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

ID:14667589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_第1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_第2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_第3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_第4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乘着诗歌的翅膀 探寻古人的踪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乘着诗歌的翅膀探寻古人的踪迹  清代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错,我国历朝历代在诗歌创作方面人才辈出,下面就让我们乘着诗歌的翅膀,探寻古人的踪迹。  1.说课标,明方向  1.1、课程总目标  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了解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及词类的有关知识,掌握文言文常用字词及句式。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新课标》新增: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的能力。)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要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

2、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新课标》新增: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及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新课标》新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标》修订前后对比,《新课标》增加了要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学生的视野,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3、。  1.2、不同学段目标  在第一学段,要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能诵读儿歌,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在第二学段,要求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在第三学段,要求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把握节奏韵律,体悟诗人感情;而到了第四学段,则要求七―九年级的初中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3、第四学段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新课标》所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有助

4、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2.析教材,建体系  2.1、教材编写特点  七年级分散、八九年级集中;所选作品都是名家名篇;且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难易适度,古诗词以唐宋为主,作品风格异彩纷呈。本套教材与苏教版对比古诗词的编排更加集中,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2.2、教材编写体例  课内古诗词精读七年级(上)5首,七年级(下)1首;八年级(上)7首,八年级(下)10首;九年级(上)5首,九年级(下)2首;课外古诗词背诵共60首,每册10首。  2.3、教材编写意图 

5、 了解诗歌文学样式;运用联想想象品析;体悟诗人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4、教材知识内容整合  (1)7个朝代  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唐代,李白的《行路难》《渡荆门送别》;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7种体裁  歌行体,如《观沧海》;乐府诗,如《木兰诗》;五言古诗,如《饮酒》;绝句,如《赤壁》《己亥杂诗》;律诗,如《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望》《望岳》《过零丁洋》《次北固山下》;宋词,如《江城子?密州出

6、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渔家傲?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元代散曲,如《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3)7种题材  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如《饮酒》。  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类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如《使至塞上》。  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如《赤壁》。  写

7、景抒情诗: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其风格清新自然。如《钱塘湖春行》。  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望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怀亲、思乡、念友等。如《春望》。  赠友送别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七年级6首,多为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八年级17首,多

8、为反映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九年级7首,多为表现报国热情及爱情的诗作。从想象力到形象思维,从价值观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是在积累与感悟中实现的。所以七到九年级古诗词的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