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

ID:14142112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_第1页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_第2页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_第3页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_第4页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多元主题  摘要: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亡国之使”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他的作品增添了几许忧愁。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内容丰富、情感多样,具有思念故国的惆怅、贰臣身份的惭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壮志未酬的失意、故国将灭的忧虑等多元主题。庾信对隋唐诗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多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74-04  一、引言  庾信(公元513-581

2、),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他的前期生活《北史?庾信传》有记载:“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为右卫率。?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由此可见,庾信的少年

3、时代生活是非常舒逸的,既可以饱读诗书,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而这源于他生活在一个政局安稳的年代和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兼有权势之家。  他的前期生活在南朝度过,他所生活的梁当时是梁武帝萧衍在位早期。萧衍是当时最具全才的皇帝,他于公元502年代齐建梁。在位早期,他大兴入学教育,制作礼乐,并且自身始终好学不止。他也很会收买人心,对于萧齐王室成员,能够量才录用,所以梁的百姓生活还算平稳。  庾信家世显赫,而且他的祖先及父辈都有着特别高的文化素养。庾信的祖先在周代曾经是掌庾官,因而姓庾。其八世祖庾滔随晋室南渡,官至散骑常侍,于是他的家

4、便由南阳徙居江陵。庾信的祖父庾易“志性恬静,不交外物”(《南齐书?高艺传》),以“文义自乐”(《南史?庾易传》)。庾信的父亲庾肩吾博学多识,很有才华。他与萧纲不仅是单单的君臣关系,他们还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永明新体。庾肩吾曾写给萧纲6篇谢启。庾肩吾的内人还收到过东宫萧纲送的春衣,可见庾肩吾在萧纲眼中的地位之特殊。庾信的大伯父庾黔娄,东宫建立后,为太子萧统掌文翰。他文学修养和政治素质都很高,曾任蜀郡太守。庾信的二伯父庾于陵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  若不是公元548年的“侯景之乱”,庾信很可能不会成为今天大家熟知的南北朝文学的

5、集大成者,而只是一个在梁朝小有名气的宫廷文学家。554年,梁元帝萧绎派遣庾信出使西魏。就在这一年的九月,西魏大军进攻江陵。萧绎命高善宝将江陵藏书十四万卷烧毁。这年十一月,城破,萧绎归降梁。一月后,萧绎被杀。就这样,庾信成了亡国之使,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南朝,一直到老。在北朝,庾信先仕西魏,再仕北周。虽然,西魏统治者不断给他加官进爵,周明帝、周武帝因为他的才气重用他。但他并没有因此忘掉故国――梁,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下简称为《拟咏怀》)是他晚年写的一组抒情诗。该组抒情诗虽然是庾信摹拟阮籍的《咏怀诗八

6、十二首》而写,但它却是庾信最真实、最复杂心态的深情表达。《拟咏怀》内容丰富、情感多样,除了包含庾信的思念故国之外,还具有壮志未酬的失意、贰臣身份的惭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羁旅身份的体认、故国将灭的忧虑等多元主题。这些主题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二、《拟咏怀二十七首》多元主题的解析  《拟咏怀》不是庾信在一时一地所写,所以内容极为丰富。这些丰富的内容中包含着庾信的复杂情感,诗歌因此也具有了多元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各有特色,而且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思念故国的惆怅  虽然庾信曾代表梁出使过其他国家,但“有去无

7、回”的西魏之使无疑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经历。他是带着梁主让他试探西魏的使命来到西魏的,而现在,梁却被西魏所灭。身在西魏的庾信怎么能忍住对故国的思念?《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抒发作者对故国思念的诗句非常多,我们一一解析。  如,《拟咏怀》之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在这首诗中,诗人引用了荆轲入秦一去不复返的典故和陇山之东人民登上山头远望的悲思来写出自己再也不能回到故国的悲苦,以此写出自己对故国的思念。而最后两句则通过自己年岁已高,不

8、能为国报仇而更加思念故国。  再如,“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拟咏怀》之四)《韩诗外传》曰:“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史记?张良传》曰:“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太父、父五世相韩故。”这里,诗人用“去鲁”比喻自己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五世相韩,比喻自己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