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

ID:15119872

大小:28.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体会【摘要】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机特点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在临床上运用疏肝理脾法和补肾活血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并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小儿;疏肝理脾;补肾活血  TheknowledgeoftreatallergicpurpurainchildrenbyTCM Abstract:Combinedthe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pathogenesischaracteristicofallergicpurpurainchildren,therewerenotablecurativeeffectbyusing

2、smooththeliverandregulatethespleenandtonifyingthekidneyandpromotebloodinclinic.Andtake2casesforexample.Keywords:allergicpurpura;children;smooththeliverandregulatethespleen;tonifyingthekidneyandpromoteblood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以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紫癜在祖国医学属“血证”5范畴,与中国典籍记载的“肌

3、衄”、“葡萄疫”、“斑毒”相似,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而迫血妄行;或脾虚气弱、血失统摄、血不循经而致。故治疗上多采用祛风散邪、清热凉血、益气摄血之法。然笔者认为疏肝理脾、补肾活血之法,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1疏肝理脾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属木,体阴而用阳,喜条达宣畅,主疏泄和藏血,宜开不宜郁。脾属土,主运化、升清和统血。首先,在病理上二者相互影响,当肝郁木壅,气机郁滞,则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则阴不能内守,溢于脉络之间而致出血。其次,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可影响气机的宣畅,使脉络淤滞,淤久化火动血,血液外溢而致

4、出血。再次,肝气郁结,气郁化热,熏蒸肝脉,热盛干扰血分,伤络动血,迫血妄行,溢于脉外,引起出血。因此治疗若仅以益气摄血或凉血祛瘀之法,往往药而不效。《血证论》谓“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5。故只有辨证准确,主以调肝理脾之法,佐以清热凉血止血,才可药证熨帖,效果显著。另外,因肝体阴而用阳,有肝阳易动,肝阴易耗之虞,肝藏血除了必须贮存一定量的血以制约肝之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持肝疏泄功能以外,还具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故在遣方用药时要加当归、白芍等养血柔肝之品,使泻中寓补,疏中寓养,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此型究其病因乃情志致病,小儿虽少于成人,但临床亦比较多见,不可忽视。案例1

5、患儿李某,男,13岁,两月前感冒后出现皮肤紫癜,曾先后两次住院,予激素、抗过敏等药物治疗,病情未缓解,遂求诊于中医。前医曾予犀角地黄汤、归脾汤等药治疗,自述初服有效,后服无效,双下肢常有少量紫癜出现。此次来诊,患儿神情郁闷,双小腿有少量紫红色斑点,详细询问知其因久病耽误学业,常心情忧虑,胸胁满闷,喜叹息,心烦,神疲,纳呆,口苦咽干,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舌绛红,苔薄黄,脉弦数。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隐血(++)。诊为紫癜,证属肝郁脾虚,阴虚火旺,化火伤络动血。治以疏肝理脾,滋肾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云茯苓15g、白术18g、薄荷3g、

6、牡丹皮12g、栀子12g、益母草15g、紫草10g、山茱萸10g、生地黄15g、山药10g、大枣6枚。服药7剂,皮肤未见新鲜出血点,陈旧出血点色转暗,口苦、胸闷减轻。效不更方,继服上方8剂,皮疹完全消退,尿中隐血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2补肾活血5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内寓真阴真阳,为各脏阴阳之根,易藏不易泄,肾的封藏对血液的固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紫癜反复发作更易累及于肾,伤及肾阳,致火不暖土,脾阳虚衰,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耗伤阴血,则肾虚血热,相火妄动,灼伤血络,导致紫癜迁延难愈。此外瘀血滞留,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病程中阴虚致脉道失

7、于濡养,僵硬涩滞,易于损伤;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障碍。以上两种因素可致血瘀长期存在,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诚如《血证论》云:“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因此治疗上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或补肾阳以健脾阳,或滋肾阴以凉血,同时佐以活血之法。案例2患儿张某,女,14岁,反复紫癜3月。初发曾用中药治疗,紫癜一度消退,其后又反复出现近半月,病情加重,四肢均见紫黯色斑点,尤以双下肢为甚,且难以消退,伴腹痛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