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

ID:15007487

大小:280.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7-31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_第1页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_第2页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_第3页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_第4页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病案集粹中医诊断学教研组辨证范例一、八纲辨证运用范例病例一表寒证张某,女,35岁,教员,1974年2月9日就诊。自诉两天前因旅途乘车,感受风寒,而微有恶寒头痛,但未介意。今日头痛加剧,恶寒明显;鼻塞,流清涕,周身疼痛,身热无汗,纳食减少,口和不渴,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体温38.6℃。病人有明显感受外寒的病史,且发病快,病程较短,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苔薄白等症,故属表证寒重而的范围。恶发热轻,头痛身疼,无汗,脉紧,是外寒束于肤表,表闭而经气不利的表现,所以是表寒证。治宜辛

2、温解表,用葱豉生姜汤加味:葱白20根,豆豉6克,生姜3大片,麻黄6克,红糖一匙,共捣,冲以开水一碗,煮沸片刻,乘热顿饮,覆被而睡。约历15分钟之后,病人先觉身热如蒸,继而遍身汗出,诸症随之消失.【按语】“表证”从概念上讲,是对体表受邪所致病变的概括,其病位较浅,病势较轻。且一般均可询得感受外邪的起因,如遇风受寒,淋雨下水,气候潮湿等,然而对于病位的浅表,我们应辨证地理解成是机体被外邪侵袭后,开始进行斗争的一种全身性反应,而不应机械理解为病位只在皮毛肤表。表证的辨证要点一般是:新起病,病程短,常有外感起

3、因可寻,主症见恶寒(或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脉浮、头身痛、苔薄白,并可兼有上呼吸道的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涕、喉痛、微咳等,其中新起、恶寒、脉浮往往是表证辨证的关键,故前人有“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应当指出,辨别表证的性质属寒或属热时,在恶寒与发热的关系上应以患者的自我感觉为据,不完全是按客观体温而定,因为即使体温升高,也可能是恶寒重发热轻,甚或是但恶寒,尚未发热。本例虽体温38.6℃,但自觉恶寒为重,且为无汗,脉浮而紧,故仍是一个典型的表寒证。病例二里热证杨某,男,19岁,学生,1978年6

4、月17日诊。昨夜以冷水淋浴,今晨起感头晕头痛,身发热,稍恶寒,体温38.7℃,舌淡红,苔白欠润,脉浮数。给服APC一片,药后已有汗出,头痛已除,恶寒已罢,但仍觉身热,且有口渴,小便短黄,体温38.1℃,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病起于冷水淋浴,本为感寒,但因患者年轻体壮,阳气本盛,现寒邪外束,肤表郁闭,阳不得散,故虽因于寒,病却迅速化热,而成为热重寒轻,脉浮而数的表热证。给服APC后,虽汗出表解,但体内之阳热未除,热盛必伤津,故仍有身热、口渴、尿黄、脉数、舌红、苔黄而干等症。现但发热而已不恶寒,且有口渴

5、、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等里热伤津之症,故属里热证。治以清里热,佐以生津,用白虎汤加味:生石膏18克,知母9克,芦根30克,生地18克,粳米1勺,甘草3克。服药1剂而诸症皆愈。【按语】此病虽起于感寒,但证却为表热,且迅速转化为里热证,可见疾病的证候,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说明,八纲辨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是可以因邪正双方斗争的具体条件而随时相互转化的。因此,医师应把每一个证都看作是可变的,尤其是外感病,既要注意到有表证时,当先解表,以便驱邪外出,及时中断病势的发展,同时又要

6、看到,表证只是一个较为短暂的病理过程,须密切观察病势动态,否则有可能出现药尚未入口,而病情已变的被动局面。病例三里实寒证李某,男,47岁,工人,1966年12月21日初诊。诉平素消化功能欠佳,昨日因进食不慎,深夜腹痛而登厕大便,排稀便少许,但腹痛未减,且恶寒甚而寒战,腹痛欲呕,肠鸣漉漉,因而送来急诊。体查:急性面容,抱腹呻吟,面白唇紫,心肺无异常,血压120/60毫米汞柱(16.0/10.l千帕),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余无异常发现。四肢厥冷,苔白滑,脉沉紧。患者素体脾胃不健,再加饮食不慎,致使肠胃运化

7、失常,因而腹痛欲便。时值寒冬,又深夜登厕,使得寒邪乘虚而人,直中胃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凝气滞,则腹痛至甚而肠鸣漉漉,恶心欲呕。恶寒、寒战、面白、肢厥、苔白、脉紧等皆为一派寒盛之象。由于新起病急,且无明显虚象,故证属寒中胃肠的里实寒证,治宜温中散寒。处方:干姜9克,桂枝4.5克,吴茱萸6克,白术9克,厚朴9克,甘草3克。第三天复诊诉服药后腹痛肠鸣逐渐解除,四肢转温,现惟食欲不佳,给服理中汤4剂,以巩固疗效。【按语】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具有冷、白、迟、痛的特点。冷—如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热;白—

8、如面白、苔白。痰白、尿清;迟—脉迟;痛—如腹痛、头痛、身痛、关节痛等。寒证有虚寒与实寒之分。实寒指新感寒邪,阳气被遏,气机凝滞所表现的“阴盛则寒”证;虚寒是指病久体弱,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所表现的“阳虚生寒”证。本例即属实寒证之列。热证与寒证相对,一般具有热、红,数、干的特点。热—如恶热、发热、喜凉;红—如面红、舌红、苔黄、尿赤;数—脉数;干—口渴喜饮、唇舌干燥、大便干结等。同样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实热是指“阳盛刚热”;虚热是指“阴虚生热”。例二即属阳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