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

ID:15107085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_第1页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_第2页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_第3页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_第4页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  [摘要]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职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文课程的三个模块:基于人文精神滋养、文化传承和基本语用的通识模块,基于职业人文修养及职业化语用的专识模块和基于行业企业精神养成的特识模块。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化  [作者简介]李哲(1971-),女,河北安国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教育学。(河北石家庄05008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化建设

2、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D02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19-02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与扩张后,走到了提升优化的节点。这一节点上,自觉地深化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升级的关键,而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于高职文化建设与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周建松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中讲到:“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和建设上下功

3、夫。”2011年第二届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高职院校代表提出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对接:高职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对接、高职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会各位代表普遍达成共识:企业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  一、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目标及建构思路  高职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而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职业化建设则是实现高职文化与行业

4、、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活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怎样服务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呢?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企业人”。同时,它还肩负着和其他普通本科教育相同的任务,那就是首先培养学生成人。所以高职教育整体教育目标的完成,必须在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施以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或企业小环境独具的文化素质、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还具有通观全

5、局、自我发展、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此,我们把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  根据教育目标,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化建设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结构,自下而上分成三大模块,底部是通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社会文化素质。中部是专识模块,主要针对某一职业或行业,培养特定职业所需的精神及文化素质。上层是特识模块,专为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设置,将特定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和课堂,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  二、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三大模块的作用及内容建构  (

6、一)通识模块――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社会文化素质  根据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目标,参照2007年我国劳动部制定颁布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形成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通识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以提借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的,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应用能力训练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提升学生自我心理素质及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具体包括三大项:第一大项是人际交往或合作时的心理调控技巧练习、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练习等。心理训练内容的引入将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

7、适应环境要求。第二大项是人际交往或合作时所需要的技巧练习,主要涉及倾听练习、口语表达技巧练习、沟通模式及技巧练习,让学生能将心中所想自由准确地表达,做到巧表达,巧沟通。这些练习,将有力地推动学生与别人的交流与合作,为工作的顺畅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大项是信息采集与处理技巧练习,主要涉及信息采集技术与技巧、信息的筛选技术与技巧、信息的整合技术与技巧。本项练习主要涉及书面及电子信息,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采集筛选及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工作中高效地处理信息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设置目的

8、在于浸润中国文化传统,滋养学生人文精神,增加学生社会文化素养。为了避免这一部分过于泛化,课程内容设计将以各个历史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为载体,融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内容、代表性的作家或思想家的思想于一体,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寄托在蕴含了丰富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中。  (二)专识模块――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化,社会人文素质职业化  通识模块是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化探索的第一步,第二步则需根据专业的不同,进一步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