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

ID:14264965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1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2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3页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反思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重视了: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一、自主梳理知识,建构能力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

2、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二、变式练习,提高应用能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3、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改变原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复合应用题教学反思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几个)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只是孕伏了中间问题。本节课是几倍多(少)几的两三步复合应用题,是复习第七册利用树状算图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并在原有学生基础上,加以思维和步骤的提升。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教学目标清晰,完

4、成教学任务较好。整堂课,安排了“复习—探究—巩固—拓展”几个环节。在复习引入部分中我先设计了让学生用正推和逆推的思想来说说数量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维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然后在探究部分,出示例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2倍,而上海慈悬浮列车的速度比这列特快列车的速度的3倍还多70千米。上海慈悬浮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汽车、特快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三者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先

5、进行分步列式,再综合算式。同时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前面学生对几倍多(少)的数量关系比较熟练,所以列式的正确率比较高。在试一试的3道题目中,第一二两题是模仿练习,第三是对例题进行题目改编,思维方法由正推过渡到逆推。将逆推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部分,是一道选择题,这题的一倍数是两个量的总和,在备课预设时就想到学生会把其中的一个量当作一倍数。通过辨析,学生找出了三种算式的区别。最后一道提高题,既有把两个量的总

6、和当作一倍数,还融入了“篮球的数量是排球的一半”,让学生通过叙述上的变化,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二、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本节课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是运用了白板,在复习数量关系后,插入一个小动画,既引出了本节课要教的例题,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仿练习,再进行对比练习,再对题目进行变换。教师可以随意在白板上对题目进行圈圈划划,节约了教学时间和书写的空间。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体现了课堂中师生

7、,生生的互动。4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把例题放下去,让学生自己找不同的算法进行解题。算法1:60×2×3+70,通过画树状算图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然后有一位学生问:60×(2+3)+70我这样列式对吗?学生的兴趣很浓,开始了讨论,一位学生说:“还要加个1,就是少了一份60。”得到60×(2+3+1)+70.很多学生看不懂这个算式,教师就和学生一起画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学生明白把一辆汽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6倍多70千米;如果把一辆特快列车的速度看作一份的话,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就是它的3倍多70千米,最终整理出的算式还是算法1:60×2×

8、3+70。对于60×(2+3+1)+70,答案正确,但思维上不是最合理。这个环节中,资源生成后,在师生的互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