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ID:15120346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关键词】消化不良;婴幼儿;中药敷脐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病症之一,也是社区诊疗中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药敷脐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44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门诊患儿,符合下列条件:①年龄0~3岁;②大便次数≥5次/日,为稀水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5个/HP或少许脂肪球,大便培养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0~1岁21例,1~2岁38例,2~3岁25例;病

2、程1~3d69例,3~5d15例;发热26例,呕吐39例;腹泻次数<10次/日51例,≥10次/日33例。对照组60例,年龄、性别、症状、体征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静脉注射穿琥宁,补液及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口服蒙脱石散剂。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治疗组加用中药敷脐。方药:吴茱萸、五味子、丁香、干姜各10g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适量药末调醋如糊状,敷填于脐中(神厥穴),另用纱布覆贴于脐上,用圆形胶布固定,保持245h再更换,72h为1疗程。  3.疗效标准①

3、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4.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经统计学处理,χ2=15.61,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关键词】消化不良;婴幼儿;中药敷脐  

4、婴幼儿腹泻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病症之一,也是社区诊疗中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药敷脐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5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44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门诊患儿,符合下列条件:①年龄0~3岁;②大便次数≥5次/日,为稀水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5个/HP或少许脂肪球,大便培养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0~1岁21例,1~2岁38例,2~3岁25例;病程1~3d69例,3~5d15例;发热26例,呕吐39例;腹泻次数<

5、10次/日51例,≥10次/日33例。对照组60例,年龄、性别、症状、体征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静脉注射穿琥宁,补液及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口服蒙脱石散剂。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治疗组加用中药敷脐。方药:吴茱萸、五味子、丁香、干姜各10g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适量药末调醋如糊状,敷填于脐中(神厥穴),另用纱布覆贴于脐上,用圆形胶布固定,保持24h再更换,72h为1疗程。  3.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基本恢

6、复正常。②有效:治疗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5  4.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经统计学处理,χ2=15.61,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讨论  婴幼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目前认为常合并病毒感染,应用中医辨证论治,配合中药治疗有良好疗效[1]。

7、穿琥宁为抗病毒药,有解热、消炎作用;而蒙脱石散剂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且能保护消化道黏膜。中医认为婴幼儿腹泻原因多为体质虚弱,脏腑未完全发育,体质娇嫩,脾胃运行功能尚未健全,感受外邪易致脾胃功能受损紊乱[2]。久泻易耗伤气液,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脐中又名“神阙”5,是任脉之穴,任督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为气血所聚,阴经所养,药敷于脐,因脐部角质层最薄,皮下无脂肪,且血管丰富,易于药物渗透吸收,而且药物外敷能避免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对药物的分解与破

8、坏[3]。而中药中的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五味子收敛固涩、止泻、益气生津;丁香散寒、温中、消食、开欲;干姜则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四味合用有温中散寒、消食、止呕、止泻的作用,本组资料表明,治疗组治疗时配以中药脐敷,总有效率达95.2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比较,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此法简便易行,患儿易于接受,未有不良反应,深受家长欢迎。【参考文献】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