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遗室诗话》札记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

ID:14502750

大小:4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9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_第1页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_第2页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_第3页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_第4页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石遗室诗话》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石遗室诗话》札记  摘要: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晚清诗话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建构“同光体”诗论体系的核心诗论。这几则关于《石遗室诗话》的札记,主要辨析了“同光体”的宗宋问题及其所承继的诗学路径;追溯并讨论了陈衍提出的重要诗学主张如“三元说”、“学人之诗说”,其产生背景及诗学脉络;在溯源“同光体”的前身问题上,以陈衍与钱基博、钱仲联的论诗分歧及其离合为中心,分析了晚清诗学背后的学术之争和地域之分,试图在旧体诗学以唐宋诗之争为背景的框架内,理解晚清诗学的发展理路和陈衍诗论建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陈衍;同光体;学人之诗;“三元说”  一

2、  “同光体”是晚清民国旧体诗坛最大的诗歌流派。因其上接道咸年间的“宋诗派”,一般认为这一诗派以宗宋为主流。在“唐宋诗之争”的诗史脉络中,清末民初的“同光体”与“南社”,分别代表着界分唐宋的不同诗学路径。作为“同光体”这一名称的首倡者,陈衍以《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为中心,辅以《近代诗钞》的编选,为“同光体”建构了一个相当庞大而又相对严密的诗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构,非成于一时一地,而是在陈衍诗文品鉴、师友交游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石遗室诗话》的最早面世,是在1912年由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陈衍“月成一卷,卷可万言”,至19

3、14年夏《庸言》杂志停刊时,共刊行十三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其中第十二卷付阙如,故实际所登只有十二卷。所缺之第十二卷,实为商务版中的第十一卷)。虽然《庸言》杂志停刊,而“诗之可话者尚多”,故1915年,应李拔可之请,陈衍又为《东方杂志》继续撰写诗话,至1918年,共出十八卷。1929年,陈衍将两杂志所刊诗话“删改合并,益以近来所得”,成三十二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十二卷本中,一至十三卷基本维持原貌,《东方杂志》所刊的十八卷中删掉了卷十一、十三、十四全部,卷十也被删掉两大段,最后的四卷为新作。1933年底,陈衍又撰《石遗室诗话续编》在

4、上海《青鹤》杂志连载,至1934年成诗话六卷,1935年由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出版。  在《石遗室诗话》卷一,陈衍即拈出“同光体”之名:“丙戌在都门,苏堪告余,有嘉兴沈子培者,能为同光体。同光体者,余与苏堪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1}此段实则出自陈衍作于1901年的《沈乙庵诗序》,而所述之事,在癸未丙戌间,即1883-1886年间。因此,从陈衍与郑孝胥论诗提出“同光体”之称,到《石遗室诗话》续编于1935年的出版,前后所历,长达半个世纪。  二  人多以“同光体”为宗宋,而最初陈衍与郑孝胥揭帜于此,非常明确地表白,同光体诗人

5、,是指作诗“不专宗”或曰“不墨守”盛唐。若说专宗、墨守盛唐,实为明代“前后七子”所倡诗风。因此,陈衍意中之“同光体”,不是对此前清代诗风的反拨或补偏救弊,而是对道咸诗风的接续与承传,是在道咸诗风的基础上,力破余地,并试图在理论上为清诗自立面目。故《石遗室诗话》开篇便道:  道咸以来,何子贞(绍基)、祁春圃(??藻)、魏默深(源)、曾涤生(国藩)、欧阳?东(辂)、郑子尹(珍)、莫子?疲ㄓ阎ィ┲罾希?始喜言宋诗。何、郑、莫皆出程春海(恩泽)侍郎门下。湘乡诗文字皆私淑江西。洞庭以南,言声韵之学者,稍改故步。而王壬秋(?]运)则为《骚》、《选

6、》、盛唐如故。都下亦变其宗尚张船山(问陶)、黄仲则(景仁)之风,潘伯寅、李莼客(慈铭)诸公,稍为翁覃?G(方纲)。吾乡林欧斋布政(寿图),亦不复为张亨甫(际亮)而学山谷。嗣后樊榭(厉鹗)、定庵(龚自珍),浙派中又分两途矣。{1}  “始喜言宋诗”就是“不专宗盛唐”,此意从陈衍为沈曾植、郑孝胥所做的诗序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陈衍与沈曾植相识于1898年(戊戌)武昌张之洞幕府。在此前十多年,陈衍便从郑孝胥处听说过沈曾植其人,并得读其诗作,叹为“同光体之魁杰”。而沈曾植也曾在琉璃厂买过陈衍所编《元诗纪事》。两人论诗相契,时托吟咏,至庚子(

7、1900年)始散。两年间,沈作已逾百首,陈衍“叙而存之”,认为沈诗古体“雅尚险奥。聱牙钩棘中,时复清言见骨,诉真宰,荡精灵”;而近体则“无不文从字顺”。文中记载二人论诗语,乙庵自称“诗学深,诗功浅。夙喜张文昌、玉?G生、山谷内外集,而不轻诋七子”。陈衍则告以“君爱艰深,薄平易,则山谷不如梅宛陵、王广陵”{2}。显然,陈衍眼中的“同光体魁杰”,喜欢中晚唐的张籍、李商隐,而又不轻诋“诗必盛唐”的明七子,于宋诗则喜欢黄庭坚。在陈衍推荐下,又急读梅尧臣和王令,正可为“不专宗盛唐”之注。  在作于1902年的《海藏楼诗叙》中,陈衍更是详述与郑孝

8、胥二十年间的论诗宗旨与变化。谓海藏楼诗“始治大谢,浸淫柳州。乙酉归自金陵,访余于西门街,则亟称孟东野”。待“己丑庚寅入都”,则“案上手钞诗本,有晚唐韩??、吴融、唐彦谦诸家。北宋梅圣俞、王荆公诸家。君诗已一变再变,为姚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