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

ID:28656561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_第1页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_第2页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_第3页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_第4页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3期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16No.32007年9月              JournalofLincangTeachers'College          Sep.2007诗画之辩———莱辛《拉奥孔》的启示*王晓亮(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题,比较了诗与雕像在表现上的不同,揭示了诗画的不同创作要求和表现规律。通过阅读学习,笔者认为,《拉奥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

2、的,无论是从创作上、作品上、接受上还是批评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今天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词:莱辛;《拉奥孔》;艺术表现  一、《拉奥孔》概述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文中对诗画特征的描述和两者区别的分析成为西方美学史上诗画理论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十分丰富。莱辛于1729年1月22日生于卡门茨一个牧师家庭。1746年9月入莱比锡大学,先读神学,后改医学,但其志趣却在文学和哲学上。1748年11月,他到了柏林成为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职业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莱辛为“德国新文学之父”。他最重要的文艺论著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拉奥孔

3、是1506年在罗马发掘出来的一座雕像,它是据希腊传说而雕刻出来的。刻画了一位老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场景。根据古希腊的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带着希腊美人海伦王后私奔回国,希腊人组织联军远征攻打特洛伊,打了九年不下。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地苏斯想出一个诡计,将精兵藏在一匹大木马腹内,放在特洛伊城门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远征军知难而退,遗下木马,于是将其移入城内欢庆。夜间伏兵从木马中跳出将城门打开,希腊军一拥而入,把特洛伊城攻下。拉奥孔是特洛伊国日神庙的司祭,在特洛伊人把木马搬入城时,他曾极力劝阻。他的举动激怒了偏爱希腊人的海神,海神于是派两条

4、大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绞死。雕像拉奥孔所选用的就是这个题材。因为这个题材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史诗中也曾用过。莱辛通过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雕塑和史诗中不同的艺术处理,论证了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各自不.---同的本质规律。他认为,任何艺术都应该“模仿自然”,画作为空间艺术适合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作为时间艺术,宜于表现时间承继的“动作”,即画(造型艺术)更适合表现美尤其是物体美,而诗(语言艺术)更适合表现动作的连贯和美的效果。关于他对诗画分别的描述,朱光潜先生在其《西方美学史》中归结为三点:一是媒介不同,即画中的颜色和线条是在空间并列铺在一个平面上的,诗的语言

5、各部分按先后时间顺序沿一条直线发展;二是表现题材的偏长,画适写物体,诗适写动作;三是感官接受特点不同,画由眼睛感受适合表现静止的物体,诗通过耳朵接受,适合动作的叙述。“其实这三个分别根本只是一个分别,即德国美学家一般所说的‘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分别。”[1](p303)《拉奥孔》的写作背景是在德国文艺界普遍信奉28*收稿日期:2007-05-10作者简介:王晓亮,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论、古典艺术思想。的“诗画如一”的时代,与他同时代的德国文艺理论家文克尔曼正是抱着这种诗画一致说的代表。“有一点似乎无可否认,绘画可以和诗有

6、同样广阔的界限,因此画家可以追随诗人,正如音乐家可以追随诗人一样。”[1](p295)因为文克尔曼所推崇的是古希腊艺术中所表现的“静穆的伟大”。在这种背景下,莱辛写出了《拉奥孔》,他认真分析了诗画的界限及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在启蒙运动中,他要把人提到首位,把动作提到首位。由于莱辛把文艺看作模仿自然的行为,而自然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所用媒介不同,诗只宜于写动态而画只宜于写静态。模仿自然就要服从自然规律,诗与画的界限就是一条自然规律。“所以就总的精神来说,《拉奥孔》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1](p306)二、《拉奥孔》中的几个重要的美学思想

7、1.画宜于表现美,而不表现丑。《拉奥孔》第一章,作者使用的标题就是“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作者由文克尔曼对拉奥孔雕像并不如诗上描写的那样表现哀号的解释出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他指出,文克尔曼认为不表现哀号的表情是符合人们赏美习惯的这种说法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又尖锐的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号喊是身体痛苦的自然表情,荷马所写的负伤的战士往往是在号喊中倒在地上的。女爱神维纳斯只擦破了一点皮也大声叫起来,这不是显示这位欢乐女神的娇弱,而是让遭受痛苦的自然(本性)有发泄的权利.---……”[2](p234))莱辛将艺术看作是对自然的摹拟,而哀号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