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

ID:36589138

大小:194.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2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_第1页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_第2页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_第3页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_第4页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卷十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師地論》卷019《瑜伽師地論》卷十九〈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祖蓮老師指導‧釋天慧整理‧2004/11/07十四‧六【第6段1頌—善語】   (一)【舉頌】賢聖常常=甞【宋】【元】【明】【宮】說最善語,愛非不愛語第二;諦非不諦語第三,法非非法語第四。(二)【長行釋】01【標列勝類】今此頌中,言善語者,所謂善說、善言、善論。當知善說有三種相,所謂悅意、無染、唯善。01-1【愛語】由第一語,令他慶悅。01-2【諦語】由第二語,令自尸羅終無穿缺。01-3【法語】由第三語,能令他人出不善處,(381c)安住善處。因

2、此引攝利益安樂。02【料簡差別】02-1【愛語】或有愛語,非諦非法:謂如有一,以美妙言,稱讚他人非真實德。02-2【諦語】或有諦語,非愛非法:謂如有一,以染污心,發麁惡言,訶責他人真實過惡。02-3【法語】或有法語,亦愛亦諦:謂如有一,善知稱讚及與訶責,知可稱讚、可訶責已,然不稱讚亦不訶責。唯善方便,為說正法,能令彼人出不善處,安住善處。(三)【略辨上義】復次,今當略辨辨=辯【宋】【元】【明】【宮】下同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所有善語,若標、若釋。當知是名此中略義。019-27《瑜伽師地論》卷019十四‧七【第7

3、段1頌—正行果列】(一)【舉頌】信慚戒施法,善人所稱讚,是名趣天道,能往天世間。(二)【長行釋】甲【依出家辨】01【釋頌初一句】此頌所明,謂如有一,於佛所證法毘奈耶,01-1【信】獲得正信;01-2【慚】恥在居家;01-3【戒】受持淨戒;趣得衣服、飲食、臥具便生喜足,減除器物儉約資緣,01-4【施】凡所獲得如法利養終無私隱,必與智人同梵行者而共受用;01-5【法】所有正法,初、中、後善稱揚梵行,所謂契經乃至論議,皆能受持研尋究達,傳授他人廣為開闡。02【釋頌後三句】彼既成就是諸善法,當知必獲三種勝利。02-1【第二句

4、】一者、諸佛諸佛弟子真實善人之所稱讚。02-2【第三句】二者、若彼尸羅財施之所攝引福德資糧,法施攝引智慧資糧,善圓滿者,便得趣入證解脫處,清淨諸天眾同分中。02-3【第四句】三者、若彼二種資糧猶未圓滿,便能令彼速得圓滿。身壞已後定生善趣,多往天上樂世界中。乙【依在家辨】01【釋頌初一句】復有差別,謂如有一,於佛所證法毘奈耶,獲得正信;信惡尸羅當墮惡趣;信慳貪者得貧窮報。如是信已,於現(382a)法中,惡戒慳貪,深生羞恥。以羞恥故,棄惡尸羅受清淨戒;棄捨慳貪,以無垢心安處居家,廣說乃至善行布施。019-27《瑜伽師地論

5、》卷01902【釋頌後三句】由此因緣,於現法中聖賢所讚;身壞已後,乃至當生善趣天上樂世界中。(三)【略辨上義】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在家、出家二種正行,及正行果所有勝利。當知是名此中略義。十四‧八【第8段1頌—多聞】(一)【舉頌言】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惡;多聞捨無義,多聞得涅槃。(二)【長行釋】甲【依世間道】01【釋頌第一句】此頌所明:謂如有一,於依先時正所應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無倒教法,恭敬聽聞;聞已遂能了知其義。謂現法中種種惡行,及當惡趣苦無義因,諸惡行所,應速遠離;及往善趣,捨生惡趣苦無

6、義因。02【釋頌第二句】彼由了知如是法義法隨法行,能遠苦因,能引樂因;由此因緣,得樂捨苦。乙【依出世道】01【釋頌第三句】若於增上四聖諦等相應教法,恭敬聽聞;聞已遂能了知其義。謂一切有生死大苦,寂靜涅槃。02【釋頌第四句】02-1【約根已熟補特伽羅辨】彼由了知如是法義,若根已熟、資糧已滿便能獲得如是義識。心清淨故,纔聞法已,於諸聖諦未現觀者,能入現觀;已現觀者,便得漏盡。02-2【約根未熟補特伽羅辨】若根未熟、資糧未滿即由如是遠離諸惡,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發增上慧,由此能捨一切苦本煩惱無義,證得涅槃。019-2

7、7《瑜伽師地論》卷019(三)【略辨上義】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先聞正法,如理思惟;先如理思,法隨法行;法隨法行,為先因故,得勝利果。當知是名此中略義。十四‧九【第9段1頌—離欲勝利】(一)【舉頌言】(382b)智者如空無染汙,不動猶如天帝幢;如泛清涼盈滿池,不樂淤泥生死海。(二)【長行釋】01【第一義】01-1【釋頌初句】今此頌中,辯阿羅漢苾芻,心善解脫,超諸戲論,猶如虛空。何以故?01-1-1【舉喻】譬如虛空,離諸戲論,淨與不淨皆不能染。01-1-2【合法】諸阿羅漢亦復如是,一切世法若順、若違

8、皆不能染;所謂利、衰乃至苦樂。01-2【釋第二句】又諸有學已離欲貪向阿羅漢,於四念住善住其心,修無相心三摩地時,如天帝幢。於其一切動發憍舉《一切經音義》卷1:「憍舉(居妖反,蒼頡篇:憍,逸也。廣雅:自高也。顧野王云:自矜伐縱恣媟慢也。說文:從心。喬聲也。)」(T54,p.317a1)、戲論營為,生願俱行,所有貪愛,不能傾動。01-3【釋後二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