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过度解读”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

ID:14771788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上传者:U-3743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_第1页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_第2页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_第3页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深度解读”≠“过度解读”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闫晓枫 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沉潜下来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还要联系文本内容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想开去,更要细致的推想关键语词背后的深刻意蕴。但是,“深度解读”绝不是挖掘个别语词的微言大义,绝不是把教师个人对文本某些语词一厢情愿的曲解误读强加给学生,那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意义强加”!近日,笔者与青年教师研课,发现在解读文本时,总有断章取义、牵强勾连之象,恐愈演愈烈,特提出以商榷。【案例一】望“佳节”而生义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在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二年级上册《看雪》原文语段以上是二年级上册《看雪》开篇的两个自然段。本课主要讲的是,台湾的孩子特别渴望看到真实的雪景,在老师的介绍下,他们更加渴望到北京欣赏并感受真实的雪景。课文洋溢着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真切期盼。解读文本时,一位教师认为,本文提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过春节的时候”,正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春节,这里更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刻意蕴。其他老师均感觉眼前一亮,认为自己解读时怎么没想到,于是也随声附和。看雪景的事件发生在“春节的时候”,就一定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蕴吗?“春节的时候”只是孩子们在橱窗前看雪景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笔者以为,这一事件可以发生在冬日的某一天,或者其它的任何一个时间,而且“孩子们看棉花雪景”也只是文本起承转合的“起”而已。正是因为孩子们在冬日里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棉花做成的雪景,才有了对真实雪景的渴望。也才有了向老师的不断询问。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更有了去感受真实雪景并在美丽的雪景中快乐体验的神往和期盼。如果再细细体会教师的情感,我们会发现,教师对于故乡的怀念,是因孩子们对雪景的好奇和一连串的发问而引发的,是在事件的逐步推进中,透过教师的讲述自然而然流露的,跟事件发生的时间“春节的时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应生硬的解读为,因为 “春节的时候”而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当然,《看雪》这篇叙事小散文的确寄予着作者对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期盼。而且文中也写道,不仅台湾的小朋友渴望在到北京玩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着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块玩呢!两岸统一的情感呼之欲出,这是两岸人们共同的心愿!并且我们也坚信,这一愿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这种情感,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展,水到渠成的表露,跟事件“过春节的时候”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因而,我们不能刻意放大“春节”的意义,牵强的勾连,把教师个人的解读生硬地强加给学生。笔者以为,我们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倡导多元解读,但绝不是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脱离文路,紧紧抓住某个语词不放,断章取义的“深挖”其微言大义,将个人误读的某种意蕴和情感,强硬的灌给孩子,这不是孩子的自我发现、意义建构和情感酝酿,只能说是一种“情感侵犯”!【案例二】遇“赶着回家”而误读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语段以上是周晔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事件的开始语段。阅读后,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心。一位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把目光停留在“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这句话上,认为当时“人们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可以看出,人们对受伤的车夫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没有同情心,显然可以看出当时底层人民的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这一表现正是鲁迅先生对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实写照。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来细读文本,以上语段是伯父和父亲“救助黄包车夫”这一故事的开始,作者通过“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来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了故事 凝重、沉郁的基调。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非常符合情理。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对车夫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呢?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黄包车夫出现在我们视线里,“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已经直不起腰来的底层劳动人民,他让我们想起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这样寒冬的夜晚,他竟然光着脚拉车揽活,也许这一整天,他还没有挣够车行里的份子钱,也许这一天里他还没有吃一顿饱饭,没有喝到一口水。但没有办法,他还得生存,还得肩负一大家子的生活,还得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去寻找下一个希望。令人痛心的是,老天爷并不怜悯这位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车夫,还要在他裸露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让他可能已经冻裂的脚底扎进一块碎玻璃。此时痛苦已经扭曲了他的面容,让我们看得心碎。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劳动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手,更何况心中装着大众疾苦的鲁迅先生。于是就有了爸爸和伯父对车夫及时的救助,那一系列清洗、包扎,以及塞给他一些钱,叫他在家休想几天的细心救助,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文豪内心的柔软和温情。但,并不仅仅如此,在目送车夫远去之后,文中写道“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伯父的神情“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系列动作和神情的描写,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鲁迅先生神情严肃凝重,是因为他无法控制对罪恶的社会制度的憎恶。此时,先生一定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想到他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正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鲁迅先生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彻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一刻,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这文本的字里行间,哪里有先生对国人不及时救助车夫、不关心自己同胞的麻木无情而产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呢?的确,鲁迅先生曾在《药》《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对国人表露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点,以表达先生对当时国人劣根性的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但,回到本篇课文的事件中,侄女周晔回忆的是伯父生前救助车夫的情景, 表达的是一个孩子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伯父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伟大精神的敬仰。读者怎能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牵强的移植到这里?如此牵强的解读,实在违背了作者表达的初衷。我们知道,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他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作者传递于我们的真挚情感。但是,我们绝不可断章取义,随意生发,抓住一个或者几个语词就不愿放手,随意联系,再刻意把自己的片面理解强加给学生。记得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者写作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尊重、遵循作者的思想情感,才可与作者神交、与作者笔下的人物对话,也才可能读懂作者的言语意图。所以,亲爱的老师啊,切不可用自己片面的解读去歪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更不能把自己的“误读”强加给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