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

ID:15112449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_第1页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_第2页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_第3页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_第4页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发泡剂烧伤治疗分析作者:陈友安罗德志李传才谢卫国【关键词】H发泡剂烧伤治疗【摘要】目的通过对7例H发泡剂烧伤病人的治疗分析,探讨特殊化学烧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7例病人经现场急救、休克复苏后分为手术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进行治疗,比较其创面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因早期处理欠妥,创面均有进行性加深,手术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0.33±5.86)天,除1例四肢切痂术后病人外,另2例功能恢复良好;非手术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5±3.42)天(组间比较差

2、异有显著性P<0.05),仅1例双上肢Ⅱ°烧伤病人愈合功能较好,余均较差。结论H发泡剂烧伤如无爆震伤,其烧伤病人的处理同一般化学烧伤,但其早期创面处理必须持续、彻底,以消除连锁反应加重的继发损伤;创面处理建议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减少毒素吸收,加快创面愈合;NO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对烧伤的病理生理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H发泡剂烧伤治疗化学烧伤作为一种特殊烧伤,其致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认识,但其中的特例-H发泡剂烧伤,迄今为止,尚未见报道。我院曾救治了一批H发泡剂烧伤的特殊患者,积累了

3、一些救治复合烧伤患者的经验及教训,简要总结报告如下。5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事故共烧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14±8.23)岁,TRSA10%~70%,平均烧伤面积(28.86±19.77)%,深度Ⅱ°~Ⅲ°。烧伤部位均在颜面及四肢功能部位,有程度不同的呼吸道烧伤并发症,详细资料见表1。表17例(两组)烧伤病人的伤情及治疗结果例(略)1.2致伤原因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危险物品-H发泡剂[1],遇明火(抽烟)引起燃烧及超剧烈化学反应,产生145℃~155℃

4、的烟雾,并释放N2、NO等气体,现场有刺鼻的异味,其中NO遇高温水蒸汽可产生亚硝酸,引起酸烧伤,故本组伤员均为复合烧伤并发呼吸道烧伤。1.3治疗方法5因事发地点距基层医院较远,伤后2h病人才收入住院治疗,经简易清创后行常规抗休克治疗,其中6例休克期渡过较为平稳,1例严重烧伤患者反应迟钝,早期被忽视,出现休克,经加大补液及激素用量,行气管切开并辅以冬眠疗法,最终使病人渡过休克期。6例患者双手行包扎疗法,其他部位外涂SD-Ag糊剂行暴露疗法。除行气管切开治疗的1例患者及2例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外,其他

5、均出现了胸闷、喉头不适、呼吸不畅等症状,经鼻管给氧后缓解。3例镜下血尿病人经护肝、利尿及对症治疗,3天后血尿停止。因怀疑此化学物质有肝肾毒性,故病人的总输液量均高出常规烧伤抗休克补液量[2]的15%~30%。伤后第4天,全部病人病情稳定,经长途转送到我院进一步治疗。受手术人员的限制并考虑到患者的配合程度,对7例病人进行了不同处理,1例行四肢大面积切痂、自体微粒皮、大张异体皮移植术,2例行双手削痂植皮术,术后均辅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其他病人行暴露疗法保守治疗,全部病人病情平稳后给予高

6、压氧治疗。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ˉ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由SPSS10.0处理生成。2结果因早期处理欠妥,7例病人的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但后期处理较积极,全部病人存活,呼吸道烧伤(除1例行气管切开的病人外)及肝肾功能损害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手术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组病人的创面平均愈后时间(20.33±5.86)天,除1例行四肢大面积切痂、自体微粒皮、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后病人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外,另2例功能恢复良好;非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5

7、±3.42)天(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手术治疗组仅1例双上肢Ⅱ°烧伤病人愈后功能较好,余均较差。3讨论5(1)H发泡剂烧伤如无爆震伤,其烧伤病人的处理同一般化学烧伤,但应早期行持续、彻底的创面处理,以消除连锁化学反应加重的继发损伤,本组病例创面均出现逐渐加深的损伤过程,并最终呈现酸烧伤外观,说明早期清创仍不彻底,今后应注意,凡不明原因化学烧伤,早期大量清水冲洗,仍为首选治疗方法。(2)早期手术[3]在化学烧伤的处理中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化学毒素

8、的吸收及对重要脏器的损害,辅以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4]能逆转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合成,促进创面愈合。(3)NO作为一个重要的烧伤介质,与TNF-α、IL-6的协同作用,对机体烧伤后的病理生过程产生的影响,近年有较多报道[5],本次事故中产生的大量NO,作为一种外源性的硝基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烧伤皮肤及呼吸道进入体内对呼吸道烧伤[6]及化学毒素对肝肾功能损害病理过程产生的影响,据我们临床观察是积极的,但它在这种特殊化学物质所致的复合烧伤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其与IL-6,TNF-α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