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

ID:3130507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_第1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_第2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_第3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_第4页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文学的天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当今正是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更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给当代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而诗歌教育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  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如果积淀着中

2、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何谈传统文化的滋养?文化传承更是奢谈了。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模式仍是主导,教师只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主观地传递给学生。今天,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备课根据的是教参上前人的故有分析,课堂上,学生只有倾听老师对诗歌作品的分析,没有独立阅读,更没有独立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诗歌鉴赏简化为答题的三个步骤,诗歌的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

3、活的艺术样式,被异化为学生通过高考题海战术博取分数命根的一项内容。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诗歌学习心生厌倦。5  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图努力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崭新的诗歌教学体系。希望能够抛弃过去的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诗

4、歌的兴趣,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一、引导学生吟诵涵咏,展开想象联想,品味诗韵,激发学生发现的乐趣  “诗者,歌也。”诗是歌的艺术,是通过歌的形式吟唱而出的。如,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情感强弱等,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调动多种资源,不吝时间,带领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渠道,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5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模仿。同时还

5、要授予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注意不同诗歌形式的停顿、气息的控制、声调抑扬顿挫的处理等。在课堂播放合适的音乐作背景,或让学生个人朗读,或让小组朗读,师生互相评点。学生多次品味朗读,置身诗境,忘掉自我,穿越时空,与诗人作一次隔空心灵的交汇,自然而然就能思随情转,音以律变,读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在激情中,发现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这种发现的乐趣,完全有别于老师枯燥的照本宣科和学生的机械笔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的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个体阅读的本位感。  二、建构对话式的平

6、等阅读,进行诗歌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对话式的平等阅读,不再把作品当作经典来膜拜,不再是纯粹的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而是以作品的阅读为凭借,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不受文本解读框框条条的束缚,大胆提出新见解、新看法,尽可能地发前人之所未发。当然,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阅历等的局限,不可能像学者那样,对一首诗能提出准确的把握,只要他们的理解有新意,教师就应该鼓励,多引导,使他们对诗歌的解读思路更开阔,提倡答案的多向性,一诗多解。  例如,教授杜甫的《登岳阳楼》,可展示清人仇兆鳌的看法:“‘昔闻’、‘今上’,喜初登也。”然后让学生

7、结合诗人身世、所处时代进行讨论,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予肯定。这是与诗歌文本展开的平等对话,既能以我心观照作者之心,体贴古人情怀,又能从诗人的情感、襟怀获得生命的领悟。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式的阅读,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话,这样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激动的。  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生相长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5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8、,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