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

ID:1512877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_第1页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_第2页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_第3页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_第4页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作者:刘敏,郑丰杰,李宇航,李宝城,刘振权,郭少英,闫军堂,张恋【摘要】目的该研究拟在考证容量古今折算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考证药物品种、产地、炮制与药物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仲景方中葶苈子剂量开展古今折算研究。研究得出,仲景方中葶苈子应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又名苦葶苈)Semenlepidli的种子,大陷胸丸中葶苈子半升(100ml)宜折算为69.87g。该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仲景方葶苈子剂量及相关经方配伍比例的原貌。【关键词】仲景方;葶苈子;剂量;《伤寒论》;大陷胸丸 葶苈子辛苦大寒,功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

2、涎壅肺、胸腹水肿诸证。《本经》云葶苈子:“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伤寒论》中葶苈子与杏仁、大黄、芒硝、甘遂、白蜜相伍而成大陷胸丸。方中葶苈子泻肺行水,与杏仁协同开豁肺气使水之上源通畅,凝结于高位之水热邪气则随之荡涤无余,再合大黄、芒硝、甘遂,诸药共奏泻热破结、峻逐水饮之功,以用于“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5之水热互结于胸膈之证。方中葶苈子的计量单位为半升,计量单位不一,古今换算有别,给临证酌定本药用药剂量、确定本方配伍比例,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拟在考证葶苈子种属、产地、炮制法的基础上,对葶苈子半升进行实物测量,以实现从容量剂量向衡量剂量的

3、科学换算。  1葶苈子的种属、产地、炮制法考证  1.1葶苈子的种属最早对葶苈的性状进行描述的是《雷公炮炙论》,原书已佚,但其佚文多存于宋·《证类本草》。从《证类本草》载录的内容来看,雷公认为赤须子易与葶苈子混淆:“勿用赤须子,真相似葶苈子,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苦。凡使,以糯米相合于焙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可以看出,葶苈子味极苦而赤须子味微甘苦,两者有所不同。唐·《新修本草》[1]云葶苈子“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支持雷公之葶苈子味至苦的观点。宋·苏颂《本草图经》对葶苈进行了详细描述,《证类本草》[2]对此有所载录:“初春生苗叶,高六、七

4、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暴干”,同样认为葶苈子味极苦。明·《本草纲目》[3]载录的《月令》再次申明葶苈应当与赤须子的原生植物狗芥分别,“一说葶苈单茎向上,叶端出角,粗且短;又有一种狗芥草,叶近根下作歧,生角细长,取时必须分别此二种也”,郭璞对此进一步注解:“实叶皆似荠,一名狗荠,然则狗荠即是葶苈矣。盖葶苈有甜苦二种。狗荠味微甘,即甜葶苈也”5,也就是说,狗荠可能有时亦被称为葶苈,但其味微甘而非极苦,故而应当与苦葶苈明确区别。从描述的具体特点来看,葶苈子应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又名苦葶苈)Semenlepidl

5、i的种子,历代医家对此观点分歧不大。综上所述,仲景方大陷胸丸所用葶苈子为苦葶苈的种子。  1.2葶苈子的炮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提到葶苈子的炮制方法为:“熬”。《说文解字》:“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可见熬是只用火使五谷干燥之意,未提用水,与焙干的意义接近。西汉扬雄《方言》亦云:“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意为“熬”是齐楚以往焙干五谷的所用方言。由于春秋时期楚国崛起向北扩张,将南阳纳入楚地,从此以后,河南南阳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因此,扬雄所言“齐楚以往”包括南阳在内。不难看出,《伤寒论》所言熬即

6、是焙干之意,大陷胸丸中葶苈子当经过焙干才能入药。  1.3葶苈子的产地《名医别录》云:“葶苈,生藁城平泽田野。(藁城为西汉时地名,今河北省石家庄东平泽。)”今北葶苈子(苦葶苈种子)Semenlepidl亦主产于河北等地。因此,我们河北石家庄产苦葶苈子作为实测药材。  2容量汉今折算标准考证5  由于仲景方所用汉制药物度量衡量制与现代度量衡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对以体积计量的半夏进行实际测量,就需要将汉代体积折合成现代相应体积。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考证容量汉今折算标准。  《汉书·律历志·嘉量篇》云:“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为合,十合为升,

7、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不难看出,汉代的容量单位制为:2龠=1合,10合=1升,10升=1斗,10斗=1斛(石)。东汉时期,出土量器数量较多,其中“大司农”颁发的5件量器制作精美且有刻铭,属国家级标准器,因此完全可以将其做为考证东汉容量值的依据。1953年甘肃省古浪县出土的“建武大司农铜斛”实测19600ml;1989年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永平大司农铜斗”实测容量为2000ml;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和“元初大司农铜斗”实测容量分别为20400ml和1970ml;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东汉“永平大司农铜合”实测容量为20ml[4]。根据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