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

ID:14657674

大小:4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9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_第1页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_第2页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_第3页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_第4页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2011年3月第1期伊犁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il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r.2OllNO.1论莱辛《拉奥孑L》中"诗"与"画"的界限王瑞(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新疆伊宁835000)摘要: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着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

2、说.莱辛诗画理论的出发点与他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他大力倡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上扫清道路.莱辛的理论和实践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莱辛;拉奥孔;诗画理论;启蒙运动中图分类号:I1O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9—1076(2011)01—01O1—04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GottholdEphrainLessing,l729一l781)是l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

3、,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莱辛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1766年出版的《拉奥孔》之中.《拉奥孔》又可称为"论诗与画的界限",是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莱辛从拉奥孔这座雕像群所表现出的感情与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在史诗《伊尼特》中所描绘的拉奥孔的形象谈起,具体探讨了造型艺术和诗(一般文学)的界限及其特殊规律.拉奥孔(Laokoon)是1506年1月4日由意大利考古学家德?佛列底斯(FelixdeFredis)在古罗马皇宫的废墟中挖掘出来的一座雕像群.据希腊传说,拉奥孔是特洛伊国日神

4、庙的祭司.他的名字最早见于荷马之后关于特洛伊的传说中,他的故事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里最后形成.特洛伊国王巴里斯访问希腊,带着美女海伦私奔回国.希腊人组成远征军去攻打特洛伊,打了九年不下.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地苏斯提出了"木马计".将精兵藏于大木马的腹内,放在特洛伊城门外,希腊人假装撤退后,特洛伊人好奇地把木马拖进城内.这时祭司拉奥孔极力劝阻,结果触怒了偏爱希腊人的海神.海神便遣两条大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雕像所表现的就是这个题材.莱辛就拉奥孑L雕像作品与维吉尔史诗《伊尼特》中

5、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了几个重要的不同点:在维吉尔的史诗中,拉奥孔在被蛇困住时放声大嚎,表现出极端的痛苦,而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呈现出轻微的叹息;史诗中两条蛇在拉奥孔身上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双腿;史诗中拉奥孑L穿着典祭官的衣服.而在雕塑中,拉奥孔父子却全身赤裸.同样的题材在诗和雕塑里有着不同的处理.莱辛不同意当时文克尔曼对此所作的"静穆的伟大"及造型艺术不宜于表现过激表情的解释.他认为史诗和雕塑处理的不同来自于其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及规律,同时,他也认识到传统

6、的诗画一致说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德国启蒙运动是无益的,其实质在于引导艺术家脱离现实的斗争生活,削弱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因此,莱辛通过《拉奥孔》在探寻诗与画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探讨了德国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理论.对于绘画或造型艺术与诗(主要是叙事诗和史诗)的特殊规律问题,莱辛在《拉奥孔——论诗与画收稿日期:2010—09一10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2009年青年项目《莱辛(拉奥孔>之诗画理论研究》(20o9—4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瑞(1981~),女,新疆伊宁人,伊犁

7、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艺学硕士.一伊犁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年的界限》中进行了卓有见识的探讨.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建树.1.诗与画的特殊规律莱辛认为,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属于空间艺术,受空间规律的支配;诗属于时间艺术.受时问规律的支配.他从绘画与诗用来模仿的媒介,模仿的对象以及审美效果三方面来探讨诗与画的界限.首先,从媒介来看,"绘画运用在空问中的形状和颜色.诗运用在时间中明确发出的声音.前者是自然的符号,后者是人为的符号.这就是诗和画各自特有的规律的两个源泉"IIl(PI一.也就是说,画用颜

8、色和线条(自然的符号)为媒介,颜色和线条的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的,是铺在一个平面上的;诗用语言(人为的符号)为媒介,语言的各部分是在时间流动中先后承续的,是沿着一条直线发展的.当然,莱辛也指出了自然符号和人为符号在文艺创作中不是绝对的,完全分隔的,"绘画所用的符号并非全都是自然的"."诗所用的符号也不单纯是人为的.文字作为音调来看待,可以很自然地模仿可以耳闻的对象"【I】(.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符号和诉诸视觉的先后承续的自然符号的结合,是诗和音乐,舞蹈的结合.戏剧艺术因为有演员的表演,所以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