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

ID:14507461

大小:38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9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_第1页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_第2页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_第3页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_第4页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离工程期末论文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ResearchProgressofReversedMicellarExtractioninFoodScience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081学生姓名:林佳楠学号:050811129指导教师:戴卫东(副教授)2011年6月期末论文中文摘要反胶束萃取在食品中的研究与进展摘要:综述了反胶束萃取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进展,包括酶活性研究,酶的提取、分离纯化,蛋白质提取、分离纯化,氨基酸的合成,从油料作物同时分离油脂和植物蛋白,反胶束体系还可以作为酶催化反应介质,具有良好的食品工业应用前景。关键词:反胶束萃取;蛋

2、白质;氨基酸;酶;食品科学期末论文外文摘要ResearchProgressofReversedMicellarExtractioninFoodScienceAbstract:Theprogressofreversedmicellarextractioninfoodsciencewasreviewed.Theenzymeactivities,extraction,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proteinextraction,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peptideandaminoacidsynthesis;simulta

3、neousextractionofoilandproteinfromoilcrops;degradationofpoisonousmaterialswereincludedin.Reversedmicellarsystemcouldalsobereactionmediaforenzymesandhasagoodapplicationinfoodindustry.Keywords:reversedmicellesextraction;protein;aminoacid;enzyme;foodsscience分离工程期末论文第6页共6页1引言或绪论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

4、发展,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难以满足生化分离的要求。1977年Luisi等人[1]首次发现胰凝乳蛋白酶可以溶解于含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溶剂,提出反胶束概念,短短几十年,反胶束萃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酶、氨基酸和细胞色素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离提纯。反胶束萃取技术基于液-液相转移,萃取条件温和,萃取效率高且反胶束体系能模拟细胞天然环境作为酶催化反应介质,在食品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反胶束萃取原理和制备2.1基本原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便形成聚集体,称为正常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有机溶剂,当浓度大于临界胶团浓度时,会在有机相中形成聚集体,

5、称为反胶束。反胶束中极性头朝内,非极性尾朝外排列形成亲水内核,称为“水池”。如图1所示。萃取时,待萃取的原料液以水相形式与反胶束体系接触,调节各种参数,使其中要提取的物质以最大限度转入反胶束体系(前萃取),后将含该物质的前萃液与另外一个水相接触,再次调节pH、离子强度等参数分出要提取物质。2.2体系性质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常用参数W0(或R),θ与N来表示,其中W0为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θ是增溶水相对总体积的浓度,N是组成每个反胶柬微粒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个数(聚焦数)。当W0一定时,θ与N决定了胶柬微粒的相对浓度。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为W0。2.3增溶动力学分离工程期末论文第

6、6页共6页蛋白质在反胶束中增溶,普遍认为动力是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与形成反胶束内表面的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之间的静电引力,如AOT(丁二酸—2—乙基已基酯磺酸钠)/异辛烷形成的反胶束中,AOT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原料样pH<pl时,蛋白质带正电,则增溶太,pH>pl则增溶小。离子强度也有类似现象,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作用也有很大作用。反胶束中,酶的动力学与水中相似,只是由于酶与表面活性剂作用、底物分配和交换,因而Km(米氏常数)、Kcat(转换数)是复杂的多变量函数。2.4制备方法目前常用转移法、注入法、溶解法制备反胶束体系。3反胶束萃取技术在食品中的研究进

7、展3.1反胶束萃取技术分离蛋白质和氨基酸3.1.1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由于体积、表面电荷分布、疏水性质等的不同,在反胶束体系两相间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调节体系相关参数可以将目标蛋白质选择性萃取入反胶束有机相或富集于水相主体溶液,使混合体系的蛋白质分级分离。Lee等人[2]以反胶束萃取技术分离混合蛋白质体系中的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质量比为1:1),实验发现,当初始水相总蛋白质浓度为1mg/mL、pH为9、钠离子浓度为0.1moI/L时,萃取后85%的α—乳白蛋白进入AOT/异辛烷反胶束粒,而80%的β—乳球蛋白仍残留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