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

ID:15134254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_第3页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_第4页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作者:高振,阿地力江阿布力米提,哈木拉提吾甫尔【关键词】西北地区;新疆;西北寒燥证;西北燥证;动物模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学的研究已经完全突破了长期以经典校注、引证发挥和临床诊治观察为主的传统模式,动物实验研究已成为现行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实现了中医证候研究从临床向实验室的过渡。研究表明,证候模型动物的四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数据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可以用以模拟人类证候;而中医和中兽医近似相同的理论基础[1],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可行性。  1西北寒燥证动物模

2、型建立的背景及意义7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又兼寒冷之性。受此环境影响,初入新疆之人,机体会出现一系列诸如干涩、焦虑、烦躁等异常反应,这种环境也是日后诸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支气管炎,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新疆特发高发疾病有多发倾向的共同原因[2]。国外的一些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居住高原高寒地区人群除易患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肥厚外,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较高[3-5]。在如此干燥寒冷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机体必然会由于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或“非平衡的有序状态”,进而表现出

3、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健康水平和患病状况[6]。如不加干预,在这种干燥寒冷环境应激下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亚健康”或者“疾病易感期”甚至“发病前期”的状态。多年来,虽有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流行病学调查[7],但这种气候对机体产生影响的具体机理尚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地域、文化及民俗等历史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西北寒燥证的研究较少,文献极为匮乏。所以,有必要先建立一个相对可重复的动物模型,以此为切入点,观察西北干燥寒冷的环境究竟对机体产生何种影响,是否有相对特殊的、可供中医宏观辨证的生物表征和微观辨证的生物学基础存在?  2西北寒燥证动物模型

4、建立方法及命名依据  由于受伦理道德要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要对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比较尚有困难,因此,我们根据王永炎  院士提出“证候是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映状态”7新的证候概念和理论[8],在中医病因学说指导下,并充分考虑到中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特点,在中国西北城市乌鲁木齐于秋、冬季节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新疆特有的寒燥环境并作用于小鼠,即每天将小鼠置于寒燥环境中10h,使小鼠每天都受到温度及相对湿度突变的刺激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整个实验遵循病因模拟、生物表征观察、生物学基础检测的研究思路,以病因模拟为切入点、

5、生物表征观察为落脚点、生物学基础检测为辅助,建立了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  经过几次重复,我们发现,寒燥环境下小鼠至第14天有着明显的生物表征改变,而且,第21天的变化与第14天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上述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时程性和可重复性,而且和季节有着相关性,以秋冬季节症状较为明显[9]。这或许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中医四时辨证的科学性。  在新疆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同道,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得出了新疆多发以干燥症状为主的燥证证候的共识。新疆处于传统中医文献所称之西北方域,以燥气气化为主,故宜将新疆特发中医证候冠以“西北燥证”之名。西北燥

6、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期间部分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使西北燥证的客观存在性已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统计数据印证的层面,结果显示,新疆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燥证,而且有着方域性的特点[2]。我们根据燥证主要有凉燥和温燥的分型特点以及中医理论中“寒为凉之甚”的观点,从新疆环境的模拟出发,主要针对秋、冬季节的干燥寒冷气候进行模拟研究,所研究的属西北燥证中的一个分型,结合中医外感病因学说,故将其命名为西北寒燥证证候模型。7  3相关微观辨证及辨证微观化的探索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我们认为这些生物表征改变的背后

7、,机体内部应该有着某些脏器形态或者功能方面的变化,即随着应激的持续存在,也能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或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那么,在这种寒燥环境应激下,小鼠机体内部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由于中医证的本质是指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发生发展之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群。由于生物有机体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由众多小节点(蛋白质、RNA、DNA、小分子)组成各种各样,如规则的、随机的、复杂的网络所构成[10]。因此,人体受到外界干预而形成的“病”或“证”,亦都是以众多的分子网络变化为基础[11]。沈氏[12]在

8、对肾阳虚证的研究中,采取以药测证,用补肾方在模拟肾阳虚证的皮质酮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以下丘脑为调控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的变化,发现肾阳虚证涵盖神经-内分泌-免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