定。1.4袋装砂井1.4.1砂袋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应进行现场验收。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砂袋,每100000m为一批,当不足100000m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砂袋原材料的规格、质量、条带拉伸强度、渗透系数、等效孔径。1.4.2灌入砂袋的砂必须采用天然级配的风干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检验砂子含泥量,进行筛分试验,并在装过程中观察鉴别砂的风干程度。1.5塑料排水板1.5.1塑料排水板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塑料排水板,每100000m为一批,当不足100000m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芯板材料单位长度重量、厚度、宽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纵向通水率和滤膜材料单位面积重、抗拉强度、渗透系数、等效孔径。1.6砂桩1.6.1砂桩应采用一定级配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的砂桩其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检验砂子含泥量、筛分试验检验其颗粒级配。1.7碎石桩 碎石桩必须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碎石或砾石,料径应满足设计要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其检验应符合本册1.2条的规定。1.8粉体喷射搅拌桩1.8.1粉体喷射搅拌桩加固用的水泥种类、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为500t为一批,当袋装水泥不足200t或散装水泥5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材料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检验。1.9浆体喷射搅拌桩1.9.1浆体喷射搅拌桩所用的固化料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固化剂和外加剂,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文件及抽样检验。1.10高压旋喷桩1.10.1高压喷射注浆所用的水泥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和外加剂,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为500t为一批,当袋装水泥不足200t或散装水泥5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材料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抽样检验。1.11灰土挤密桩1.11.1灰土挤密桩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成孔宜在地基土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时进行。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0%,特别是在整个处理深度范围内的含水量普遍很低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处理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中1.11.2灰土挤密桩所用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石灰中活性CaO、MgO含量不应低于50%(按干重量计),粒径应小于5mm,夹石量不大于5%。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产地的石灰,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检查石灰质量证明文件,按《建筑石灰试验方法》(JC/T47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抽样检验。1.11.3灰土挤密桩所用土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检验数量:同一取土地点、相同土性的土,每1000m3为一批,不足1000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1.11.4填料的配合比、最优含水率应符合设计。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检验方法:检查配料计量,轻型标准击实试验1.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1.12.1所用的水泥和粗细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为500t为一批,当袋装水泥不足200t或散装水泥500t时也按一批计。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分别每400m3为一批,当不足400m3时也按一批计。各种原材料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在水泥库抽样检验水泥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在料场抽样检验粗细骨料含泥量、筛分试验检验其颗粒级配。1.12.2CFG桩混合料坍落度应按工艺性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每台班抽样检验3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现场坍落度试验。1.12.3CFG桩混合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台班做一组(3块)试块。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每台班制作混合料试块,进行28d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检验。1.13强夯1.13.1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载荷试验3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5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1.14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1.14.1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品种、批号的土工合成材料,每10000m2为一批,不足10000m2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土工织物的拉伸强度、延伸率、渗透系数或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延伸率。 二、基床以下路堤2.1普通填料填筑2.1.1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应符合表25-1的规定。监理单位应检查试验结果,在每填筑50000m3平行检验一组。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基床以下路堤复查项目及频率表25-1填料类别试验项目、频率颗粒级配液塑限击实试验颗粒密度细粒土—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2.1.2非浸水路堤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25-2采用双指标控制。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表25-2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孔隙率n(%)—<31<31压实系数K≥0.9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或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6点,其中:左、右距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浸水路堤填筑压实质量(K30、n或K)的检验应符合本册4.1.1条的规定.2.2改良土填筑2.2.1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品种、批号的外掺料,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检查每批产品的生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在料场的5个不同部位等量取样,总计取样不少于12kg,按有关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2.2.2物理改良土应充分拌和均匀,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每5000m3为一批,当不足5000m3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现场抽样筛分试验2.2.3物理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的检验应符合本册2.1.2条的规定。2.2.4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每检验批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应符合本册2.1.2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密度成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压实系数检验宜用环刀法。2.3加筋土填筑2.3.1加筋材料的种类、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品种、批号的加筋材料,每10000m2为一批,不足10000m2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检查每批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性能报告单,并抽样检验抗拉强度。三、过渡段3.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3.1.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25-3的规定。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表25-3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1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3.1.2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监理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抽样检验。 3.1.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按表25-4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表25-4项目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压实标准≥150≥50<28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和;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四、基床4.1基床底层4.1.1基床底层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压实标准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25-5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化学改良土压实质量应符合表25-5中改良细粒土的规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表25-5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40孔隙率n(%)—<28<28压实系数K≥0.9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或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动态变形模量Evd;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化学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检验数量应符合本册2.2.4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验。4.1.2路堑基床底层为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层时,其范围内的地基土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0不应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 4.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4.2.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4.2.2每压实层全宽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检验1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4.2.3基床表层级配砂砾石应符合设计及下列要求:1、采用级配砂砾石的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级配范围应符合表25-6的规定。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塑性指数应小于6。基床表层砂砾石级配范围表25-6级配编号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605040302010520.50.075197-10095-10090-9984-9076-9465-8554-7740-6723-513-232—10090-10080-9365-8545-7030-5515-3510-204-103——10090-10075-9550-7030-5515-3010-204-104———10085-10060-8030-5015-3010-204-104.2.4每一压实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检验1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4.2.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压实标准应按表25-7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见证检验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表25-7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190≥55<18 4.3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4.3.1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品种、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矿料按同一生产地点每200m3抽样检验一1次,不足200m3时也按一批计。