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

ID:14505084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语用习得;丈化意识;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用能力的发展问题正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语法能力,语言迁移以及学习者地位和社会交往等。本文探讨了在课堂环境下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课堂语用知识的可教性和语用精入,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强化语用意识,提高语言能力。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Canale&Swain的研究成果(第二语言教学与测试中交际模式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二语语用习得研究新领域的开始。在这个研究领

2、域中,Ellis(1994)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书中总结了当时的语用习得研究,指出了在语用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语用迁移以及学习者的地位和社会交往。在Ellis的研究之后,Kasper&Rose(1999,2001)等将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关注二语习得研究过程中的认知特性,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就二语/外语语用习得和语用能力发展做出新的系统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如何自然等(2003)也提出了外语教学的语用路向,即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方法论。随着语用习得研究的深人,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言教学的焦点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

3、语用习得的探讨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语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一)语法因素Ellis(1994)认为学习者的语法水平是其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很多研究者也赞同这一观点。但是也有研究者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语法水平高未必语用能力就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有的学习者虽然了解某种语言形式,但是却不能在真实语境下恰当地使用这种语言形式。Bardovi-HarligandDornyei(1998)和Niezgoda&Rover(转自Kasper,2001)对EFL和ESL两

4、类学习者的语用和语法认知程度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试验研究发现,ESL学生具有更强的语用意识,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严重,而EFL学生正相反;通过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检测,发现试验的结果始终是一致的: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并非正相关,即语法能力高并不一定保证语用能力高。此外,研究还发现,语言水平与学习的环境相互作用。这些研究表明语用和语法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依赖的,不像Ellis所认为的那样,语言能力一定是语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学习者的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以及他们的发展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有着复杂的联系,并且随着概念的外延的发展有互相包容的趋势。(二)语用迁

5、移4跨文化语用研究证明,语言习得者的母语语用知识会影响他们对目的语语用的理解和使用。Takahashi&Beebe(1997)的言语行为研究证明了语用迁移的存在,并且分析了迁移和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Ellis(1994)也认为,虽然大量证据表明,学习者将第一语言语用规则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但是只有具有较高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才有可能将复杂的第一语言策略和规则运用于第二语言。语用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一种认知过程和社会化的过程。语用迁移既包括正迁移,又包括负迁移。在语用迁移的过程中,二语习得者借助于母语知识去发展和

6、使用中介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学习者在交往的过程中利用母语的知识实现暂时的交际目的;另一种是在习得过程中利用母语知识在中介语中形成语言规则。迁移的发生还涉及社会文化因素,语用负迁移随着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所处的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所以在EFL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机会发展语用意识。(三)社会交往Ellis(1994)认为在语言交往过程中,非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处于不平等的交际地位,非本族语者很少主动选择话题或者进行话题转换,因而失去了很多运用语言行为的机会;认为只有在更加平等的交际环境下,例如同伴之间的交往能让学习者获益更多。但也有研究Shea(转自Kas

7、per2001)分析了在对自然习得环境下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往行为,发现虽然本族语者在会话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其话语能为对方提供参考,帮助对方构建话语。通过对课堂交往活动的分析,Ohta(转自Kasper2001)也表明,同伴之间合作可以推动双方语言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活动中,由于教师的话语范围有限,学习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完成各种语言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启发一反馈一跟踪(IRF)话语模式就必须改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切磋,以完成各种语言行为。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体现在能否理解和表现语用意义,能否利用语境来以言

8、行事。社会交往过程既是语言学习的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