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ID:14105693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说是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在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前,可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直接教授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知识可视化工具就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因此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知识可视化  1、知识可视化的涵义。Eppler,M.J.&Burkard,R.A.(2004)认为: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

2、、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应用视觉描述,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知识可视化指的是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除了对事实信息进行传达之外,知识可视化的目标在于传输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  2、知识可视化工具。常见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包括流程图、概念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在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时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知识可视化工具。(1)流程图。流程图是由一些图

3、框和流程线组成,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流程图,均以流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操作过程。在教学中使用流程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清晰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2)概念图。概念图是若瓦克博士等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知识的体系结构能够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表现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这是它最大的优点。3.认知地图。认知地图也可称为因果图,是由Ac

4、kerman&Eden提出的,它将“想法”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想法与概念不同,它们大多是句子或段落。认知地图是以个体建构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由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的,但不需要用连接词。人们进行规划工作,小组决策就可以利用认知地图。(4)语义网络。语义网络是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Fisher认为语义网络可以被看成多维的,而非二维的。语义网络可以非常大,能够包含成百上千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正因为它非常大,使用者在某一时刻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与中心概念直接关联的概念。(5)思维导图。思维导

5、图最初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改进笔记方法就是其最初的目的,随着研究和应用它的作用和威力开始不断的显现出来,逐渐被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所广泛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应用,人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都会随着由思维导图的应用而得到改善、提高。(6)思维地图。思维地图是由DavidHyerle博士开发的帮助学习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教师和学生一共使用8种图,用以帮助解决阅读理解、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思维技巧。基本的认知技巧是这8种图的基础,技巧有比较、对比、排序、归类和

6、因果推理。在学生建构知识时,要结合多种图来提高基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二、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目前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多种多样,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呈现出了多种特点:(1)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小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差异相差很大。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已经会些操作了,而条件差的,只是见过别人使用而已;有的学生会用电脑完成许多事,而有的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却使用着同样的教材。(2)课堂组织的特殊性。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靠练习实践,在练习

7、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小问题,若是不解决,下面的教学就没法进行,若靠教师逐一解决,时间不允许,若靠学生互助解决,课堂纪律就难以保证了。(3)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重视体现和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4)课程目标的特殊性。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许多应用软件,这些都是以操作技能为主的目标,而知识目标占极少的分量。这就要求课堂以培训技能为主要目标,在课堂上反复训练,而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星期一节课,时间有限。这就会出现前面的技能尚未熟练又要

8、开始新技能的学习的局面了,这样给完成教学目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