沥青按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每100t抽样检验1组,不足100t时也按一批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拌和厂取样,按客运专线铁路有关沥青混凝土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验。4.3.2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用核子密度仪法检验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200m用钻心法检验2点,其中:距路肩边线1.5m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的2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按客运专线铁路有关沥青混凝土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验。五、路基压实质量的检测5.1K30平板载荷试验5.1.1定义K30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0mm的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计量单位为MPa/m5.1.2适用范围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料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5.1.3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水分挥发快的均料砂,表面结硬、软化、或因其他原因表层扰动的土,平板荷载试验应置于扰动带以下进行。2、对于粗、细粒均质土,宜在压实后2-4h内开始进行。3、测试面必须是平整无坑洞的地面。对粗粒土或混合料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应铺设一层约2-3mm的干燥中砂或石膏腻子。此外,测试面必须远离震源,以保持测试精度。4、雨天或风力大于6级的天气,不得进行试验。5.1.4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荷载板:荷载板为圆形钢板,其直径为30cm,板厚度为25mm。荷载板上应带有水准泡。2、加载装置:A、液压千斤顶与手动油泵,通过高压油软管连接。千斤顶顶端应设置球铰,并配有可调节丝杆和加长杆件,以便与各种不同高度的反力装置相适应。选用荷载应大于或等于50kN。(一般在工地现场可选用压路机或装载机等)B、液压油软管长度至少为2m,两端应装有自动开闭阀门的快速接头,以防止液压油漏出。C、手动液压泵上应装有一个可调节减压阀,可准确地分级对荷载板实施加、卸载。D、测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精度不低于0.6级。E、当使用测力计直接测量加荷荷载时,测力计精度应达到1%。 1、反力装置承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10kN。2、下沉量测量装置由测桥和测表组成。测桥是用于安装测表固定支架或作为测表量测基准面,由长度大于3m的支撑梁和支撑座组成,当跨度为4m时其截面系数应大于或等于8cm3。测表宜配置3-4个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或电子数显百分表,(一般检测两个即可)量程应不小于10mm,每个测表应配有可调式固定支架。3、其他:铁锹、钢板尺(长400mm)、毛刷、抹刀、水准仪等(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5.1.5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现场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2、安置平板载荷仪:A、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与此同时可借助荷载板上的水准泡或水准仪调整水平。B、将反力装置承载部分安置于荷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反力装置的支撑点(在现场一般指压路机或装载机等车轮着地点)必须距荷载板外侧边缘1m以外。C、将千斤顶放置于反力装置下面的荷载板上,可利用加长杆和通过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紧贴在反力装置承载部位上,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D、安置测桥,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承点1m以外,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距离。3、加载试验:A、稳因荷载板,预先加0.035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B、以0.035MPa(荷载板载荷强度)的增量,逐级加载(从压力表上读得的荷载值为千斤顶油缸内的油压)。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增加下级荷载。C、当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4、计算压力表或测力计读数与承载板荷载强度(MPa)的对应关系。根据:P=F/S即F=P·S又因为Ph×Sh=Py×Sy所以Ph=式中:Ph——荷载板荷载强度(MPa)Sh——荷载板面积(K30型荷载板面积)cm2Py——千斤顶油缸内的油压(从压力表上显示)Sy——油缸的面积()cm2(D=4.2cm)(说明:油缸的面积不是统一的,检测前应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再进行计算、使用) 例题:按每级0.035MPa(荷载板强度)加载。换算油压表与荷载强度的对应关系。由公式Ph=得:0.035=0.035=13.85X=706.86×0.035X=1.79由于1.79在压力表上不容易读取,所以最好取整数。重新计算:使油压表读数为整数2时,求所对应的荷载板强度值(MPa)X=X=0.039结果:当油压表读数为2时,其荷载板荷载强度为0.039(MPa)例表:K30平板载荷试验记录工程名称:填料类型:试验编号:检测地点:填层厚度:试验日期:施工单位:检测里程:试验人员:荷载板直径:检测标高:试验负责人:加载顺序油压表读数荷载强度σ(MPa)百分表读数(0.01mm)分级沉降量度(0.01mm)荷载板中心中心下沉量(mm)左表右表左表右表平均0005205500000120.03954257022202121240.07856558923192142360.11758461019212062480.156610634262425875100.1956376592725261136120.2346666842925271405、由于平板载荷仪本身有一定的重量,系统内部有一定的阻力测时应加以校正,其校正计算公式及参数可根据仪器出厂说明书进行校正。6、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荷载板过度下沉),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对出现的异常应试验记录表中注明。5.1.6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及制图:1、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图25-1:荷载强度σ(MPa) 0.010.040.080.120.160.200.240.28下沉量S(mm)0.250.500.751.001.251.501.75图25-1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1、从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得出下沉量基准值时的荷载强度,并按下式计算出地基系数:K30=σs/Ss式中:K30——由直径30cm的荷载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计算取整数;σs——σ—S曲线中Ss=1.25×10-3m相对应的荷载强度(MPa);Ss——下沉量基准值(=1.25×10-3m)。5.1.7试验仪器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地基系数时,应对仪器进行测试校验。2、新仪器进行试验的三个月内,应每月标定一次,以作出相应误差修正。当三次标定误差小±5%时,仪器进入稳定期。3、仪器每次投入新工点或每年必须予以校验一次。(具体校验方法见《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附录E)。5.1.8随机误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校正:1、同被测土体表面状态影响,所出现的随机误差可通过作图法和K30ADJUST程序进行校正。2、作图法校正见图25-2所示。当试验结果如图中曲线②时,曲线经坐标原点,可不校正。当试验误差结果如图中曲线①时,应在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位置沿正常曲线延伸,使交S轴于01点,此时零点下移△S″,标准下沉量应为S1=Ss+△S″,并由此对应的荷载强度σ1计算出Ks值。当试验结果如图中曲线③时,应在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位置沿正常曲线曲率延伸,使交S轴于03点,此时零点上移△S′,标准下沉量应为S3=Ss-△S′,并由此对应的荷载强度σ3计算出Ks值。03σσ1σ2σ3(kpa)△S′02△S″01 S3S2Cs=1.25×10-3S1①②③图25-2随机误差的校正示意5.2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5.2.1定义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来监控检测土体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Evd的试验方法。它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测出反映土体动态特性的指标Evd,计量单位为MPa。5.2.2适用范围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5.2.3试验场场地及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试面宜水平,其倾斜度不大于5°。2、测试面必须平整无坑洞。对于粗粒土或混合料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可用少量细中砂来补平。3、试验时测试点必须远离震源。5.2.4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由加载装置、荷载板和沉陷测定仪三部分组成。2、加载装置主要由挂(脱)钩装置、落锤、导向杆、阻尼装置等部分构成。A、落锤重:10kg。B、最大冲击力:7.07kN。C、冲击持续时间:18±2ms。D、导向杆必须保持垂直、光洁。3、荷载板主要由圆形钢板和传感器等部分构成。A、圆形钢板直径300mm;厚度20mm。B、传感器必须牢固密贴地安装在荷载板的中心位置上。4、沉陷测定仪主要由信号处理、显示、打印机和电源等部分构成。5、沉陷测试范围:(0.1-2.0)mm±0.05mm。Evd测试范围:10MPa<Evd<225MPa5.2.5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A、测试面应整平。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用少量的细中砂来补平。B、导向杆应保持垂直。C、检查仪器标明的落距。2、测试步骤:A、荷载板放置在平整好的测试面上,安装上导向杆并保持其垂直。B、将落锤提升至挂(脱)钩装置上挂住,然后使落锤脱钓并自由落下,当落锤弹回后将其抓住并挂在挂(脱)钩装置上。按此操作进行三次预冲击。C、正式测试时按上述B项的方式进行三次冲击测试,作为正式测试记录。测试时应避免荷载板的移动和跳跃。D、测试时,应记录每个测点的工程名称、检测部位、试验时间、土的种类、含水率以及相关的参数。5.2.6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平板压力公式计算:式中:Evd——动态变形模量(MPa),计算至0.01MPa;r——圆形刚性荷载板的半径(mm),即r=150mm;σ——荷载板下的最大动应力,它是通过在刚性基础上,由最大冲击力Fs=7.07kN且冲击时间ts=18ms时标定得到的,σ=0.1MPa;S——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mm);1.5——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实测结果可采用下列简化公式:Evd=22.5/S根据Evd与K30的相关关系,可以推算出K30值。5.2.6仪器的校验和标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仪器在每次试验前应按说明书进行校验。2、每年必须重新标定一次。5.2.7记录格式应符合表25-8的要求。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记录表25-8工程名称:填料类型:试验编号:检测部位:填层厚度:试验日期:施工单位:检测里程:环境温度:仪器型号:检测标高:含水率:冲击顺序沉陷值Si(mm)平均沉陷值S(m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备注 附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沉陷—时间)曲线复核:年月日试验:年月日1、取三次冲击测得的平均值S计算Evd,作为该检测点的测试值。2、在试验记录表格中应附有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出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沉陷—时间)曲线。5.3二次变形模量Ev2检测5.3.1定义土体的变形模量Ev值是通过一次加载或重复加载测得的应力—位移曲线上0.3×σ0max和0.7×σ0max之间的位移割线斜率来确定的。一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为一次变形模量,用Ev1表示;二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为二次变形模量,用Ev2表示。5.3.2仪器设备5.3.2.1概论进行平板载荷试验的前提条件:A、加载反力装置(配重)B、平板载荷试验仪,它由承载板、盒式水准器、加载装置、液压泵、液压缸和高压软管组成。C、垂直于承载面的用于检测力和承板板位移的装置。D、用于变形模量计算的数据处理器。5.3.2.2加载反力装置平板载荷试验的加载反力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它提供的反力至少要大于检测中必须达到的最大荷载10kN以上。载重机动车、压路机及适当固定的重物都可作为加载反力装置。5.3.2.3承载板使用S355J0型钢制成。加工中对光洁度和粗糙度偏差要求相关规定。承载板的直径必须为300mm,厚度为25mm。直径600mm和762mm的承载板,它的厚度必须为20mm,并且有对称排列的支撑加筋肋,在它上面放置直径300mm的承载板时可当底面使用,其内安置的销子或锁定装置在抬起承载板时起固定作用。承载板加工偏差要求直径为0.5mm,厚度为0.2mm。5.3.2.4加载装置加载装置是由一根至少2m长的高压软管将液压泵和液压缸连接而成的,并以此来实现对承载板的加载和卸载。 为了使力的传递准确无误,液压缸必须两边固定,以防倾斜和翻倒。它的上升高度至少要能达到150mm。测试仪检测时的高度不得大于600mm,为了调整与加载反力装置的距离,有时须附加一个延长装置,这上装置至少可以使液压缸达到1000mm。加载装置延长部分要保证其抗压弯曲强度。5.3.2.5测力装置承载板与液压缸之间设有一个机械或电子的力传感器。测力装置对每次加载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误差范围最高不得超过1%。压力显示值:对直径300mm的承载板精度至少要求达到0.001MN/m2,对于直径600mm和762mm的承载板至少要求达到0.001MN/m2。力显示值的精度必须与要求的压力显示值的精度一致。要求适应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0—40℃。5.3.2.6位移测度装置位移测试原理如图25-3所示。位移测试装置是由一个可旋转的测量臂(见图25-3a)和一个单轴可伸缩移动的测量臂(见图25-3b)组成的。可旋转的测量臂位移测试装置只适用于检测深度至0.3m的坑槽。单轴可伸缩、移动的测量臂位移测试装置可以检测较深的坑槽。位移测试装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三点支撑式支架(见图25-3中2)2、垂直可移动的扭转和弯曲的测量臂(见图25-3中4)3、位移传感器,即测量表(见图25-3中1)承载板中心点到支架轴心的距离必须为(1500±5)mm。