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ID:14675313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_第1页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_第2页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_第3页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_第4页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摘要】以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为例,对声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从作品的题材、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的结合、作曲家为诗词谱写的钢琴伴奏以及学习和演唱艺术歌曲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歌曲 声乐 文学具有几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有着瑰丽多彩的声乐文化,从古至今它一直以声乐艺术作为音乐的主导形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大序》);“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文心雕龙·乐府·七》)

2、……古代多种进步的美学思想,从声乐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又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诗词形态的美,两者共同创造出了声乐的艺术美。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一部分,它是作曲家将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与中国传统音乐技法、欧洲传统音乐技法、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等技法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形式。中国艺术歌曲无论用哪一种技法或风格来谱写旋律,总是要遵循诗词原有的韵律与内涵,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气质。笔者以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为例,对声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

3、作简单分析。一、从作品的题材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代留传下来的歌曲,词曲皆是古代文人所作,当代人根据词曲传谱重新编配、演唱的歌曲;另一类是当代作曲家根据古代诗词重新谱曲,在韵律和韵味方面模仿了前一类作品的歌曲。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大部分选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流传已久的名人诗词佳作,这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再现性创造。至今保留下来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是姜夔的一些作品。姜夔的词多是对个人身事的悲伤诉说,韵味清冷而幽远。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扬州慢》,内容描写的是他路过扬州时,看到“淮左

4、名都”在金兵过去多年之后,依然是一片萧条、人烟稀少,只有野麦在肆意地生长。姜夔感慨此情此景并写下了此曲,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无尽的悲凉。根据古代诗词重新谱曲的作品,近代以来数不胜数。1920年,留学德国的青主以西洋作曲技巧将北宋词人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重新谱曲,取名为《大江东去》,令人耳目一新。词的上阕用的是宣叙调的手法,但在关键的几处,如“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又有几分豪放和浪漫的气息,使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跃然纸上。总结近年来的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我们会发现:几乎所

5、有的优秀古典艺术歌曲的创作者,都有着很深的音乐修养和文学功底。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规律,那就是越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人,越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二、从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的结合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本身就具有语言的声调美,因此古典艺术歌曲在旋律上更追求诗歌的吟诵性和韵律美。作曲家在选择古诗词进行创作时,除了有扎实的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之外,自身也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例如,1929年,青主根据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创作的《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是作者为了寄托对老战友的怀念而创作的,

6、同时也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宣泄。歌曲节奏上,词曲采用了6/8拍子,钢琴伴奏织体以十六分音符的流动音型为主,描绘出了连绵不断的江水和相思者激动的内心情绪。歌曲每个字所唱的时值,体现出了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咏诵性的歌词特点。歌词的旋律起伏线条基本上是以诗词的韵律线条作为参照的,使语调与语音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为了突破诗词的主要内容,作曲家还将诗词的后半部分运用了不同的发展手法加以反复的渲染,推动了激动情绪的抒发,最后结束在高潮之中。《我住长江头》不仅具有鲜明的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也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与古诗词的韵味,

7、是诗词韵律结合非常完美的一首歌曲。三、从作曲家为诗词谱写的钢琴伴奏上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从钢琴伴奏与歌曲的配合来看,钢琴伴奏与人声歌唱声部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由于钢琴伴奏的加入,渲染出了诗词原有的韵味和意境,钢琴伴奏艺术的功能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有许多艺术歌曲作曲家为作品写了或长或短的前奏、间奏或尾奏。前奏不仅能引出歌曲的节拍、调性,更主要的是能制造出这首诗词特有的气氛和情调。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就是很好的一例。作曲家共写了11小节的前奏,前2小节左手低沉有力的震

8、音烘托出了与歌曲第一句旋律相同的很有气势的诗句;第5~10小节出现了嘹亮的军号声以及有力的军鼓的节奏;第11小节以一连串左右手反向的和弦进行十分形象地将娄山关战役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将士们的战斗气氛写了出来。这首歌后半段音乐自22小节起,伴奏运用了军鼓鼓点的节奏型和模仿战马奔腾跳动的左手旋律,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有力地表现出来。在歌曲尾声部分,淡淡的三连音配上左手波音及最后2小节隐隐传来的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