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ID:1407611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_第1页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_第2页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_第3页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_第4页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  一、国内外安全感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的安全感理论研究集中在焦虑、人格和需要与安全感的关系(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霍尼,苏黎文,埃里克森,弗洛姆,沙利文,马斯洛,威廉•布列茨等),实证研究集中在创造力、人格和学业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以及教养对安全感的发展影响研究(代表人物有AI-Rihani,Suliman等)。国内的理论研究代表有钟友彬、许又新、江绍伦等,主要集中在安全感与神经症的关系

2、研究。实证研究代表有丛中等人,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发展这个群体,从国内外的理论到实证研究都显示出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格、需要和焦虑等方面的特点都与安全感关系密切,而这些方面都与家庭密切相关。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安全感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都证实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留守儿童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期,缺乏安全感会被种种自我评价方面的情绪所困扰,甚至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安全感发展特点的同时,主要探索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

3、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安全感基本状况  以留守儿童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留守儿童安全感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多变量统计检验发现,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组间检验来看,年级对自我安全感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进一步一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一年级的自我安全感显著高于二年级,而一年级与三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的自我安全感差异不显著。性别对自我安全感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男生的自我安全感显著高于女生。  (二)家庭各因素与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关系分

4、析  1.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回归分析以家庭环境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对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自我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在家庭环境的各维度中,亲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和组织性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矛盾性和控制性对于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则对人际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密性、情感表达、成功性和娱乐性则对自我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父母养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回归分析以父母养育方式各维

5、度为自变量,分别对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自我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由表2结果可知,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各维度中,父母亲的过度保护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则对人际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父亲的惩罚、严厉对自我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则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3.家庭其它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留守

6、儿童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分别以父亲受教育水平和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职业、经济收入和家庭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以考察家庭其它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家庭其它因素中,父亲教育水平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父亲职业对于安全感及其各维度的主效应都显著;母亲受教育水平则对人际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经济收入对情绪安全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家庭类型对人际安全感的主效应极其显著。  (三)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模型  根据前面各种家庭因素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排除效应不显著的变量并对它们的作用方向做出构想,

7、具体如下:在家庭环境上,除了矛盾性和控制性因子起负向作用,其余因子都起正向作用。在父母养育方式上,除了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父亲严厉起正向作用,其余因子都起负向作用;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安全感各维度有直接影响根据前面的构想,利用对家庭各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其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为简约模型,删除了影响不显著的路径和对安全感各维度影响不显著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对安全感的效应,发现娱乐性对情绪安全感具有最强的直接正效应,为。其次是组织性,直接正效应为。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保护都对情绪安全感有直接

8、的负效应,都为-;人际安全感方面,娱乐性对其的总体效应为(其中直接效应为,通过情绪安全感的间接效应为)。亲密性、成功性和母亲情感都对人际安全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分别为、和。组织性、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保护都通过情绪安全感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