杠杆比hp:hM(见图25-3a)必须确定,但可在允许范围内调整,比值不得超过2.0。使用直径300mm和600mm的承载板检测时,位移测试装置的位移量程必须满足10mm,使用直径762mm承载板检测时,位移量程必须满足15mm,承载板位移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04mm。测试值显示精确度至少要达到0.01mm。要求适应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0—40℃。SM1.5m127345hMhp≤0.3m7a)21S654 87b)图25-3图例说明:a)按照秤杆原理设计的可旋转的测量臂;位移测试时要考虑杠杆的比例hP:hM。b)单轴可伸缩移动的测量臂:位移测试比例为1:1。1、测量表,即位移传感器2、支架3、旋转点4、测量臂5、荷载6、垂直支架7、支座8、触点SM、S位移测量表,即位移传感器5.3.2.7辅助仪器a)铲b)钢尺,长度分别人400mm、700mm或800mm;c)刷子d)抹刀、刮刀、直角三角板、测锤、折叠尺、干中砂(石膏)、油e)遮阳挡风装置5.3.2.8试验的前提条件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粗颗粒土、混合颗粒土以及塑性硬质细颗粒土的检测。检测时,承载板下面不能有大于承载板直径1/4的颗粒。快干性的等粒径的砂子、地面表层硬化或软化、试验前地面表层受到破坏的地方不符合检测条件。被测土体的密度必须尽可能保持不变。细粒土(粉砂、黏土)只有在压实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检测。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对地面不同深度进行检测,地面以下最深至d(d=承载板直径)5.3.3试验步骤5.3.3.1测试面的准备工作准备一个与承载板面积大小相适应的测试面。借助工具(钢尺、抹刀或通过推移和转动承载板)尽可能地将测试面整平,清除地面上的杂物。5.3.3.2平板载荷试验仪的安装承载板要准确地放在测试面上,如果测试面稍有不平整,可用几毫米厚的干中砂或石膏糊充填找平。然后将承载板放在测试面上转动并轻砸使承载板与测试面密贴。使用石膏糊时承载板下会很滑,被子压挤出的石膏应在凝回前清除,直到石膏凝固以后方可进行测试。用承载板上的盒式水准器检查测试面是否水平。液压缸放在承载板中心位置上,并与加载反力装置底面垂直,并且要进行加固以防倾倒。承载板与加载反力装置着地点间的净距离对于直径300mm的承载板不得小于0.75m,直径600mm的承载板不得小于1.10m,直径762mm的承载板不得小于1.30m。加载反力装置要进行加固以防移动。加载反力装置安装要牢固、安全。以上要求也适用于斜面测试。5.3.3.3位移测试装置的安装位移测试是通过测量表,即位移传感器完成的。测量承载板的位移时,首先要将传感器触点放到承载板中心位置上。支撑架的着地点与加载装置的着地点的距离不得少于1.25m 。支撑架须保持水平状态,位移传感器,即测量表必须垂直于测试面。安装承载板时需注意把位移传感器的触点无约束地放入承载板上的测量孔中,并保持在承载板中心位置上。位移测试装置要有防日晒和防风沙的保护措施。检测进行中平板载荷试验仪和加载装置不得晃动。5.3.3.4预加载在平板载荷试验开始进行之前,将力和位移传感器,既测量表调整到零值。然后对承载板进行预加载大约30秒钟,对于直径300mm和600mm的承载板预加应力为0.01MN/m2,直径762mm的承载板预加应力为0.005MN/m2该级荷载下的位移传感器,即测量表显示为零值。5.3.3.5加载与卸载1、概论平板载荷试验预计要达到的最大荷载和(或)最大位移是根据各自的检测目标位移、土的性质和承载板尺寸大小来确定的。2、变形模量Ev值的测试要测得变形模量Ev值必须至少分6级进行等时间间距的加载,来达到预定的最大应力值。从一级到下一级的荷载的量值变化必须在1min内完成。承载板的卸载按最大荷载的50%、25%、0%三个级进行。卸载后,按照前面同样的操作步骤,保持与前面各级相同的荷载范围进行又一轮(第二次)加载,但只是加到第一轮荷载的最后一级。每次加载和卸载时,必须在本级荷载达到要求值开始算起120S后,方可进行下一级荷载变化的操作。对于交通道路工程的持力层可将该等待时间缩短为60S。荷载在每加载等级上要保持恒定。检测结果必须在每次荷载变化前填入检测记录表上见附表。在交通道路工程中,原则上使用直径300mm的承载板。在这种情况下使荷载不断增加,直到承载板的标准应力达0.5MN/m2为止。如果位移先达到了5mm,则将其所对应的标准应力值作为最大应力值。使用直径600mm的承载板时,相应极限值为0.25MN/m2和8mm,使用直径762mm的承载板时相应极限值为0.2MN/m2和13mm。有出现异常检测结果时,很可能是承载板倾斜过大或沉陷过大造成的,这时测试点的土要挖到一定的深度,使测试面与承载板的直径相适应。同时,在地质情况有差异时,如土体压实度不同或遇到石块等,都应在检测记录中加以注明。如果被检测的土体中有颗粒强度极小(如:珍珠岩),或者,当荷载增加时位移出现很大的增长,则表明土体已接近破坏的临近状态,在这种较小的位移和一般的应力情况下,平板载荷试验都将会被终止。检测中如果意外出现了一个大于预定的加载值,不可对其改动,而是应将其记录在检测报告上并加以注明。说明:在二次加载结束,尽管卸载后没有再继续加载,也可能会有第三次加载曲线出现的现象。5.3.3.5测试结果的分析、计算和表示1、应力—位移曲线 将施加每级荷载的平均标准应力σ0所对应的测量表即位移传感器的读数M填写到记录表格中。读数M与对应的承载板的位移S遵循图5.3.2b)中的测试原理,图5.3.2a)中所示承载板的位移S按方程式(1)由位移SM杠杆比hp/hM的乘积计算得出。S=SM×hp/hM(1)标准应力和位移标注在图示2中。由对应于每次加一卸载测试在图中标注的点,绘出归属的应力—位移曲线。为了区分加载和卸载的不同,必须用箭头在曲线上标明方向。检测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点位置;—承载板直径;—位移检测装置的类型,适当的时候要说明杠杆比hp/hM;—土体种类;—测试面的平整程度;—天气和温度;—时间、日期;—检测人员姓名;—检测中断的记录与说明;—位移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标准应力值;—应力—位移曲线;—检测数据分析与计算;—适当的时候要在检测后描述测试面的表面情况。2、变形模量EV的计算变形模量是基于一次加载和二次加载应力—位移曲线,通过二次多项式方程(2)计算得到的。s=a0+a1·s0+a2·s20(2)式中:s0——承载板下的平均标准应力,单位:MN/m2;s——承载板的位移,单位:mm;a0——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mm;a1——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mm(MN/m2);a2——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mm(MN2/m4)。注:式中的系数是把测试值按下列最小误差二乘法计算得到的。a0·n+a1∑s0i+a2∑s0i2=∑si(B.1)a0∑s0i+a1∑s0i2+a2∑s0i3=∑si·s0i(B.2)a0∑s0i2+a1∑s0i3+a2∑s0i4=∑si·s0i2(B.3)首次加载所获得的系数视作0级荷载在表1中不予考虑。二次多项式的系数由第一次和第二次加载的测试数据,根据附录B中所列标准方程式(B.1)、(B.2)和(B.3)计算得出。作为辅助计算手段的计算设备,必须具有本方程形式程序的编辑和分析功能。如果要应用计算程序算出变形模量EV,则该程序必须用5.3.3.5条提供的计算实例算通过后才可以使用。变形模量EV由公式(3)计算: EV=1.5·r·1/(a1+a2·σ0max)(3)式中:EV——变形模量,单位:MN/m2;r——承载板半径,单位:mm;σ0max——最大平均标准应力,单位:MN/m2。一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用EV1表示,二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用EV2表示。5.3.4平板载荷试验仪的标定及校验平板载荷试验仪的标定和校验必须按规定执行。平板载荷试验仪出厂前和维修后都必须进行标定。平板载荷试验仪必须每年标定一次。5.3.5应用实例二次变形模量EV2的确定DIN18134—300检测位移测试设备的安装按照图3a)(hp=1.26m;hM=0.945m)杠杆比:hp/hM=1.26/0.945=1.333变形模量EV1和EV2可通过表25-9和25-10中的测试值计算得出。图25-4表示应力—位移曲线。检测结果汇总于表25-11中。一次加载和卸载的测试值表25-9加载阶段序号荷载FkN平均应力σ0MN/m2测量表读数sMmm承载板位移smm0000015.650.0800.861.15211.310.1601.572.09317.670.2502.152.87423.330.3302.443.25529.690.4202.853.80635.340.5003.164.21717.670.2502.973.9588.840.1252.783.709001.942.59二次加载的测试值表25-10加载阶段序号荷载FkN平均应力σ0MN/m2测量表读数sMmm承载板位移smm10001.942.59115.650.0802.423.221211.310.1602.653.531317.670.2502.843.781423.330.3302.993.981529.690.4203.104.13测试结果汇总表表25-11 测试指标与单位一次加载二次加载σ0maxMN/m20.500.420a0mm0.2852.646a1mm/(MN/m2)12.2706.637a2mm/(MN2/m4)-9.034-7.574EV=1.5·r·1/(a1+a2·σ0max)MN/m229.078.9EV2/EV12.72应力—位移曲线(根据表25-9和表25-10绘制的)图25-4000.10.20.30.40.50.61.01.54.03.53.0002.52.04.50.5六、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路基部分)术语变形模量Ev2:由平板荷载试验第二次加载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Evd:由落锤冲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差异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桥或路隧连接处的沉降差。 折角: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路基与桥梁或隧道间由于过渡段沉降造成的弯折角度。一.路基1.1一般规定1.1.1路基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施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1.1.2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长路堑和高大挡土墙。路堤高度原则上应大于基床厚度。一般路堤填土高度不宜超过8m。1.1.3路基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基地质状态和填料的工程性质,为地基和路基结构物的变形状态评价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地质勘察横断面沿线路方向间距不大于50m,横断面上的地质点不应少于3个。过渡段或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并应在横断面之间作物探检查。1.1.4土质地基路基均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长度大于20m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式中:——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设计最高速度,km/h。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1.1.5无碴轨道路堤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6~18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1.1.6地质复杂、工后沉降难以控制或地下水位较高、路基易产生冻害和存在其他不稳定因素的路基区段,不宜铺设无碴轨道。1.2路基标准横断面1.2.1路基横断面宽度和布置型式的设计应根据线间距、轨道结构型式、曲线超高设置、路肩宽度、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槽布置、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声屏障基础等因素来确定,并应综合考虑路基防排水问题。1.2.2直线地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1.2.2所示。路基面宽度可参照表1.2.2的规定,表1.2.2路基面宽度设计最高速度(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2004.48.613.0 2504.68.613.23004.88.613.43505.08.613.6注:路基面宽度为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3.0m、通信信号电缆槽设置于路肩上时的宽度。1.2.3直线地段路基面形状为梯形,混凝土支承层基础边缘以外设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基床底层顶面及基床下路基面自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1.2.4无碴轨道路基一般不考虑曲线加宽,当轨道结构和接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1.2.5正线区间路肩范围内设置的其它附属工程,包括接触网支柱基础,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及声屏障基础等不得影响路基的稳定和排水。图1.2.2双线路基路堤和路堑(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横断面示意图1.3基床1.3.1路基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表层厚度与无碴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的总厚度不应小于0.7m,底层厚度为2.3m。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以外的路基面应设防排水层,采用厚5~10cm沥青混凝土或C25混凝土。1.3.2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材料规格应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1.3.2的规定。表1.3.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190≥120≥50<18%1.3.3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1.3.3的规定。表1.3.3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变形模量Ev2(MPa)≥60≥60≥6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35≥35压实系数K≥0.95--孔隙率n-≤28%≤28%注:1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以下同);2改良土压实标准:当采用物理方法改良时,应符合本表规定;当采用化学方法改良时,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1.4基床以下路堤及地基1.4.1基床以下路堤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后填筑。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1.4.1的规定。表1.4.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细粒土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C组(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块石土)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变形模量Ev2(MPa)≥45≥45≥45压实系数K≥0.92--孔隙率n-≤31%≤31%注:改良土压实标准:当采用物理改良方法时,应符合本表规定;当采用化学改良方法时,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1.4.2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床表层应满足1.3.2的要求;基床底层范围的土质和压实标准不满足1.3.3的要求时,应作处理。