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

ID:1464432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摘要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勇于探索生命科学的精神,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关键词意识品质科学素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质量,深入堂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与爱好,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科学家探索生物奥秘的坚强品质,多做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珍爱生命,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体会。一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义生物学课本中有许多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条例,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课堂内容精讲法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如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教育学生爱护植物,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一切生物提供物质来源,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增强大气湿度和降雨量,启发学生树立保护花草树木和保护森林的意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中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以创立绿色学校为挈

3、机,以生物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报纸、多媒体教学、橱窗、画廊黑板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结合北京举行2008年奥运会,宣传环境保护对国家的重要性,“绿色奥运,人文北京,科技奥运,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联系从2000年至2007年以来,北京、济南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沙尘暴,让学生讨论,说出发生原因及其危害,引起保护森林和草原的意识,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到珍稀动物时我国

4、有很多珍稀动物非常珍贵,如大熊猫、丹顶鹤、藏羚羊等,为此国家建立数百个自然保护区,让学生讨论,是不是只有珍稀动物才保护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即使未被列为保护范围的动物,只要对保护生态平衡有益的生物,也要保护,例如,青蛙、大山雀、蛇等都要保护。作为生物老师,在教学中挖掘出有关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二、生物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3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品德

5、高尚的人,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可以把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关系作为渗透教育的突破口,济南市的大名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启发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其中大名湖中的莲很美,它的花为荷花,是济南市的市花,结合语文上学习的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大名湖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泉水清澈透明,构成了一幅美好的自然画,美化济南的环境,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教育学生游玩时保护这美好的环境。学习动物时,蝴蝶的外表很美,但其幼虫多为农业害虫,蟾蜍外表虽丑,但它每天可以消灭一百多只害虫,启发学生看事

6、物不要只看其外表,要注重内在的美,做人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品质,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三、生物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生物学的发展就凝结了许多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例如在学到真菌时,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提起青霉素,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大概除了青霉素过敏者之外,没有一个人没用过它。从它用于临床至今的短短50多年间,它到底拯救了多少生命,已经无法统计;它到底对人

7、类的健康作出多大贡献,也已经无法估量。我们只能说,它的出现,是我们人类的福音,它是“上帝”恩赐给我们人类的礼物,这个“上帝”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教师应补充发现者弗莱明的生平事迹。,并让学生用橘子做实验观察青霉菌,并从药店购买青霉素让学生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遗传和变异时,除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及时介绍我国的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事迹,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

8、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