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

ID:15134260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_第1页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_第2页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_第3页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_第4页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摘要】  结合《内经》中的相关理论,简述了先天禀赋、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对体质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并试图分析环境应答基因及其多态性与先天禀赋、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今后研究体质和疾病易感性的切入点。【关键词】体质基因多态性环境应答基因疾病易感性  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和缓慢的潜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定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综合体。它既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制约[1]。基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的所有生命现

2、象的最基本的因子,记录着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生命的密码。基因与外界的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人体的身高、体重、肤色等特征。某些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会产生特定的反应,这些基因称为环境应答基因。环境基因组是指基因组中环境应答基因的总和[2],包括有毒物质代谢和解毒相关基因、DNA修复基因、信号传导基因、免疫和感染应答的介质基因、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营养因素基因、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等等[3]。6  1 环境应答基因决定了个体体质的形成  《灵枢·寿夭刚柔论》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在出生之时,己经初步具备了肥瘦、强弱、高矮、偏阴

3、偏阳等不同的体质特征。先天禀赋的差异使人出生伊始就存在体质的不同。而基因的差异决定了先天禀赋的差异,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高博等[4]认为人体体质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先天(源于父母的禀赋),而后天的因素如营养、环境、体育锻炼等虽然也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其先天的遗传性在体质尤其是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心理特性等方面的形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先天的遗传信息以基因的形式表现,环境应答基因既反映了先天禀赋,同时可以与后天因素相作用,是影响体质形成的最佳候选基因。2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影响了个体的体质及对疾病的易感性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基因组的多态性)是基因组的基

4、本特征之一。而正是这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即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构成了不同个体与群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对药物与环境因素不同反应的遗传学基础。基因多态性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5]。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不同多态位点携带者的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影响体质的形成和疾病的易感性。王文宝等[6]研究结果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Aso(HLAAso)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的阳多阴少型体质密切相关,HLAB13基因则与阴多阳少型体质密切相关。李剑松等[7]研究结果提示阴虚体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6  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引起环境应答基因产生特定的反应,

5、影响体质的形成。《素问·异法方宜论》谓:“故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其民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素问·五脏生成》认为:“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指出地理气候环境、生活起居、饮食偏嗜影响人体质的形成及疾病易感性。地理气候环境、生活起居、饮食偏嗜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可能通过影响有毒物质代谢和解毒相关基因、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参与氧化应激基因等环境应答基因的功能来影响人的体质。环境应答基因的等位基因不同,导致机体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不同,从而影响体质的形成。体质

6、的形成既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后天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既反映了先天遗传因素,同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是体质形成的关键。  从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探讨体质成因与疾病易感性人类的疾病和健康状态是基因、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机体的损伤反应不仅与有害环境暴露的程度有关,同时还与遗传易感性有着密切联系。个体的发病易感性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存在着遗传基因的差异,即基因多态性。环境应答基因影响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其多态性反映了遗传因素,同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影响较多疾病的易感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如李志婷等[8]采用病例—6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

7、定谷胱甘肽转硫酶MI(GSTM1)基因多态性,研究GSTM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提示GSTM1基因缺失可能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浦跃朴等[9]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采用配对病例—对照方法研究汉族人群代谢酶、受体、DNA修复酶基因等代表性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提示CYP1A16235T、MPO463A、AHR1661A、P2X71513C、XPD751Gln突变基因型和G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