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

ID:15096472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_第1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_第2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_第3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_第4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经济学复习大纲名词解释1.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知道是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部分人口。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3.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4.劳动力参与率: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5.劳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6.劳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

2、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劳动供给的变动。7.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8.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9.总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10.边际效用:指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11.过度选择:当劳动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估计过好时,就会制定过高的职业目标。

3、这样,在职业选择是就可能出现挑肥拣瘦,高不成低不就的过度选择现象。12.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着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这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力者失业的现象。13.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14.短缺溢散效应:指某一工厂由于劳动力短缺而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15.U—V分

4、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16.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所获得的货币。17.劳动分红制度:劳动分红制又称为利润分红或利润分享制,是指企业每年年终时从所获得的利润中按预定的比例提取分红基金,按照员工的劳动成果等条件,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个人的劳动收入18.最低工资标准:也称最低工资率,是由最低工资制度所规定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额,或称工资标准下限。 19.最低工资制度:有关最低工资确立与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的总称。包

5、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范围,水平调控及监督手段等。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1.工资指导线的基本概念:所谓“工资指导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2.工资谈判: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宏观工资谈判制度,中观工资谈判制度和微观工资谈判制度三个方面。3.自愿失业: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

6、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简答题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克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2.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与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而造

7、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3.劳动力需求弹性: 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P30-31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5.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1.供给无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