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

ID:1497454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1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_第1页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_第2页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_第3页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_第4页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品析题策略点睛杨兰芬〖摘要〗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外乎从以下角度入手:准确生动、恰当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感情色彩上分析词语的褒贬含义。这一点,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这类题目的赏析模式,往往是本义加句中的含义,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关键词〗品析策略词语运用修辞文体语言特点近几年中考,常常出现品析某个具体的词或句子的表达效果的题目,学生们往往要么茫然不知从何下笔,要么下笔千言却说不到正点。那么,如何品析句子和词语呢,笔者结合自己读书和教学

2、经验,浅谈一下品析词语的几种方法。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1、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外乎从以下角度入手:准确生动、恰当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我教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颇欣赏“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其中,一个“闹”字,不但写出了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情态,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由这,我倒想到张先《天仙子》一词中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国维曾赞曰:“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妙

3、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我具体分析几个词语后,因势利导,写出几组句子,让学生去细细品味,慢慢赏析。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对《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卧”字词语的领会。有的学生说,“卧”字用来写村庄、雪,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有的学生说,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赋予小村庄、雪以生命和感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尽管说法不一,但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遣词炼句的功力。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着重在关键词语的品析方面进行了训练,效果比较理想,印象深刻

4、的是两个词语的运用。“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字,学生善于联想,想到黄蜂肥胖的体态与低伏的动作相契合,因此分析起来就准确到位。“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窜”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敏捷轻盈。2、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感情色彩上分析词语的褒贬含义。这一点,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这类题目的赏析模式,往往是本义加句中的含义,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初中语文课本中,最能体现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句子是朱自清《背影》中的“我那时实在太聪明”中的“聪明”,饱含着作者在感受父爱之后的深深自责之情。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

5、,“还要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则极尽讽刺之能事,既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令人生厌的丑态,也把自己的厌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以上两个,都是从褒词贬用角度分析,用的是反语。懂得“反语”这种修辞后,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对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狡猾的眼光察觉,老师爱我们”一句中“狡猾”,学生迅速明白,“狡猾”乃“天真”之意,表现师生之间浓浓的爱意。3、分析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2010年烟台中考试题,深层阅读是粟容若的《塞外的春天》,其中有这样一道赏析题: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堆成垛

6、。初次阅读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感觉加点词语运用不当,明明是赞美塞外的春天,可在这,“轻浮”似乎批评柳树的不稳重的个性。经过我的耐心开导与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确实,这个“轻浮”,乃是词语的本义,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这类词语品析,一般离不开一些词语,如“路”“风雨”“网”“春天”除了本身含义外,往往都有特殊的理解。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本义与比喻义,学生也就对这些句子不难理解了。如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世人去说吧”,冰心的“心中的风雨来了”等句子,学生自然就会了然于心。二、从修辞的角度去品析句子。对一个句子的品析,最简单的莫过于从修

7、辞的角度去赏析。初中阶段的修辞,往往不外乎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反复等等。这些修辞运用的妙处,初中学生必须烂熟于心,如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只要牢牢记住这些修辞的基本作用,

8、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词语的领悟,就能准确地分析出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的精妙所在。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初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