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

ID:1512335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_第1页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_第2页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_第3页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_第4页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摘要】锐器损伤是医务人员最常遇到的一种职业损伤,它是指在工作期间内由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医疗锐器(包括安瓿碎片等)刺伤,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临床护士是医院中锐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然而在国内,锐器损伤这种在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还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将就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锐器损伤临床护士认知预防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

2、危险正日趋严重[1]。现已证实,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损伤(主要是针刺伤)传播,在医务人员中HIV的感染几率为0.3%,HBV的感染几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2]。同时,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有些疾病经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锐器损伤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达80%以上[3]。而目前对锐器损伤引起的这些疾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工作、家庭、生活等的改变,甚至生存也将成为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中传染给周围的亲人、同事[4]。所以医务人员,特

3、别是护理人员应对锐器损伤的认知和预防引起高度重视。1  临床护士对锐器损伤认知现状1.1  发生率高  2003年英国报告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其中41.2%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3]。1.2  损伤途径多  锐器伤主要包括针刺伤、刀割伤、安瓿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4]。护士锐器损伤不是随机的,它的发生除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等因素(如有的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病人的突然移动引起刺伤;其他的还有在

4、输液拔针头时,被针头刺伤;分离针头和针管时,被针头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时,被锐器或针头刺伤;还有的在针头毁形时受伤)有关外,还与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有关:如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此动作所发生的针刺伤占针刺伤总数的10%~25%,甚至高达50%。此外,将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标本注入标本容器时,针头处理不当,也有将锐器扔在非耐刺的容器内以及用手掰安瓿导致刺伤等行为[5]。51.3  受伤后处理方法不正确  护士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不高,41.0%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7.3%的护士对针刺伤无所谓,有1.5%的护士对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持无所谓态度[6

5、]。被针刺伤后,护士向上级的汇报率很低,可能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关。被针刺后进行血液检测的只有11.8%[7]。被锐器损伤后,有52.5%的护士会立即挤出伤口的少量血液,84.24%的护士会用碘酒消毒伤口,对伤口做适应的处理,有15.76%的护士对伤口不做任何处理[8]。据报道,因针刺伤而感染HIV至少需要0.1ml血液,而0.004ml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9]。可见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是巨大的,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  锐器损伤的预防由于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高,潜在的危害性严重,受伤者很有可能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肝及丙

6、肝等20多种疾病的危险,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应严格按照现代医疗卫生安全法规的要求,对暴露在危险因素环境下的工作人员进行风险评估,以阻止或控制危险的发生;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使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锐器伤害的危害性;建立锐器损伤的登记报告制度,做好岗前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教育护士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的几率;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可以明显减少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5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是:首先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7、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接下来用2.5%碘酊消毒后用密封塑料包扎伤口。然后确定暴露源是否感染HIV、HBV、HCV[10],对受伤者进行HIV、HBV、HCV化验并记录在案。根据患者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和血液基线测定跟踪检查。同时,纠正护士受伤后的侥幸心理,提高护士预防锐器伤害的自觉性,使其重视和配合对伤害的处理,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2  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8、2002,1(1):33.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