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

ID:14977637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1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_第1页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_第2页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_第3页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_第4页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交易费用、制度变迁与会计准则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经济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与记录,并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毫无疑问,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会计准则是如何产生与形成的?它具有哪些功能?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以及会计国际化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一、交易费用与会计准则与会计产生及发展的漫长历史相比,会计准则是在近代20世纪30~40年代资本市场出现以后才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实践表明,会计准则

2、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公开的信息需求,就没有用于规范信息供给与需求的会计准则(葛家澍、刘峰,2003)。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会计信息在界定契约缔结者的权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准则尚未出现以前,由于没有准则的约束,人们在进行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时,对会计政策的运用与取舍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会计艺术论”在西方会计界曾流行一时。当时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股东及债权人的人数较少,不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冲突也可以通过签订私人契约加以解决。如果企业直接由股东本人经营,则实现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

3、权的最大对应,同时也实现了最大激励而无需任何监督(不需要订立监督契约)。如果企业由股东以外的经营者经营,由于股东人数较少,拥有剩余控制权的股东可以通过与管理当局订立监督契约来确保其实施外部监督的权力(杜兴强,2000),限制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实现在成本一效益的约束下增加其自身的效用;而债权人也可以与管理当局(不管是股东本人还是其他经营管理者)通过在缔结债务契约中增加诸如保持一定的资产负债率或流动比率、限制股利支付等保护性条款来保障其债权的安全性。由于能够很方便地解决因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而引起的问题,所以尚不存在形成会计准则的外界条件。资本市场出

4、现以后,公司股票公开上市,企业股东人数急剧增加,企业边界日益社会化,在此情况下,原来可以随意选择的会计政策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的需要。由于会计政策的随意性,不同企业对同一交易的处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增加了人们进行会计信息交流的难度。这样,人们为了进行某项交易活动,比如说资本融通,就不得不重新整合会计信息,以增强信息的相关性与可比性。这既会增加交易成本,又会因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整合事实上变得不可能。同时,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讨价还价的费用将异常高昂,从而难以就选择某种会计政策达成一致意见。8

5、另外,伴随着公司股票的公开上市,现代公司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两权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成为必要。但是在上市公司中,股东人数众多,大多数股东持有的股份有限,对于小股东而言,他们没有动力单独与管理者签订监督契约来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其原因在于,签订与执行监督的交易费用十分高昂,远远大于由于监督而带来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由全体股东分享,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与经济人的理性原则,因此,理智的小股东会持冷漠的态度观望或随时准备搭便车。大股东占有的股份较大,因而有监督管理当局的积极性,但他们更有可能与管理当局合谋,

6、利用会计政策来操纵盈余,以获取股票价格差额,从中受益。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随意性,这种选择对大股东而言,风险更小,收益更大。这种以牺牲大部分小股东的利益来使小部分大股东受益的行为违背了资本市场的初衷,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资本市场将日益萎缩,最终会丧失其融资功能与资源配置功能。1929年美国资本市场发生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式规则(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约束,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实,证券市场投机诈骗盛行。在资本市场中,企业收益(剩余)的确定变得异常重要,它不仅是企业进行剩余分配的基础,而且是市场正确评价企业价值、投资者合理预期企

7、业未来收益并据以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如果缺乏统一的标准,企业会计政策的随意选择就会使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收益确定变得十分随意,从而损害包括股东在内的企业相关缔约者的利益。当账面盈余大于实际收益时,剩余的分配不仅使股东的利益受损(如所得税的缴纳将超过实际应缴额以及过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且由于支付清算性股利(1iquidatingdividend),资本未能保全,使企业丧失了持续经营的能力,也会使享有固定收益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经济动荡。同时,收益确定的随意性不但使资本市场难以正确评价企业的价值,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8、,扭曲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也使得人们难以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