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法家与“秦制”

秦晖:法家与“秦制”

ID:14811520

大小:67.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30

秦晖:法家与“秦制”_第1页
秦晖:法家与“秦制”_第2页
秦晖:法家与“秦制”_第3页
秦晖:法家与“秦制”_第4页
秦晖:法家与“秦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晖:法家与“秦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秦晖:法家与“秦制”秦晖:法家与“秦制”一、影响“中国社会”的思想在哪?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关注典籍中的思想,尤其是这些典籍中思想的形而上层面。这种关注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历史进程中真正关键性的还是社会思想而不是典籍思想。并且这里所谓的社会思想不仅是有别于精英的“民间思想”,也包括精英们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论著述表达的、往往对社会实际影响更大的那些思想。这主要就是指落实在制度设计与政策思维层面上的思想。二、思想史研究在关注典籍和形而上层面的同时,有必要从“制度化的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其一:中国

2、社会之“制度化”的思想安排:儒表法里,法道互补。毛泽东:《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1、儒表与法里制度设计与经典认同过去人们常把儒家文化当成“中国文化”的同义词,但毛泽东却强调“百代都行秦政制”,而“秦政制”恰恰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极端反儒的。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汉承秦制的制度设计与独尊儒术的经典认同之间始终有很大反差。在吏治问题上,儒、法两家的吏治思想几乎是两个极端。儒家的吏治观

3、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以伦理中心主义为原则,主张行政正义优先。而法家的吏治观则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以权力中心主义为原则,主张行政安全优先。儒家儒家思想产生于东周,那时的中国社会是个以血缘族群为组织形式的社会,《左传》所谓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就是当时国家的真实面貌。儒家之社会基础那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层层分封实际上等于一个大家族的辈份、长幼、嫡庶序列,天子之尊主要是伦理性的,并不具有科层化的行政权力结构。这样的族群社会,由天生的血缘亲情推出人性本善,由伦理上的长幼尊卑推出一种人各亲其亲、

4、长其长,则天下平的政治秩序,而且这种秩序是由五服、小宗、大宗这类族缘亲疏观念决定的一种小圈子原则,也就是费孝通说的差序格局。族群社会为血缘纽带的结合、宗族亲情—父权的伦理关系起重要作用。应当说,这种小共同体本位特征是儒家社会理论不同于法、道、墨、杨等时论、也不同于现代公民文化的最关键之点。亲疏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也不一样。这些权利与义务表现为一种温情脉脉的父权——父责统一体,君臣间也如父子一样,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支配,即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君不

5、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伦理政治并不“绝对专制”显然,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约束,所以原始儒家虽然讲君权父权,但并不等于绝对专制。相反,从上述原则中还可以推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之类的“民本思想”。后世儒家由此发展出一套仁政学说:儒为帝王师、教君行仁政,君命来自天意,而天意非神意,天听自我民听,顺天应民之类的说法,都强调行政正义原则的重要性。儒家行政正义优先的原则在吏治观念上的体现,就是强调官吏本身要

6、清操自守、廉洁自律,其施政要以“仁德”为本,反对严刑峻法,以所谓“吏治循谨”排斥法家的所谓“吏治刻深”。但行政正义优先的原则如果贯彻到底,对家天下的专制王朝是不利的。原初儒家理想中的很多东西甚至很难为皇权容忍。根据儒家“贤者居位”的观念,让贤不传子的三代“禅让”之制始终作为理想而受到推崇,后世一些儒家“原教旨主义”者甚至由此推出一种类似柏拉图“哲人王”式的“君儒”观念: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的皇帝该程朱做,明末皇帝该吕子做,今都被豪强占据去了。君儒最会做皇帝,世路上英雄他那晓

7、得做甚皇帝?这样的言论可谓异端之尤,无怪乎清帝雍正会把这种贤者居位说骂为狂怪丧心之论。“圣王”理想中产生从道不从君的人格追求根据儒家“圣道”高于君命、儒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的观念,从“圣王”理想中产生“从道不从君”的人格追求。一些天真的士大夫不把自己仅仅看成帝王的家臣,而自认为有“替天行道”之责,由此形成那种东林、海瑞式的清流、清议传统,对君权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意志。所谓“文死谏”、“强项令”。“洁己沽誉”的“巧宦”海瑞罢官、海瑞骂皇帝式的事情,无论在道德上怎样受到儒家价值观的称许,现实中却很难为君

8、王接受。雍正就特别反感那些操守虽清却不太听话的儒臣,把他们斥为洁己沽誉的巧宦,认为他们比贪官还坏。儒家“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的观念,体现的是一种“特殊主义”而非“普遍主义”观念,由此导致行政中讲人情、分亲疏、形成小圈子和“差序格局”的弊病,这对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显然是不利的。儒家赞赏容隐、禁止告亲的观念,就与法家禁止容隐、鼓励告亲的做法尖锐对立。儒家之用人:伯乐和千里马。从性善论与伦理中心主义出发,传统儒家在用人上讲究一种由德高望重的伯乐出以公心地推荐贤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