1.4.3地基处理措施应结合路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地质条件、工后沉降量计算值、工期等因素综合确定。1.4.4软土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5mm。1.4.5软土和松软土等不良地基应结合工程施工,选择代表性地段提前修筑试验路堤,以检验设计、指导施工。1.5路堑1.5.1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地段,基床表层应满足1.3.2的要求;处于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土质及压实标准不满足1.3.3的要求时,应作处理。1.5.2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岩石面作成1.2.3中要求的形状,对凹凸不平处应以强度不小于C25的混凝土填平。1.6过渡段1.6.1路基与桥台之间过渡段,应满足以下要求:1填方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路堤时,桥路过渡段一般采用图1.6.1 所示的方案。需要时,根据情况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过渡段的正梯形部分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5%水泥),其后设置一段倒梯形的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表1.3.3的规定。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桥台后路堤高度,且不得小于20m。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图1.6.1填方桥台的桥路过渡段纵断面示意图2挖方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时,桥路过渡段采用混凝土与级配碎石过渡,长度不小于20m。在过渡段以外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桥台台尾路基为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采取混凝土回填。1.6.2路基与涵洞过渡段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2.0m时,应在涵洞侧面设置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5%水泥)过渡段,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2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0.7m≤h<2.0m时,参照填方桥路过渡段方式,采用两次过渡方案,在涵洞顶面及两侧设置正梯形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5%水泥)过渡段,再延伸设置一段倒梯形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表1.3.3的规定。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如图1.6.2。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路堤高度,且不得小于20m。图1.6.2涵路过渡段纵断面示意图1.6.3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取混凝土与级配碎石厚度渐变过渡。1.6.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5%水泥)填筑;路堤与土质及软质岩路堑连接处采用台阶方式过渡并回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表1.3.3的规定。台阶顶部应设置横向排水盲沟。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5%水泥。1.6.6半填半挖过渡段 半填半挖路基在靠山侧根据岩层情况换填1.0~2.3m。过渡段的设置类似于路堤路堑过渡段,硬质岩半填半挖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5%水泥)填筑;土质及软质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台阶方式过渡并回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表1.3.3的规定。半填半挖过渡段的设置方式如图1.6.6-1、图1.6.6-2。图1.6.6-1土质及软质岩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示意图图1.6.6-2硬质岩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示意图1.6.7对于不同形式的过渡段,当纵向设置范围重叠或者相距较近时,应采取适当措施,连通设置,以保证纵向刚度平顺过渡。1.7路基排水1.7.1路基排水系统,应根据当地降水量特征、汇水面积、地形和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进行规划和设计。路基排水设备,应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与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1.7.2路基面应结合无碴轨道结构、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声屏障等具体工程作好防水和横向排水设计。1.7.3无碴轨道线间排水应根据线路、气候条件及对轨道电路的影响等综合考虑,可采用横向直排、设置集水井等方式。采用集水井排水时,集水井的位置、排水管的大小及埋设深度应根据降水量大小和防冻等要求确定,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排水管的堵塞和水渗入基床。1.7.4植物防护的路堤坡面应设置汇水缘和横向排水槽。1.7.5边坡采用管架护坡时,宜采用带截水槽的结构。管架厚度应大于0.6m,间距不宜大于3.0m,并加深管架埋设深度。1.8其他1.8.1 接触网支柱内边缘距线路中心距离应满足设备安装、调整、运营、维修的需要,一般不应小于3.0m。1.8.2电力电缆槽的位置应根据线路、桥隧比例及供电要求的需要,可设置于路肩上,也可单独设置于路堤坡脚外或路堑侧沟平台上。当路基与桥(隧)频繁交替时宜设置于路肩上。1.8.3电缆槽宜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外侧。电缆槽的内部净高不大于30cm,通信、信号电缆槽外部宽度不大于70cm。单贯通电力电缆槽设于路肩上时,内部净宽不大于20cm。1.8.4与桥隧等各类结构物连接处路基上的电缆槽、接触网支柱等应进行过渡衔接设计。二、变形模量Ev2测试原理与操作要点1.变形模量Ev1和Ev2试验的原理变形模量Ev1和Ev2试验也属于平板载荷试验,在圆形载荷板上分级施加静荷载,测试荷载强度与沉降变形的关系,由此计算地基的变形模量。该试验方法与地基系数K30试验是及其相似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操作步骤与数据整理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图2-1变形模量Ev试验曲线应力沉降量S(mm)变形模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弹性半空间体上圆形局部荷载的公式:式中d为载荷板直径。取μ为0.21,并采用增量形式:式中r为载荷板半径。计算0.3到0.7的割线。为了有效地利用测试记录的数据,减小误差采用对试验数据作二次回归:利用下式计算:如图2-1,试验经两次加载。Ev1和Ev2分别为第一次加载和第二次加载时计算的情况,单位一般为MPa或MN/m3。在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检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直径300mm的载荷板。 AX01测试的Ev2和Ev1及其它们的比值都是由仪器或软件自动计算的。2测试基本要求2.1试验适用范围变形模量Ev2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承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在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检测中,采用直径为300mm的承载板。2.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水分挥发快的中粗砂,表面结硬壳、软化或因其他原因表层扰动的土,变形模量Ev2试验应置于其影响以下进行,下挖深度应不大于承载板直径。2)土体的含水率对其强度测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试验时土体的含水率变化范围应是在其使用期间所能保持的范围。对于粗、细粒均质土,宜在压实后2~4h内开始试验。3)测试面应水平无坑洞。对于粗粒土或混合料填层造成表面凹凸不平,承载板下应铺一层厚约2~3mm的干燥中砂或石膏腻子。4)试验时测试点必须远离震源,以保证测试精度。5)雨天或风力大于6级的天气不得进行试验。2.3试验仪器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器应包括承载板、反力装置、加载装置、荷载量测装置及沉降量测装置。2.3.1承载板承载板为圆形钢板,承载板直径为300±0.2mm,厚度为25±0.2mm。承载板上应带有水准泡。承载板加工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2.3.2反力装置反力装置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10kN以上。加载装置的液压千斤顶应通过高压油软管与手动液压泵连接。千斤顶顶端应设置球铰,并配有可调节丝杆和加长杆件,以便与各种不同高度的反力装置相适应。高压油软管长度应不小于2m,两端应装有自动开闭阀门的快速接头,以防止液压油漏出。手动液压泵上应装有可调节减压阀,可准确地对承载板进行分级加、卸载。为使力准确传递,千斤顶两边应固定,并确保不倾斜。千斤顶活塞的行程应不小于150mm。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千斤顶高度不超过600mm。 图2-2杠杆式测量臂1—触点2—承载板3—千斤顶4—加长杆件5—反力装置6—沉降量测表7—支撑架8—杠杆支点9—测量臂10—支撑座2.3.3荷载量测装置荷载量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最大误差应不大于1%。荷载量测表显示值应能保证承载板荷载有效位至少达到0.001MPa沉降量测装置由测桥和测表组成。测桥的测量臂可采用杠杆式(见图2-2)或垂直抽拉式(见图2-3)。测量臂应有足够的刚度。图2-3垂直抽拉式测量臂1—触点2—承载板3—千斤顶4—加长杆件5—反力装置6—沉降量测表7—支撑架8—垂直支架9—支撑座承载板中心至测桥支撑座的距离必须大于1.25m。杠杆式测量臂杠杆比hP:hM可在1:1至2:1范围内选择,选定后不得改变。为便于统一,可认为垂直抽拉式测量臂杠杆比为1:1。沉降量测表最大误差应不大于0.04mm,分辨率应达到0.01mm,量程应不小于10mm。2.3.4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应包括:铁锹、钢板尺(长400mm)、毛刷、刮铲、水准仪、铅锤、直尺、干燥中砂、石膏粉、油、遮阳挡风设施等。2.3.5测试仪器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测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定。2)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必须每年标定一次。3试验操作3.1试验准备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表面松土。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应将承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3.2安置试验仪器3.2.1安置承载板及千斤顶 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点上,使承载板与地面完全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同时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来调整承载板水平。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5m。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使千斤顶保持垂直。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3.2.2安置测桥将沉降量测装置的触点自由地放入承载板上测量孔的中心位置,沉降量测表必须与测试面垂直。测桥支撑座与反力装置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25m。试验过程中测桥和反力装置不得晃动。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沉降量测表读数调零。3.3加载与卸载变形模量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必须至少分6级,并以大致相等的荷载增量(0.08MPa)逐级加载,达到最大荷载为0.5MPa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再进行卸载。承载板卸载应按最大荷载的50%、25%和0三级进行。卸载后,按照第一次加载的操作步骤,并保持与第一次加载时各级相同的荷载进行第二次加载,直到第一次所加最大荷载的倒数第二级。每级加载或卸载过程必须在1min内完成。加载或卸载时,每级荷载的保持时间为2min,在该过程中荷载应保持恒定。1)试验中如果施加了比预定荷载大的荷载,则应保持该荷载,将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并加以注明。2)当试验过程中出现承载板严重倾斜,以至水准泡上的气泡不能与圆圈标志重合或承载板过度下沉及量测数据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另选点进行试验,并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3)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包括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和数据人工记录两种类型。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型的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可根据每级荷载的测试数据自动计算并打印荷载——沉降曲线和变形模量值。第五章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参考:《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隧道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1.1.1隧道喷射混凝土、衬砌混凝土及其附属工程混凝土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严格按本手册《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中的规定执行。另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 用于喷射混凝土的水泥应与速凝剂有较好的相溶性,所用水泥应具有强度高、抗渗好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应优先选用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次是矿渣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中应用早强水泥。使用前均应做强度鉴定试验。1、粗集料(碎石或卵石)为防止喷射混凝土过程中管道被堵塞,减少回弹量及保证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强度,应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料径不宜大于15mm。