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

ID:1513510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_第1页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_第2页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摘 要:目前,在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医药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加强新的理论创新,针对方法学描述少、试验设计不严密,临床诊治评定标准落后,样本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高质量的从辨证辨病到治疗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力度,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1疑难病概念中医古籍中有怪病、疑难杂证、难治之证、不治之证等记载[1],笔者认为应把“疑”和“难”分开来理解,所谓“疑”是指疾病的诊断、辨证疑惑不清,或莫衷一是,或类此而彼,致使对寒热虚实难辨,脏腑经络

2、不明,使辨证难见真谛。所谓“难”,是指疾病治疗难度大,不易把握,难获疗效,甚或病入膏肓,药物无力逆转[2]。2疑难病的临床特征○1多为罕奇、纷杂临床表现。○2较难分辨证型。○3病因病机均错综复杂。○4临床治疗预后不佳,甚至无效。3内科辨证辨病能力的培养3.1病因辨别在各种疑难病病因的辨别中,进行个性化总结和探索均是关键环节,除做到多病有共同的病理因素之外,还需研究多项疾病有多种病因导致。需辨证入微,将思路拓宽。33.2疾病辩别疑难病多为复杂的症状,往往证候表里不一,疾病均有一定的假象存在,真假难辨是绝大部分疑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或真假误辨

3、导致。故临床需对阳盛格阴、阴盛格阳、致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等情况,对各脏腑间与脏腑主病主证相关性进行密切注意,对病症在病状、证候、舌脉不一致时,需掌握从舌脉加以审辨的方法。对真假进行辨别的同时,还需对一些西药引起的假象进行辨别。3.3病变位置辨别分析五脏六腑多为疑难病的病位所在,与临床施辨相结合来定位,在对疑难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诊断、治疗方案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依据病情的发展来定位。3.4微观辨证分析疑难病中部分采取宏观的辨证思维进行施治,临床效果多不佳,需辅助微观的检查,对病因进行明确诊断,依据检查结果对组方进行重新调整,才可获得理想效果

4、。3.5中医思维的扩展○1注意辨病过程中各优势的互补:通常从宏观整体方面进行辨证,局部病理考虑不全,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细密性的缺陷。临床将辨病、辨证深化结合,利于对疑难病的诊治。○2拓展知识面:临床诊断标准与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相关,对疾病的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升知识面的掌握程度。3.6治疗疑难病的思路和方法对疑难病病情进行区别,可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效果。并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或另研究治疗疾病的新方案,或多种方案联合应用,先解决主要矛盾,重视医德的培养,达到对中医理论灵活变通应用的目的。4小结3目前,在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

5、况下,中医药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另人欣慰的成绩,但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加强新的理论创新,针对方法学描述少、试验设计不严密,临床诊治评定标准落后,样本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高质量的从辨证辨病到治疗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力度,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温石强.探讨中医诊治内科疑难病症状辨病能力与治疗方法[J].健康必读,2010,12:122-123.[2]程丑夫.疑难杂病辨治思路与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