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

ID:14122252

大小:89.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7-26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_第1页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_第2页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_第3页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_第4页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层级课程发展之探讨以宜兰县国民中小学乡土教学活。。。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曾祥榕*游家政**宜蘭縣頭城國小*海洋大學學程中心**(收稿日期:2000年11日14日;接受刊登日期:2001年3日1日)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實際情況,透過相關文獻分析,建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及研究架構,並藉由訪談實際參與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的教師、教育局承辦人員、諮詢人員、與極力倡導鄉土教育的行政首長等,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討論,進而完成

2、研究目的。 關鍵詞:地方層級課程發展、課程經營  壹、前言  我國的課程編制向來都是由教育部聘請學者專家,組織課程標準委員會起草、修訂課程標準,再交由國立編譯館依此標準編訂課本教材,在這樣的課程發展過程中,課程內容可說是全國統一的。一致的課程內容,目的在使全國各地都能提供學生合乎我國教育目標所訂定的標準,能傳達國家政策,培養國家民族意識。然而過度追求齊一,不但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而且也可能喪失原先齊一所具備的功能,致使學生在校絕大多數時間必須致力於符合教育部之規定,學校教育乃產生僵化的毛病(黃政傑,

3、民80)。  民國82年9月、及83年10月相繼公佈新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與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與以往相同的是「課程標準」的制定仍由教育部主導。但與以往不同的地方,除了在課本的統一編審發行改由國立編譯館審定、民間出版社發行外(國小部分先訂定藝能學科和活動課程編審制,後來全面開放審定本;國中則為顧慮聯考升學因素,仍只限定在藝能科),另一特點是由以往中央集權的全面課程控制、決定,轉變為部分課程由地方縣市政府、學校來做課程經營,例如「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亦即我國課程政策的自由化,已藉由鄉土教育正式進入學校正式課程

4、的領域而付諸實現,課程發展不再是學者專家的權力,教科書的設計也不再是國立編譯館的專利。  前述所公佈的國小、國中課程標準修訂中明白的指出,「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由地方做決定,地方縣市政府對這種從無到有的課程決定權是如何因應?從課程決定權下放至地方縣市,所延伸出來的課程發展模式是如何運作的?在課程經營與管理上,地方政府是採取怎樣的態度?這些問題都是頗值得探討的。  本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原因是該縣自民國七十九年起就以地方政府施政權限為依據,開始進行鄉土教材的編撰工作,並自八十二年在全縣國中一年級全面實施教學。

5、同年九月教育部所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中明示「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由各地方縣市政府自行成立編輯委員會進  行課程編撰。該縣旋即在民國84及87年針對國民小學八十七學年度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國民中學鄉土藝術課程正式設科教學,展開教材編撰的計劃工作。此次宜蘭縣的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在三、四年級是採鄉鎮為課程發展區域,從各鄉鎮內學校派出編撰教師代表,由中心學校統籌領導;五、六年級則是由各鄉鎮優秀編撰人員參與全縣的課程發展組織;國中部分則是委由民間文化基金會負責。這樣的發展模式結合學校教師、社區、學術界、教

6、育行政單位...等等資源,進行課程、教材的發展。一、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本研究列出以下研究目的(一)、「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概念為何?(二)、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類別、影響因素、模式、及管理策略為何?「地方層級課程發展」在我國現階段課程發展的重要性為何?(三)、宜蘭縣鄉土教育課程發展模式的類型及發展過程中的相關議題為何?(四)、宜蘭縣發展鄉土教材的經驗具有哪些啟示?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除蒐集歸納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相關文獻,並分析個案縣市的公文和文件外,主要是以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實際課程發展運作的資料,

7、期能使文獻探討和實徵研究結果產生對話。整個的研究步驟如下:1.文獻探討:文獻分析首先就「地方層級課程」的意涵加以探討,繼而對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類別、影響因素與經營策略加以分析歸納。2.進行實徵訪談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發展訪談大綱,藉由半結構式訪談調查及文件分析的實施,了解宜蘭縣鄉土教育課程政策的規劃、施行的問題,藉以檢討宜蘭縣政府在實施課程發展的現況問題,並蒐集相關資料對文獻探討部分加以佐證。訪談對象分為參與「鄉鎮級校際合作模式」、「縣級校際合作模式」、「委託模式」的在職教師、主任及校長,另外尚包括行政

8、首長、教育局承辦行政人員、諮詢人員等,合計48位(如表一),訪談時間從89年3月至5月(曾祥榕,民89)。3.進行資料分析:依據理論分析、文獻探討及結構式訪談的資料,呈現宜蘭縣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模式。4.結論與建議:綜合文獻分析與訪談所得資料,提出結論和建議。表一訪談對象類別及人數發展模式訪談人員人數鄉鎮校際合作模式(分為都市型態、農村型態、臨海型態、山地型態等四個鄉鎮樣本)教師主任校長13810縣級校際合作模式(編撰人員合計有24位)教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