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

ID:14512318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9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_第1页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_第2页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_第3页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_第4页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论析王先民作者简介:王先民(1964—),男,安徽潜山人,安庆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和教育基本原理。(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13)摘要:陈独秀认为,教学方法是教育家注重教育的三大问题之一,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教学思想的真精神,是现代教育和封建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启发式教学具有主体性、客观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等四个基本特征。新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和个性特征,改革课程设置,运用白话文教学,采取游戏教学法、训练教学法、自学法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生活

2、能力的人。关键词:陈独秀;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教学民主;西洋教育陈独秀不仅是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位教育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先后当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做过北大文科学长和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发表过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论文等,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倡新教育,推进中国近现代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独秀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非常丰富,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方针、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方面均有很多论述和研究,对启发式教学思想也有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本文拟对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

3、为当前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深刻批判旧教育陈独秀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吸收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严厉批判传统旧教育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三大弊端。旧教育的第一个弊端是主观主义。陈独秀批判我国旧教育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14把学生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眼中没有学生,“从来我们中国的学校,都是把校长、教职员做主体,学生反放在客位,当作被动的和机械的。教员在讲堂上教授,只知把自己的学问和知识,装入学生的脑子内去,殊不知学生固有他的知识和学问,不得要拿先生的来装入进去。”(

4、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1页)并指出:“我所说的教育上缺点和罪恶,一种是犯主观主义,一种是犯形式主义。这两种主义,是牵连一起。……教师只知道他自己做本位教授的时候,不管学生能不能领受,一味照他意思灌输进去,这就是主观主义的现象。”(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214页)“不过在主观、客观的分别,旧教育的弊端,不问学生是否明了,用他主观的眼光,随便灌输学生。”(同上,第214页)“吾觉得现在国内学校,往往不肯细细考察个性,随便教育,就是大学也免不了这种弊病咧。”(同上,215页)而这种主观主义的灌输教育

5、恰恰是我国教育没有进步的原因之一。所以,陈非常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认识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他指出:“先生在教授时候,必定要拿学生做本位,细细考察这一班许多学生。因为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特性,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天才,用什么教材放进,便有什么反应发生,不是随便可以教授的,做教师的,应该从学生的个性里得到种种经验来。”(第2卷,第214)“故学校若以学生为主体,遵学生提议办法,没有办得不好的。”(第2卷,P191)形式主义是旧教育的第二个流弊。他认为,当时学校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学校外面装璜华丽,气象焕然,很是好看,内容一点不讲,“称了工业学校,没有工场,农业学校没有农

6、场,不但使学生进了这种学校,如入五里雾中,一些没有领会,”(2卷,P215)就是教师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二是要使教育发达就应该废除教育部。教育部硬要把全国的学校统一起来,在制定章程法令和政策法规时,脱离中国各地教育发展实际和风俗人情实际,影响了中国学校发展和教育进步。所以,“要使教育发达,先应该废除教育部。”(第2卷,P215)三是考试完全是形式主义的产物。考试罪恶很多,如容易引起学生的虚荣心,考试作弊、妨害身体等等,对学生“道德上、身体上、思想上都没有好处。”(第2卷,P216)四是不顾客观条件搞些花架子。“北京清华学校,建筑图书馆,费了三十几万,仅仅买了二万银元的书,这又何苦

7、要讲这种形式。”(第2卷,P192)不如多买些书,供众人阅读。五14是不必搞统一学生制服之类的东西。当时许多学校,常常要求学生(即使是家里贫寒的学生)进校的时候缴纳制服费,学生无论校内校外一年到头都要穿制服。要求“学校经费多,就多开办几班,学校经费少,就少办几班。”(第2卷,192)学生进学校学习,“读书就读书,穿什么皮鞋,戴什么制服帽,若是穿便衣便帽,岂不是好么?”(第2卷,192)批评旧教育从教育部到国民学校只讲究形式,至于“学生的科学,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