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

ID:15123066

大小:13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1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_第1页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_第2页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_第3页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_第4页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学管理(战略思维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学管理的战略思维壹、领袖应有的思维一、道用乎?!权谋乎?!《尹文子‧大道下》:「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不足不足不足不足道→←法→←术→←权→←势反反反反1、纯用道学之体祇论黄老道学的理想性,则易脱离现实,而远离社群。2、纯用道学之用祇谈黄老道学的实用性,则易权谋机诡,而泯灭人性。3、道学之体用因此,要实用黄老道学,必先从体上说起,使其建构一整体的正确思

2、维,才不致于似是而非。故将《尹文子》大道论做为引言,以为殷鉴。二、儒学与道学的差异性1、儒道的概括认识(1)、白天乎?!晚上乎?!白天看得明,晚上看得远。(2)、儒学的概括认识儒学的概括认识,为入世观,既是进入世界,使我们走得近看得明。但聚焦在太近处,虽然可以看得较为明白,则易在乎于现实的得失,而为之局限。(3)、道学的概括认识道学的概括认识,为出世观,既是走出世界,使我们走得远看得清。但放眼在太远处,虽然可以看得较为清楚,则易在乎于理想的超越,而远离实际。2、用道乎?用儒乎?19儒学思想,使我们能走入世界,看得

3、明白;定位在唯一的团体中,寻求开展,使自我不会迷失于主观。道学思想,使我们能走出世界,看得清楚;定向在唯一的个体中,寻求安顿,使自我不会脱离于客观。三、领袖应有的思维作为一个领袖,应走出困囿自我的世界,澈底的认识自我,了解属于自我本有的生命方向,进而提升自我生命的高度,不使自己迷失于所处的世界之中。作为一个领袖,更应将其所认识到的,自我本有的生命方向及高度,引领其走入现实的世界中,用合乎现世的价值与方法,而来经世济用。因此,领袖必须「订定出世看得远的方略,执行入世看得明的策略」。所以,用道不离儒,用儒不离道。如能

4、调和道儒两家,为一体两用的实际性,既可成为战略治世之良才。贰、道学管理的认识一、道学本原的义涵《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道的认识「道」,是指宇宙中,恒常不变的本然性。「可道」,说道的本然性,是可籍由人类的经验,而被体悟出来的。「非常道」,并非是我们所熟悉作为器物的道路。在「常道」中,千变万化,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在「道」中,却是恒常不变的。怹是按照一定的方法途径,导引人类活动所必需遵循的方向。2、名的认识「名」,是指对「道」整体的认识。「可名」,是「称谓

5、」,是对一定「实存」概念的认识,「实存」则是通过「称谓」的概念,而来表现。「常名」,是「名称」,是「名」所指称的「实存」,会随人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老子则是去追求,「名称」背后恒常的「称谓」,这个「称谓」,是「实存」概念的认识,是所有「名称」的共同本质的依据。3、道的本原老子把「可道之道」与「常道」,「可名之名」与「常名」,区分开来,这是对于「道」与「名」的追根究底,「所以然」的思考,是企图对世界事物的终极性提出解释,以作为根本性存在的依据。194、道的无限《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作为「常道」与「常

6、名」,是不可用语言及名称的。因为无名之道的「名」,是天地万物的原始,是混沌的状态,故「无」,但又必需是可以理解怹的存在。所以「有名万物之母」,是走入人间世,来认识世界。「无名天地之始」,则是回到根源处,去认识自己。二、道学的天人贯通1、道的天人贯通《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为「众妙之门」,贯通天地人,统摄天地人。这个统摄包含着:一是「道」贯通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的生灭变易,都呈现在道中,是道之功能的表征。二是天地万物不离「道」,离道无存。2、道的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

7、「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道化生天地,而又内在于天地。天地万物是没有尊卑贵贱的差别,只有存在形式和功能的分别。道统摄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亦具有内在的贯通性。天地万物内在的贯通性,就是「道通为一」。《庄子.在宥》:「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人亦由道所化生。而人与道的分离,在于人犯了以人之形,而自以为人,离开本然状态所造成。人只要「安其性命之情」,就能与道不离,而与天为一。人与道之间,毋须通过任何中介,祇要通过「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可以与「道通为一」。三、道学天人的和谐1、道学管理的根

8、本义涵《老子.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理世乱而求「治」,在于以道的原理,治理天下,人与鬼神,都会互不相伤害,天下万物自然就会和谐。由此而观,道是治乱的大本。2、道学管理的冲突疏理《老子‧19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