2、细集料(中、粗砂)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并减少施工作业时的粉尘,以及减少混凝土硬化时的收缩裂纹,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一般宜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若超过7%,喷射时易造成堵管。3、水宜选用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以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超过1%的水,也不得使用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的其他水源。4、外加剂速凝剂的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一般最佳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4%。1.1.2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应满足下列规定:1、钢纤维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600Mpa;3、钢纤维应能承受一次弯折90°不断裂;4、钢纤维长度和直径允许偏差应为设计尺寸的±10%;5、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油渍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粘结的杂质,也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1.1.3喷射合成纤维混凝土中的合成纤维应满足下列规定:1、合成纤维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合成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80Mpa;3、合成纤维长度和直径允许偏差应为设计尺寸的±10%; 4、合成纤维不得有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粘结的杂质,也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钢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检验数量: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钢纤维,每5t为一批,不足5t应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见证取样检测,并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在每批中分别随机抽取10根进行抗拉强度、弯折性能试验和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卡尺测量长度、直径;监理单位检查全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规定比例见证取样检测1.2隧道喷射混凝土1.2.1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1.2.2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过试验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骨比宜为1:4~1:5;2、水胶比宜为0.40~0.503、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4、钢(合成)纤维的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喷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中,如水泥、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1.2.3喷射混凝土的早期(1d)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喷射循环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1.2.4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采用大板切割法制取;当不具备切割条件时也可采用边长150mm 的立方体无底试模,在其内喷射混凝土制作试件,试件成型的喷射方向应与边墙相同,喷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当对强度有怀疑时,可在混凝土喷射地点采用钻芯取样法随机抽取制作试件做抗压试验。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作业循环检验一次,每个循环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留置一组检验试件;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20%见证取样检测或按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1.2.4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2、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3、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4、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100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作业循环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应从拱顶起,每间隔2m布设一个检查点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厚度;监理单位见证检查或按施工单位检查断面的20%抽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查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凿孔或无损检测测量厚度,用自动断面仪或摄影仪等仪器测量断面轮廓检查表面平整度。1.2.5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1.2.6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1.2.7喷射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6-1的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26-1序号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2%2粗、细骨料±3% 3水、外加剂±2%4钢(合成)纤维±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复称1.2.8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无外露。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敲击1.2.9喷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80—140mm每工作班应不少于一次检测,并且在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验数量: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次数。检验方法:坍落度试验,砂、石含水率测试。1.3锚杆1.3.1锚杆按外形大致可分为:砂浆锚杆和中空锚杆。按施工工艺可分为: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楔缝式锚杆、胀壳式锚杆、树脂锚杆、早强药包锚杆。1、砂浆锚杆采用:直径为20~25mm的HRB335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成相应的长度,用高强度水泥砂浆锚固,从而对隧道起到围岩支护作用。其进场检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 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随机抽样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2、中空锚杆一般为20~25mm,其拉力应大于160kN。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长度,一般采用早强药包进行锚固,从而达到对隧道围岩的支护作用。其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与砂浆锚杆相同。1.3.2锚杆施工一般规定:1、隧道工程坑道开挖后,应尽快安设锚杆。2、一般宜先喷射混凝土,再钻孔安设锚杆。3、锚杆的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锚杆杆体露出岩面长度,不应大于喷层的厚度。5、应确保隧道工程辅助稳定措施中的锚杆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1.3.3砂浆锚杆所使用的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其砂浆强度不低于M20。砂浆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水=1:(1~1.5):(0.45~0.5);砂的粒径不宜大于3mm。1.3.4早强药包主要由快硬水泥卷作为内锚固剂的内锚头锚杆。快硬水泥卷的三个主要参数如下:1、快硬水泥卷的直径d值要与钻眼直径D值配合好。若使用D42钻头,则可采用D37直径的水泥卷。2、快硬水泥卷长度L要根据内锚长度和生产制作的要求决定,按下公式计算:式中:L——钻眼直径,mm;φ——锚杆直径,mm;——内锚固段长度,mm;k——富余系数,一般k=1.05~1.10 1.4锚杆抗拔力量测1.4.1锚杆抗拔力试验一般采用“快速量测法”。这种量测法所使用的设备为ML型系列锚杆拉拔仪,它由和千斤顶和手压泵两部分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1、结构组成A、物压泵:主要由阀体、压杆及油筒组成,泵体内设有吸、排油阀、安全阀及卸荷阀等。B、千斤顶:千斤顶采用空心柱塞缸型式,主要由缸体和柱塞两部分组成。2、量测步骤A、检查油量:逆时针方向打开手压泵的卸荷阀,使千斤顶中的液压油回到手压泵的油筒端部的堵头,检查油量,如油不够,应加注2号锭子油或20号机械油。该工具应该经常用干净的煤油清洗油筒及管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B、排气:液压系统刚刚连接好的时候,油管、油筒中常混有空气,为了使系统正常工作,这些空气必须排掉,排气的方法是:把手压泵放在比千斤顶稍高的地方,摇动手压泵,使千斤顶活塞伸出,再打开放泄阀,使活塞缩回,连续几次即可,排气时不能加压。C、操作:首先拧下千斤顶和手压泵上的防尘帽,用高压胶管把千斤顶和手压泵联结起来,再把压力表装上,接头要拧紧,若太松自封式接头就会堵塞,从而妨碍正常工作。接着按照A、B的要求进行油量检查和排气。然后再套上千斤顶,使活塞端向外,再后套上相应的锚具,此时千斤顶应与锚杆同心;顺时针拧紧放泄阀。上下压动压泵手柄,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当压力表上的读数达到所要求的数据后,停止加压。手压泵必须摆成水平位置工作,检测完毕,逆时针方向拧动放泄阀,使压力表读数降到零,再把各部件从锚杆上卸下,卸下高压胶管,把防尘帽拧上。 1.4.2注意事项1、液压油采用2号锭子油或20号机械油,使用温度为-30℃~+40℃,严禁以酒精、甘油、普通发动机油等作为液压油使用。2、安装拉拔设备时,应使千斤顶与锚杆同心,以避免偏心受拉。3、加载过程应匀速增加,防止忽快忽慢。4、如无特殊需要,可不作破坏性试验,拉拔到设计拉力即停止加载。5、拉力计应固定牢靠,并有安全保护措施。1.4.3试验要求锚杆安设后每安装300根至少随机抽样三根作为一组进行抗拔力试验,围岩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另作一组进行试验。锚杆抗拔力的合格条件为:PAn≥PAPAmin≥0.9PA式中:n——每批锚杆抽样试验的组数;PAn——同批n组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精确到0.1kN)PAmin——同批n组试件抗拔力的最低值(精确到0.1kN)PA——锚杆的设计锚固力1.5喷射混凝土的试验和测定方法1.5.1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干喷——用搅拌机将骨料和水泥拌和好,投入喷射机料斗,同时加入速凝剂,用压缩空气机使干混合料在软管内呈悬浮状态,压送到喷枪,在喷头处加高压水混合,以较高速度喷射到岩面上,称为干喷。2、潮喷——是将集料预加少量水,使之呈潮湿状,再加入水泥拌和,从而降低上料、拌和和喷射时的粉尘,但大量的水仍是在喷头处加入和从喷嘴射出的。潮喷工艺流程和使用机械同干喷工艺基本相同。3、湿喷——是将集料、水泥和水按设计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式喷射机压送拌和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到喷头处,再在喷头上添加速凝剂后喷出。4、混合喷射(SEC式喷射)—— 此法又称水泥裹砂造壳喷射法。分别由泵送砂浆系统和风送混合料系统两套机具组成。先是将一部分砂加第一次水拌湿,再投入全部用量水泥,强度制拌和成以砂为核心外裹水泥壳的球体;然后加第二次水和减水剂拌和成SEC砂浆;再将另一部分砂与石、速凝剂按配合比配料,强制搅拌成均匀的干混合料。然后再分别通过砂浆泵和干式喷射机,将拌和成的砂浆及干混合料由高压胶管输送到混合管混合,最后由喷头喷出。1.5.2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的制作方法如下:1、喷大板切割法在施工的同时,将混凝土喷射在45cm×35cm×12cm(可制成6块)或45cm×20cm×12cm(可制成3块)的模型内,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加工成10cm×10cm×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进行试验(乘以0.95的换算系数,精确至0.1Mpa)。2、凿方切割法在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护上,用凿岩机打密排钻孔,取出长约35cm、宽约15cm的混凝土块,加工成10cm×10cm×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进行试验(乘以0.95的换算系数,精确至0.1Mpa)。3、无底试模法用150mm×150mm×150mm的无底试模,用喷射机直接喷入,但要注意成型时的喷射机的压力要稳,否则,就会造成试块的不密实或试块不完整。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进行试验(精确至0.1Mpa)。1.5.3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的试验方法如下:1、成型试验法在模型号内放置面积为10cm×10cm×厚5cm且表面粗糙度近似于实际情况的岩块,用喷射混凝土掩埋。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加工成10cm×10cm×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用劈裂法进行试验。2、直接拉拔法在围岩表面预先设置带有丝扣和加力板的拉杆,用喷射混凝土将加力板埋入,喷层厚度约10cm,试件面积约30cm×30cm(周围多余的部分应予清除)。经28d养护,进行拉拔试验。1.5.4喷射混凝土实际配合比、水灰比的测定方法如下:1、测定步骤A、从受喷面上采取一块刚喷好的混凝土,迅速称出质量各为3000g的两份。B、将第一份混凝土放在瓷盘里,在烘箱中以105~110℃烘至恒重。由烘干前后的质量,算出喷射混凝土中可烘干水的质量。C、在取样的同时,用400g水泥及施工相同掺量的速凝剂,加160g水(水灰比为0.4),迅速拌制一份净浆,与第一份混凝土在相同条件下烘至恒重。由烘干前后的质量,算出不可烘干水的质量与水泥质量的比率(即不可烘干水率)。D、将第二份混凝土放入盛有6~8kg水的桶中,立即搅散开,使水泥、速凝剂、砂石分离,仔细淘洗清除水泥、速凝剂和粒径小于0.15mm的细粉。将砂、石在烘箱中以105~110℃烘至恒重,筛分并称出质量。E、根据下式算出得水泥质量,即可求出喷射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和水灰比。