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

ID:14908515

大小:106.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30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_第1页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_第2页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_第3页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_第4页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正文】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从明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明代中叶山东人口仅740余万,清代嘉庆年间增至2890余万,道光年间突破3000万,清末更达3700余万〔1〕,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口大省之一。从明

2、代中叶到清末,三百余年间山东耕地面积从57万顷增至110余万顷〔2〕,增加了一倍;而人口则翻了两番还要多,人均土地从明代的7.7亩降至仅3亩零。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使山东的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这三百余年间山东经济的发展使土地的负载能力大大地提高了。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布局的优化,以及非农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运输业在山东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山东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其经济收益,同时也提高了种植业的商

3、品化程度,将小农与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变化  粮食种植最主要的变化是两年三熟制的普及,而这一制度得以推广又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3〕  山东两年三熟制的搭配是以麦-豆-秋杂轮种为主。康熙《巨野县志》记载:"种植五谷以十亩为率,大约二麦居六,秋禾居四","二麦种于仲秋,小麦更多,先大麦播种,历冬至夏五月收刈,大麦先熟,小麦必夏至方收";"秋禾以高梁、谷豆为主,其次黍稷,沙地多种棉花,芝麻与稻间有种者";"初伏种豆,末伏种荞麦,多用麦地,俱秋杪收刈"〔4〕。咸丰年间沂水县令吴树声《沂水桑麻话》记载的是鲁中沂州府一带的情况:"坡地(俗谓平壤为坡地)

4、两年三收,初次种麦,麦后种豆,豆后种蜀黍、谷子、黍稷等";"涝地(俗谓污下地为涝地)两年三收,亦如坡地,惟大秋概种@①子,……麦后亦种豆"。无论哪一种搭配都是以豆麦复种为中心,即先种越冬小麦→麦收后复种大豆,晚秋收获→28翌春种植大秋作物,如高梁、谷子、棉花等等。小麦在粮食作物中品优价高,是北方旱地农业中收益最高的作物;小麦又是越冬作物,农历八月播种,来年五月收获,可合理利用地力、农时。大豆则生长期短,且有很强的固氮作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在两季大粮作物中插入一季大豆,可以在不增加肥料投入的前提下提高土地总产量,在经济上是十分划算的。正是由于麦豆复种的这一优越性,使其经过长期发展最终成为

5、山东两年三熟制的核心,而明清时期山东粮食种植的发展变化,也正是这一种植结构的调整过程。  明代山东税粮征收分为夏、秋两季,夏税征麦,秋粮征粟。山东280余万石税粮中,夏税麦85万余石,占1/3,秋粮粟近200万石,占2/3〔5〕,这反映了宋元以来山东粮食作物结构中粟,即谷子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崇祯《历乘》也说:"北人以粟为主,粟收遂称大稔。"〔6〕自明中叶前后这一种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小麦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长,这一变化以农业种植条件较好的鲁西南平原开始最早,也最为显著。如万历19年,在曲阜县孔府屯庄张阳庄的161亩分种地中种麦66亩,占40.9%;顺治10年汶上县孔府12个屯庄的1

6、220余亩耕地,共种植小麦947.95亩,种大麦84.93亩,两者合计已占播种面积的72.3%,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汶上县孔府各庄二麦种植比例详见表1)。表1  顺治十年汶上县孔府屯庄二麦种植比例统计(单位:亩)屯庄   耕地面积  播种面积   复种率   种植小表陈家闸  181.0   183.0    1.0%    165.0胡城口  96.0    148.8    55.0%    80.69  马村庄  123.03   148.5    20.7%    91.76高家庄  179.4   179.4     -     150.0 罗庄   64.5    78.

7、5     21.7%    41.0鹿家庄  115.0   123.1    7.0%    82.3 疃里庄  82.5    117.7    42.7%    58.0檀家庄  69.9    112.8    61.4%    47.5游村庄  58.0    62.0     6.9%    49.1西平原庄 53.0    53.0     -     48.0东平原庄 125.0   125.5    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