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86

《瑜伽师地论》卷第86

ID:14174249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瑜伽师地论》卷第86_第1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86_第2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86_第3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86_第4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86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卷第8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第頁卍無色無相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無罣礙

2、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卍吴桂良佛學筆記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二复次嗢拖南曰         想行愚相眼胜利  九智无痴与胜进         我见差别三相行  法总等品三后广于诸行中修无常想行有五种。谓由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变坏法性故。此中刹那刹那坏故。无常。自体系属有限住寿故。无恒。外事劫后决定无住故。非久住。寿量未满容被缘坏非时而死故。不可保。乃至尔所时住。于其中间不定安乐故。变坏法。复次愚夫略有三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三。谓诸愚夫于一切行如上所说。五无常性不能思惟。于非真实胜劣性中。分别胜劣称量自他。谓己为

3、胜。是名第一愚夫之相。如谓己胜。谓等谓劣广说亦尔。与此相违当知智者。亦有三种智者之相复次由二种相当知圣者慧眼清净。谓由远尘及离垢故。由见所断诸烦恼缠得离系故。名为远尘。由彼随眠得离系故。说名离垢。又现观时有粗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若遍了知所取能取所缘平等。彼即断灭。彼断灭故。说名远尘。一切见道所断烦恼随眠断故。说名离垢复次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时。当知即得十种胜利。何等为十。一者于四圣谛已善见故。说名见法。二者随获一种沙门果故。说名得法。三者于已所证能自了知我今已尽所有那落迦傍生饿鬼。我证预流。乃至广说。由如是故。说名知法。四者得四证净。于佛法僧如实知故。名

4、遍坚法。五者于自所证无惑。六者于他所证无疑。七者宣说圣谛相应教时。不藉他缘。八者不观他面不看他口。于此正法毗奈耶中。一切他论所不能转。九者记别一切所证解脱都无所畏。十者由二因缘随入圣教。谓正世俗。及第一义故复次有九种智。能于诸行遍知超越。谓诸行流转智。诸行还灭智。杂染因缘智。清净因缘智。清净智。及苦智。集智。灭智。道智。此中诸行流转智者。略由三种因缘集故。一切行集所有正智。谓喜集故。触集故。名色集故。随其所应若色集若受等集若识集。即此三种因缘灭故。三种行灭。是名诸行还灭智。杂染因缘智清净因缘智及清净智者。谓于爱味过患出离。如前应知。四圣谛中苦等四智。如前分别圣

5、谛道理。应知其相。于异生位修前五智。圣速证后四圣谛智。由证彼故。能于诸行如实了知。又若于前诸智有阙。必定不能以谛道理遍知诸行。要当证得方能遍知。若于谛理遍知行。智有所阙者。必定不能于上修道以对治力断诸烦恼超一切行。与此相违乃能超越。是故说言有九种智能于诸行遍知超越复次修观行者由三处故。于诸行中无愚痴住。何等为三。一于过去诸行如实了知是无常性。二于现在诸行如实了知是灭法性。三于未来诸行如实了知生灭法性。彼由如是于三世行无有愚痴。不染污心安乐而住。堕在明数。与此相违当知即是有愚痴住。堕无明数。复有三种烦恼异名。多分说在烦恼品中。一贪异名。二瞋异名。三痴异名。贪异名

6、者。亦名为喜。亦名为贪。亦名为顾。亦名为欣。亦名为欲。亦名为昵。亦名为乐。亦名为藏。亦名为护。亦名为着。亦名为希。亦名为耽。亦名为爱。亦名为染。亦名为渴。瞋异名者。亦名为恚。亦名为憎。亦名为瞋。亦名为忿。亦名为损。亦名不忍。亦名违戾。亦名暴恶。亦名虫旦螫。亦名拒对。亦名惨毒。亦名愤发。亦为怒憾。亦名怀戚住。亦名生欻勃。痴异名者。亦名无智。亦名无见。亦名非现观。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如是等名当知如前摄异门分多分已辨。喜贪差别我今当说。缘依止受所生欣乐。说名为喜。缘生受境所起染着。说名为贪。又于将得境生名喜。若于已得境生名贪。又于已得临将受用名喜

7、。即于此事正受用时名贪。又于能得境界方便名喜。即于境界名贪。又于后有名喜。于现境界名贪。又于所爱他有情类荣利名喜。于自所得荣利名贪复次于诸行中如理修者。有四胜进。谓胜进想略有三种。一未得为得。二未会为会。三未证为证。若为获得现法乐住。名第四胜进。最初能得先所未得预流果故。当知是名未得为得。即此为依复能契会上学果故。当知是名未会为会。即此为依复能证得阿罗汉果。于诸惑断能作证故。当知是名未证为证。若已证得阿罗汉果。更无未得为得乃至未证为证故。正勤修习但为现法乐住。正勤修习又依自义有三胜进想。谓于诸行中厌背想。过患想。实义想。厌背想者。复有四行。谓于诸行思惟如病如痈

8、如箭恼害。如病者。谓如有一因界错乱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