注:式中各项材料质量以克计,要求精确到0.1g ,速凝剂掺量和不可烘干水率均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水质量为可烘干水质量与不可烘干水质量之和。1、测定注意事项:1、采取试样、称质量、拌制净浆以及第二份试样在水中搅散开,均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最迟不得超过5min。2、第二份试样在淘洗耳恭听时,每次倒污水都要经过0.15mm孔径的筛。3、计算时,砂、石中小于0.15mm的细粉,应按原材料中的比例记入砂、石质量中,水泥、速凝剂中大于0.15mm的颗粒,也应按原材料的比例记入水泥、速凝剂质量中。第六章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参考:JC477——92喷射混凝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混凝土拌和物通过管道和喷嘴直接喷射到岩石或结构物表面,并能在数分钟内凝结硬化的混凝土。为了使喷射到位的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通常要在混凝土中掺加调凝剂,即速凝剂。速凝剂广泛用于喷射混凝土、灌浆止水水混凝土及抡修等工程中。一、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采用喷射法施工时掺加的无机盐系速凝剂。速凝剂、掺速凝剂拌和物及其硬化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27-1的要求。性能要求表27-1试验项目产品等级净浆凝结时间(min)≤1d抗压强度(Mpa)≥28d抗压强度比(%)≥细度(%筛余)≤含水率(%)≤初凝终凝一等品310875152二等品510770152注:28d抗压强度比为掺加速凝剂与不掺者的抗压强度比二、试验方法2.1材料2.1.1水泥:符合GB8076中3.1.3规定。2.1.2砂符合GB178规定。2.1.3水:饮用水。2.1.4速凝剂。2.2凝结时间2.2.1仪器A、称量2000g,分度值2g的架盘天平;B、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仪一套;C、直径400mm、高100mm拌和锅,直径100mm的拌和铲;D、秒表; A、温度计;B、200mL量筒;2.2.2试验步骤在室温和材料温度20℃±3℃的条件下,称取基准水泥400g,放入拌和锅内。速凝剂按下限掺量加入水泥中,干拌均匀(颜色一致)后,加入160mL水,迅速搅拌25~30s,立即装入圆模,人工振动数次,削去多余的水泥浆,并用洁净的刀修平表面。将装满水泥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仪下,使针尖与水泥浆表面接触。迅速放松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丁上的固定螺丝,针即自由插入水泥浆中,观察指针读数,每隔10s测定一次,直至终凝为止。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每一试样,应进行两次试验。2.2.3结果评定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如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大于30S时,本次试验无效,应重新进行试验。2.3细度检验按照GB/T1345-2005中的干筛法进行。2.4含水率测定2.4.1仪器A、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B、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0℃~200℃);C、带盖称量瓶(直径25mm×65mm);D、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2.4.2试验步骤2.4.2.1浆洁净带盖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5℃~110℃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重,称其质量为为m0。2.4.2.2称取速凝剂试样10g±0.2g,装入已烘至恒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为m1。2.4.2.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5℃~110℃,恒温2h取出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重,其质量为m2。结果计算与评定:含水率按下式(1)计算:W=×100%式中:W——含水率,%;m0——称量瓶质量,g;m1——称量瓶加干燥前试样质量,g;m2——瓶加干燥后试样质量,g;含水率试验结果以三个试样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2.5强度试验2.5.1仪器设备A、300kN压力试验机;B、胶砂振动台;C、称量5kg,分度值5g的案秤;D、40mm×40mm×160mm试模;E、称量500g,分度值0.5的架盘天平。2.5.2试验条件配合比水泥与砂的质量比为1:1.5,水灰比(W/C)O为0.5。2.5.3试验步骤在室温为20℃±3℃的条件下,称取基准水泥1600kg,标准砂2400g,速凝剂按生产厂推荐的下限掺量加入,干拌均匀。按水灰比0.5加水迅速搅拌40~50S,然后装入40mm×40mm×160mm的试模中,立即在胶砂振动台上振动30S刮去多于部分,抹平。每次成型两组,每组三块。同时成型掺速凝剂的试块两组,不掺者一组,在温度20℃±3℃的室内放置24h±1h,脱模后立即测掺速凝剂试块的1d强度。其余试块置于温度为20℃±3℃,温度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测其28d强度,并求出强度比。2.5.4结果计算与评定2.5.4.1抗压强度按下公式计算:R=式中:R——抗压强度,MPa;P——试体受压破坏荷载,kN;S——实体受压面积,mm22.5.4.2抗压强度比按下式计算:式中:N——抗压强度比,%;RA——不掺速凝剂砂浆抗压强度,MPa;RB——掺速凝剂砂浆抗压强度,MPa;2.5.4.3结果处理每龄期由3块试块组成,抗压强度可分别得出6个强度值,其中与平均值相差±10%的数值应当剔除,将剩下的数值平均,其中剩余的数值少于3个时,试验必须重做。三、检验规则3.1检验项目3.1.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凝结时间、细度、含水率。3.1.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凝结时间、细度、含水率、1d抗压强度和28d抗压强度比。3.2.出厂检验3.2.1批量20t为一批,不足20t也可作一批。 3.2.2抽样每一批应于16个不同点取样,每个点取样250g,共取4000g。将试样充分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用作试验,一份密封保存半年。3.2.3判定所有项目都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某一等级要求,则判为相应等级。3.3型式检验3.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当原材料、工艺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一个月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含3个月),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G、正常生产时,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四、包装、运输、贮存4.1产品出厂时应提供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应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及型号、出厂日期、产品质量等级、推荐掺量和有效期。4.2速凝剂应采用有塑料袋衬里的编织袋包装,每袋重25kg±0.5kg。也可根据用户标要求进行包装。所有包装的容器上均应在明显位置注明:产品名称、型号、净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出厂编号。4.3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破损,运输时避免雨淋袋。4.4速凝剂在包装无破损的条件下,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距地面100mm以上。贮存期从产品包装之日起,贮存有效期为5个月。1.6隧道衬砌混凝土1.6.1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原材料检验及其强度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养护,应符合本手册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规定。1.6.2衬砌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现场应按规定定留置抗渗检查试件,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GBJ82)的规定进行试验评定。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衬砌每200m应制作检查试件1组(6块),不足200m时,也应留置1组;2、当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应另行制作检查试件1组。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按20%的比例见证试验。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抗渗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试验。1.6.3隧道底板和仰拱的衬砌混凝土抗渗性检验应符合:每500m应制作检查试件一组(6个)不足500m时,也应留置1组。1.6.4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可采取以下措施:1、宜采用较大的骨灰比,降低水灰比,合理选用外加剂; 1、合理确定分段灌筑长度及浇筑速度;2、混凝土拆模时,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0℃;3、加强养护,混凝土温度的变化速度不宜大于5℃/h;4、根据设计施作防水隔离层。第四部分试验人员应注意的事项1.试验人员进场后,首先选择原材料,选材时要与监理、技术人员、材料人员和业主相互沟通、确认,从而选择最佳的材料。2.原材选定后,要及时结合施工工艺、施工要求、施工方法、设计图纸及施组与技术、监理、材料部门结合施工实际做好相互配合,提前做好施工前的试验准备工作,如配合比的设计、土工承载力、土工击实等。特别注意的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土工击实时,如果原材料变化,则必须重新设计配合比;土质变化时,重新做击实试验。3.现场试验人员必须有试验员培训证书,持证上岗。4.做好对口管理,试验主要与监理、技术、物资部门、作业队业务交往密切。①对监理主要是见证取样、平行试验及报批试验资料;②对技术主要是提供施工的有关参数,比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工艺、件名及部位等;如:改良土的灰剂量范围,并通过试验确定施工参数;③对物资主要是材料的进场检验,提供原材料复试通知单,确定材料供应商,包括:规格、型号、代表数量、进场日期等,以便及时进行配合比试验并防止原材料的漏检漏报,并由物资部门做好检验状态标识。④作业队要建立试验台帐,并及时进行取送样。⑤加强自身管理,明确内部分工,落实已布置的任务,各项试验做在施工的前头,经常与驻地监理进行业务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资料上报前要认真检查一遍,避免有错误的数据出现。只有把这些融会在一起,才能运用自如,顺利地完成试验任务。5.特别要注意在施工混凝土时控制水灰比,通过下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关系密切,且成反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并通过试验确定: 式中aa、ab——回归系数;fcu,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MPa);fcu.0≥fcu.k+1.645σ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MPa)。6.做好试验计划一、为什么要编制项目计划?大家知道试验工作对整个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计划性,工作中就会东一锒头西一棒棰,丢三拉四,疲于应付,可能造成原材料和试件的漏检,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给工程竣工交验带来麻烦,对企业信誉带来不良影响。项目试验计划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必要控制手段,是配置项目试验人员和试验仪器设备的主要依据。当承建工程项目确定后,试验计划可反映试验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采用什么试验方法,使用什么仪器,是本实验室做还是委外试验等,在工作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条不纹。因此,编制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试验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二、如何编制项目试验计划?1、在做施工准备时,由试验人员、技术人员协助查阅施工图纸,统计出工程所用原材料的同类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砼、砂浆圬工数量、强度等级等,根据检验试验频率进行编制。2、会同物资人员对砂、石料场、水泥、钢材、外加剂等厂家调查评估并取样。先期进行比选试验。3、根据所检产品及参数,提出所需的检测器具及检测范围、准确度、检测方法、采取标准、检测手段、人员资质等要求,并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中的要求。三、项目试验计划的实施工地试验员编出试验计划后,由项目总工批准,从批准之日起实施。项目试验计划应发到项目经理、总工、项目部相应的技术、质检、物资、试验等部门。同时,上报总公司中心试验室一份,以便按计划实施检查,实施率应达到100%以上,对计划外的新增任务和临时性任务,可采用滚动计划进行补充。在平时,对批准的计划全项执行,不得无故中断、放弃,有特殊要求的经项目总工批准后,进行更改。 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N1标试验计划根据机场专用高速总监办发[2007]45号《关于下发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的通知》,按照N1标实际工作量,特制定本计划,防止对原材料、混凝土、土方填筑等项目、参数漏检漏报,保质保量地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一、主要工程量及取样频率1.桩基(1)桩基1129根(2)混凝土52656m3(3)一级钢筋458468㎏(4)二级钢筋2552776㎏根据机场专用高速总监办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的通知:桥梁与结构物为:桩基混凝土试件:每棵桩检验4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4516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140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06555根钢筋,做497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23695T,检验66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52656×650/200/1450,需做165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52656×1200/500/1450,需做122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桩基无损检测1129根,取芯3%为34根。2.