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

ID:15085853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_第1页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_第2页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_第3页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_第4页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陈赟作者简介:陈赟,贵州平坝人,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广东广州510665)内容摘要:先秦礼文化与语言的雅化有直接的关系。从语源上说,先秦“雅言”一词就是指合乎礼仪规范的言辞,是先秦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先秦著作中那些被誉为语言典雅的文本,字里行间都打上了礼文化的明显印记,显示了礼文化对语言雅化的影响。礼文化与雅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礼之“敬”促成了雅言的谦逊、委婉;礼之“别”确立了特殊场合语境中的雅言规范;礼之“饰”推进了雅言的修辞技巧。关键词:礼雅言修辞一、“雅言”与“执礼”现存文献中最早把语言的“雅”和“礼”放在一起说的是

2、《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里的“雅言”,传统上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东汉郑玄的说法,认为“雅言”为直言不讳的读出字的本音《论语集解》何晏引郑玄语:“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也。礼不诵,故言执也。”,二是清人刘台拱、刘宝楠叔侄的说法,认为“雅言”是以西周京师地区的语音说话,即西周的“官话”“普通话”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第一四五页,诸子集成本。。三是宋代理学家的说法,“雅言,雅素所言也。至于性与天道,则子贡亦不可得而闻,盖要在默而识之也。”就是“切于日用之实”的日常语言(《论语集注》)。在上述三种解释中,郑玄与刘宝楠都同意“雅

3、”训为“正”,但他们都是从语音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正”。郑玄关注的是语音忌讳的问题,依据是《礼记·曲礼上》的一句话:“《诗》《书》不讳,临文不讳。”认为这句话与“《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表达同一个意思,理由很牵强。《诗》《书》不讳可以理解,执礼“不讳”就无法理解了,因为言语的忌讳产生于礼仪,是行礼的一部分。刘宝楠表面上承认郑玄的解释“亦雅言之一端”,实则抛弃了郑玄的观点,改从《尔雅》的“雅”义引出雅言等于标准语的结论,并进而认为《诗》风、雅的“雅”也是标准音的意思,“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列国之音不尽正,故以‘风’名。”果真如此,那么有一百六十篇“风”的《诗经》又怎能说

4、“皆雅言也”?事实上,先秦著作中根本找不到孔子或者其他人士对于《诗》、《书》、“执礼”中的标准读音有过明确的关注的例子。就《论语》所载内容看,孔子对于弟子言辞乃至《诗》《书》的评价,都是着眼于意义的层面,不涉及语音。今人亦有驳斥者对于郑玄、刘宝楠两种解释的缺陷,李中生《<论语>“子所雅言”章辩义》言之甚详,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宋代理学家们从语义方面来认识“雅言”,与“语音说”相比是一个进步,但把“雅”解释为“雅素”“常”,在先秦文献中没有依据。“雅素”一词,始见于汉代《汉书·匡张孔马传》:“忘雅素,欲避流言。”颜师古注:“雅素,故也,谓师傅故旧之恩

5、。”,即便在汉代也找不到“雅”与“雅素”相通的例证。所以清代毛奇龄一方面承认“孔氏所云正言不止于是(语音)”,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程朱的说法,以为“雅言作常言解无据。”(《论语稽求篇》卷四)其实,先秦“雅”训“正”、训“夏”,主要是从礼义的层面来理解的。唐代杨倞说:“雅,正也,而有美德者謂之雅。”见《荀子·荣辱》:“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句杨倞的注文。礼作为“天之经、地之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正”的来源和基础。《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雅乐”之“雅”,就是由礼来认定的。“夏”也是“礼”的象征,“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左传·定公十年》:“

6、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句的《正义》。。当华夏不讲礼义的时候,就被称作“新夷狄”(《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有的文献甚至直接把“雅”和“礼”联系起来,《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可见“礼”可以导致“雅”,或表现为“雅”。“雅”“礼”意义有相通之处。因此,“雅言”就是指符合“礼”的要求的语言。《诗》《书》,“义之府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当然是符合礼义的“雅言”,“执礼”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辞更不用说也是“雅言”。《论语》里“礼”字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与“仁”互为表里,是孔子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从“礼”的角度去理解《论语》里孔子

7、提出的“雅言”,更加合乎情理。而且,这样的解释也可以得到其他先秦文献的支持。在先秦时代,言辞是礼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辞”“礼”并举,以见“礼”必有“辞”,“辞”必合“礼”。《礼记·表记》:“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之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之以君子之辞”,“辞”与“服”“容”一起构成礼仪的内容。明人黄佐研究诸多文体之后说:“礼主辞让,宣于言辞,故五礼之行皆有辞。”《六艺流别》第十四卷“辞”条小序,明嘉靖四十一年欧大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