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ID:14302422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7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_第1页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_第2页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_第3页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_第4页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针对基因工程实验课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实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及毕业论文相结合、完善考核方式等措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7-01  基因工程方法和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已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1],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和

2、生物工程领域的主导型技术,熟练掌握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之一[2]。基因工程是从分子水平对生命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操作的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3]。基因工程实验是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4]。笔者针对在过去两年的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将实验教学和科研及毕业论文相结合,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

3、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已经作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各类高校陆续开设,该课程的开设大大促进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在整体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基因工程实验主要包括生物体总DNA的提取、载体构建、凝胶电泳、遗传转化等,课程每周开设一次,这样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基因工程实验是一个连贯的操作程序,传统的教学安排打破了这种连贯程序,这使得学生很难对其有整体印象,且基因工程实验中的

4、很多操作技术都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这两门课程一般都是分开开设的,由不同的教师承担,这种现象导致实验课内容有很多重复,这种重复不仅浪费师资力量,实验耗材等,也严重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验课普遍存在实验分散的弊病,任课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且避免学生操作实验时造成试剂浪费,教师在课前便准备实验所需试剂;在实验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仅仅是模仿的进行验证性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5]。  3.考核方式不合理  由于基因工程实验结果都

5、是不可见的结果,因此对于该课程的考核一般根据思考题、实验报告给予成绩,该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存在一定随意性,在这种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提高,实验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状态。  二、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基因工程实验的内容多,连续性强等特点,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将课时量适当增加,把原本单个的小实验改为综合型的大实验,实验时间安排在周末或独立的一到两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且去除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改为自主性和创新性实验,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6、.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为消除课程间的重复,可将基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进行细化,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使原本单个独立的实验连贯起来,形成系列大实验。由于上游目的基因的分离、酶切、连接和载体构建等实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都有所接触,因此将实验重点放在下游操作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需求,生物技术专业侧重于下游植物的遗传转化与鉴定等方面的实验,而生物工程专业侧重于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其蛋白表达纯化等方面的实验。通过外源基因在植物或微生物细胞中的表达,让学生了解从基因水平到蛋白表达水平的整个过程,同时检测报告基因或外源

7、蛋白表达,形成了整个表达体系。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基因工程的整个操作流程,又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3.试验教学方法改革  3.1采取开放式教学  为了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将课程改为开放式教学。任课教师只对实验的大框架、实验目标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以分组形式写出实验计划。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开始实验,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每个细节上的操作,避免交叉污染,指导老师巡回检查并指导学生操作,遇到个

8、别问题,针对问题,单独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6]。  3.2采取科研、毕业论文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可将该课程与老师的科研或学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依托生命科学学院的省级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