承台(1)承台324个(2)混凝土17041m3(3)一级钢筋57749㎏(4)二级钢筋1246574㎏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375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60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46154根钢筋,做215组试件。水泥:需7668T,检验21组。砂:17041×650/200/1450,需做53次。 碎石:17041×1200/500/1450,需做40次。3.墩柱(1)墩柱611个(2)混凝土14060m3(3)一级钢筋4903㎏(4)二级钢筋1816140㎏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308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85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64439根钢筋,做300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6327T,检验18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14060×650/200/1450,需做44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14060×1200/500/1450,需做33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4.台身(1)台身20个(2)混凝土431m3(3)一级钢筋3671㎏(4)二级钢筋32457㎏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9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278根钢筋,做6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194T,检验1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431×650/200/1450,需做2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431×1200/5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5.耳背墙(1)台身30个(2)混凝土509m3(3)一级钢筋1899㎏(4)二级钢筋41996㎏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11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553根钢筋,做7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229T,检验1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509×650/200/1450,需做2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509×1200/5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6.墩台帽(1)墩台帽119个(2)混凝土3028m3 (3)一级钢筋43807㎏(4)二级钢筋397611㎏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67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1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5620根钢筋,做73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1362T,检验4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3028×650/200/1450,需做10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3028×1200/500/1450,需做7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7.现浇箱梁(1)现浇箱梁289幅(2)混凝土79498m3(3)一级钢筋24203㎏(4)二级钢筋16036090㎏(5)钢绞线2572756㎏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1749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749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568304根钢筋,做2652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35774T,检验100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79498×650/200/1450,需做249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79498×1200/500/1450,需做184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绞线:2572756/1000/60,需做129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100%)。支座:按一批计算,需做3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100%)。8.板梁(1)现浇箱梁476片(2)混凝土5085m3(3)一级钢筋251881㎏(1)二级钢筋425950㎏(2)钢绞线186465㎏混凝土试件:每片梁检验5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2380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32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23985根钢筋,做112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2288T,检验7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5085×650/200/1450,需做16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5085×1200/500/1450,需做12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9.桥面铺装(1)混凝土10700m3(2)一级钢筋262774㎏ (2)二级钢筋829082㎏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235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51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38636根钢筋,做180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4815T,检验13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10700×650/200/1450,需做34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10700×1200/500/1450,需做25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10.土方工程本工程填方共54万方。路基长度2400米,路基平均宽度30米,路基平均高度7米。平均填筑厚度0.3米,共填筑23层。(1)土的标准击实:2000㎡-5000㎡或土质发生变化时,要做一次。需试验540000÷5000=108组,中心试验室抽检100%。共做216组试验(2)路基压实度:每2000检测4处,需检测2400×30÷2000×23=828组。驻地和中心试验室各抽20%,共检测1159组。(3)承载比试验:需试验540000÷5000=108组(4)筛分、液塑限:需试验540000÷5000=108组,加上驻地和中心试验室各抽20%,共检测151组。二、注意事项及说明1.钢绞线、支座:尽量一次进够,避免多次试验。2.由于没有详细的钢筋规格,本计划只是估量,所以焊接钢筋数量会比计划数量要大;钢筋原材数量会比计划数量要少,在实际施工中要及时调整。3.由于没有具体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料也存在以上情况。4.土工没有提供工作量,只是估算。5.作业队试验人员要及时取送样,并建立试验台帐。6.作业队要及时提供车辆,进行驻地监理或中心试验室的见证试验、联系。1.K3+966渭河特大桥1-41跨a).桩基 (1)桩基486根(2)混凝土23216(3)一级钢筋181089(4)二级钢筋122880根据机场专用高速总监办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的通知:桥梁与结构物为:桩基混凝土试件:每棵桩检验4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2077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14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0756根钢筋,做50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7080T,检验20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23216×650/200/1450,需做73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23216×1200/500/1450,需做53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桩基无损检测486根,取芯3%为15根。a)承台i.承台94个ii.混凝土9860iii.一级钢筋28273iv.二级钢筋767974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218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37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28175根钢筋,做131组试件。水泥:需4437T,检验9组。砂:9860×650/200/1450,需做22次。碎石:9860×1200/500/1450,需做16次。b)墩柱i.墩柱213个ii.混凝土8389iii.二级钢筋556560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118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6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9694根钢筋,做92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4437T,检验13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9860×650/200/1450,需做3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9860×1200/500/1450,需做22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c)台身i.台身2个ii.混凝土101iii.二级钢筋10420 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3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368根钢筋,做2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45T,检验2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101×650/2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101×1200/5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a)墩台帽i.墩台帽2个ii.混凝土101iii.一级钢筋1984iv.二级钢筋2426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2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1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56根钢筋,做1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45T,检验2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101×650/2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101×1200/500/1450,需做1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b)现浇箱梁i.现浇箱梁82幅ii.混凝土42940iii.一级钢筋11905iv.二级钢筋8214798v.钢绞线1504505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945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384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291108根钢筋,做1358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19323T,检验54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42940×650/200/1450,需做135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42940×1200/500/1450,需做100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绞线:1504505/1000/60,需做75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100%)。支座:按一批计算,需做3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100%)。c)桥面铺装i.混凝土4696ii.二级钢筋463783混凝土试件:每100检验1组混凝土强度,至少需要检验945组(含监理平检100%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钢筋原材:60T检验一批,各种规格共至少需要检验22组(考虑平均每次进料30T)(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 钢筋焊接:每300个接头检验一组,平均直径按20考虑,需16411根钢筋,做77组试件(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水泥:需19323T,检验54组(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砂:42940×650/200/1450,需做135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碎石:42940×1200/500/1450,需做100次(含监理平检及中心试验室各抽检查20%)。第五部分工地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地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总公司各单位、各项目部:现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地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一日为适应工地试验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试验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控制、监督、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试验在施工过程中的指导、督促、服务职能,按照系统管理要求,结合总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检测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地试验室进行监督、指导。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地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一、工地试验室管理职能1.工地试验室属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为检测中心)的派出机构,行使检测中心对试验工作的权利,履行检测中心职责,对检测中心负责,不受任何行政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认真做好工地的各项工程试验工作。2.负责做好所在工程的试验检测任务,并付诸实施。3.负责所在工程的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参与工地砂、石料场选择与质量检验,把好原材料质量关。4.对所在工程的主要材料,应与材料部门及时沟通,及时检验,防止漏检。把检测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样品委托接受人(取样登记人)与检测人员应做好样品委托单和样品技术资料的交接。5.负责确定路基填料、混凝土施工的各种施工参数及施工中过程控制的抽检。6.负责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及时提出试验报告。按ISO900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相关要求,做好资料的管理工作。7.负责本工程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保养。8.建立所在工程试验设备档案,做好周检计划,配合检测中心做好仪器设备的周检鉴定。 9.对混凝土、砂浆试件、路基压实密度、水泥、钢筋使用情况及工程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映到检测中心。二、工地试验室负责人职责1.经检测中心授权对工地试验室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完成施工所要求的各项检测和管理工作。2.负责试验室的试验检测任务的实施,协调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对不能进行试验的项目负责委托试验。3.参加试验室所辖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及事故分析会议。4.提出试验室所辖各施工单位节约原材料、应用新技术及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见。5.经检测中心主任委托负责试验室试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整理、保管等工作。6.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必须经检测中心委托的负责人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准外发。7.向检测中心提报试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及修理报废计划,工地试验室要做好本室设备的定期周检工作,没有进行周检的设备不能使用,并做好设备周检台帐。8.定期对砼、砂浆检查试件强度,路基填土压实质量,水泥、钢筋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检测中心通报情况。三、工地试验室人员管理制度1.工地试验室由检测中心组织设立,代表检测中心行使权利,试验室人员归检测中心管理。检测中心负责试验人员的调配、考核、培训。2.待遇问题:项目部工地试验室主任应与工地业务主管同等待遇;工地试验员应与工地技术员同等待遇或略低,具体情况视试验人员业务水平而定,费用由项目部承担;检测中心配合人员费用由检测中心承担。对业务能力差、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不负责任的,项目部可向检测中心提出更换试验人员或降低待遇的要求,经检测中心调查核实,确实不能胜任此工作的,检测中心将对该人员进行谈话诫勉,诫勉无效的,将该人员退向劳务中心,经再培训合格后,重新竞争上岗。3.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公正性,各项目部要尊重工地试验员(工)的工作,不得以任何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干预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并支持、配合工地试验室共同做好工地的试验工作。4.工地试验员(工)由受检测中心的委托、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取得有关证件,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担任。5.试验员(工)对检测中心负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工作。对工作不推诿扯皮,勇于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要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要向检测中心汇报。对知情不报、造成质量事故者,将对其进行处罚或勒令下岗。6.试验员(工)要以检测中心《检测工作质量管理手册》为指导,坚持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质量方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7.试验员(工)必须有责任心,各种操作要规范,试验记录齐全,报告填写规范,要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弄虚作假。如遇设备、试验等技术问题、困难要及时向检测中心汇报反映,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行处理。 8.对已经确定在工地负责试验工作的项目部试验员(工),工地项目部不得随意更换,如确需更换,须提前向检测中心说明情况,由中心另派合格试验员(工)到工地从事试验工作。9.各项目部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对试验室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并积极配合试验室的日常工作,共同做好试验工作。四、检测人员职责1.了解试验室的基本任务、职责分工和本人所承担的工作,并对各自的检验工作质量负责。2.掌握试验室各种试验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维护方法,负责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和测试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和清洁卫生。3.根据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检查,使设备处于完好正常状态,配合做好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4.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用电常识,做到安全工作。5.熟悉相关检验、评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试样加工、制作及测试,提出完整的测试记录、报告。检测人员按照委托单位申请的检测项目要求,依据相应的技术标准、试验规程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由检测人员填写检测记录,自校无误签名后,转交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人员复核无误签名后,交工地试验室负责人签发报告。五、试验委托管理1.试验委托书,是委托单位向检测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表,必须认真填写。试验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工地保留;两份交试验室,其中一份存档、一份结算。2.委托书一般由委托人填写,并在委托人栏签字。委托书主要填写内容包括:委托单位、委托时间、工程名称、样品数量、种类、规格、品种、产地、使用部位、代表数量、要求检测参数、签证人及有关说明等,登记项目要与出厂合格证相符。见证取样的要有见证人签字认可。3.几种常见的委托书填写内容。1)钢材:主要填写厂名、生产号、级别、名称直径、代表数量、使用单位,焊接钢筋还要注明持有焊工证的焊接者姓名以及焊工证书编号。2)水泥:主要填写厂名、牌号、品种、标志(强度等级)、出厂批号、出厂日期、代表数量、使用部位、取样地点及数量。3)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除填写委托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稠度,同时还应填写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规格、品种、产地,对外加剂及掺合料还应附说明书。4)混凝土、砂浆试件:主要填写委托单位、委托时期、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强度等级,使用材料、配合比、制作日期、试件规格、数量、养护方法、要求试验期及送样人等。5)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委托单,应指导其填写规范后方予接收。否则,检测人员有权拒绝接收。六、检测试样的送样与抽样1.凡委托试验室进行各种试验检测的单位,均应按要求详细填写委托试验单一式三份,一份送给委托单位,另外两份编写密码,一份随样品存样品室,一份由样品保管员保存。 2.需要包装的样品必须包装完好,其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否则收样人可不予受理。3.委托单位所送试样经验收后接收人应及时对来样进行登记,在收发薄上登记、编号并签字,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现试样有问题应及时通知各工地,各工地及时补送样品。4.试验室根据委托项目进行试验,试验后的样品及废试件,除在委托时注明留期限并按期提取外,其它不负保管责任。七、样品验收管理制度1.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抽样过程、样品接收、流转、贮存处理以及样品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2.工地试验室接受委托时,负责对所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对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必要时记录样品状态,并将样品及其资料保存好,接样人在委托书上签字。3.工地试验室指定专人记录接收样品状态,收样人接到样品后,做好样品的状态标识,应进行分类存放,严防混杂,以保持样品识别的唯一性,以防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混淆。做好试验前的保管、防潮、养生等工作,做好样品标识、贮存、养生、传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防其在有效期内变质。4.收样人核实委托人填写项目是否清楚、正确、齐全、完善,对照样品的规格、种类、数量是否与委托检验项目相符,确认无误后在收样人栏签字,进行样品编号。5.收样人发现样品的数量、规格与要求检验项目及相应规程不相符时,要视其情况通知送样人补充或重新取样。6.对委托方检测要求不明确或发现异常情况时,检测人员应与委托方联系,得到进一步说明后再进行检测。7.样品标识,对非破坏性样品经试验后贴“试毕”标签,标签由检测人员编排识别码;对破坏性样品(如砼试件、砂浆试件、钢筋等)直接在试样上进行编号标识。8.样品在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应加强防护,避免受到非检验性损坏,并防止丢失。样品如意外损坏或丢失,应在原始记录中说明。八、样品检后处理和留样1.非破坏性检测,检测工作结束、检测结果经核实无误后,若委托单位需要领回的样品应妥善保存(一般不超过60天),移交委托单位。2.破坏性检测后的样品,一般不再保存(委托人要求保存的除外)。3.钢筋比对试样和经检验不合格的钢筋及焊件应留样保存,并通知委托单位查看试件断面,总结经验,进行工艺改正。4.水泥、外加剂在试验前留样保存,保存期不超过35天,到期即予以处理。5.检验不合格的样品在报告完成时留样,以便仲裁备查。6.试验室试验结果仅对来样负责,试验报告保存期为3年,若委托单位认为有必要检查时,可在3年内进行核查,过期将予以销毁。九、现场的控制、指导和监督1.各项目部应水泥、钢材等主要材料及时取样检验,未经检验的材料严禁使用。 2.工地试验室除对项目部来样认真检验外,还应对本地地材进行不定期抽检,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到项目部及公司,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3.现场检测的K30系数、锚杆抗拔力、轻、重型动力触探、灌砂法测压实度等试验,原则上由工地试验室派人去做,项目部/作业队派人配合;或由项目部/作业队自检,现场监理旁站并签认见证取样,工地试验室根据项目部/作业队提供的数据,整理后签发试验报告。对于以上试验,工地试验室应不定期到现场抽查检验,以确认项目部/作业队操作的正确性和现场施工的质量,确保试验公正性及工程质量。4.现场测量坍落度、制作试件及现场搅拌站水灰比控制等,工地试验室将不定期到现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予以纠正,发现三次以上(包括监理反映情况在内)将对现场构筑物做回弹测强试验,若发现构筑物强度等级不符,要上报总公司,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确保工程质量。6.遇有总监办及各级领导、各部门检查中发现的与试验工作有关的问题,应及时与试验室沟通,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7.对于工地试验室不能开展试验的项目,检测中心将积极配合各项目到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做好咨询等服务工作。十、检测事故的分析报告制度1.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的为检测事故:1)检测时弄错委托单位送来的样品。2)样品丢失、损坏,因保管不当造成样品性能丧失或下降。3)加工试样时,弄错规格以致无法弥补。4)不按标准方法,不采用标准样品,又未事先协商、拟定检定方法,造成得不出检测结果。5)检测时未及时读数或未填写原始记录而得不出检测结果。6)由于人员、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条件不符合检测工作要求,检测结果未达到要求的精度而造成检测结论错误。7)测数据计算错误而发出检验报告。8)原始记录丢失、失密,检验报告发错单位、丢失。9)检测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或仪器设备损坏事故。2.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立即报告检测中心。3.若发生人员伤亡或重大事故,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检测中心主任汇报,检测中心主任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4.对事故应及时进行处理,弄清事实,由检测中心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分析事故原因及性质,确定责任,根据事故性质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5.事故发生后,试验室负责人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检测工作的继续进行和检测质量的可靠性。十一、试验资料的管理制度1.试验资料由各室负责指定专人保管或兼管,借阅资料办理有关手续并及时归还。2.试验资料实行目录管理,要建立试验资料总目录和卷内目录。3.试验资料逐年整理、编号、装订成册。4.经装订成册的试验资料,其委托单、记录、报告三者应保持一致,相关材料的试验资料应一同装订。 5.一般试验资料保存期不少于3年,期满后经领导批准方可登记销毁,对新技术及有参考价值的试验资料应长期保存。6.工地试验室的试验资料,待本工程竣工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试验资料送检测中心存档。十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