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

ID:15139184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30例既往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换为利培酮治疗16w。分别于服利培酮前及服药后2w、4w、6w、8w、12w、16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疗效,服药第16w末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6w、8w、12w、16w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其中24例患者成功地换为单剂利培酮治疗。结论利培酮代替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

2、较少,且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关键词】氯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氯氮平为一种作用于多受体的药物,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而且椎体外系反应较少,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但也可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体位性低血压、癫痫、体重增加等。近年来还发现氯氮平可以引起血糖、血脂升高。为了观察何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小,作者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换为利培酮治疗,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41.1对象选取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

3、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既往服用氯氮平治疗。共入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诊断:偏执型12例,青春型9例,未定型7例,其它2例;年龄19a~45a,平均年龄(25±6)a;服用氯氮平时间4mo~5a,平均(12±2)mo;氯氮平用量(50~200)mg·d-1,平均(100±12.5)mg·d-1。1.2方法30例患者既往均服用氯氮平,入组时做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血糖、血脂检测。逐渐减少氯氮平用量,同时增加利培酮

4、口服。氯氮平平均减12.5mg~25mg·w-1,当氯氮平减至25mg·d-1或12.5mg·d-1时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如佳乐定,氯硝西泮等替换,在4w内彻底换完。第16w后单用利培酮0.5mg·d-1治疗,每3d增加0.5mg,在4w内增至4mg~6mg·d-1。分别于入组时及服利培酮第2w、4w、6w、8w、12w、16w末采用BPRS评定疗效,入组时及第16w末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2结果2.1治疗前后患者BPRS总分变化治疗前患者BPRS总分为(38.3±9.6)分,治疗后2w、4w、6w、8

5、w、12w、164w分别为(36.3±9.4)、(34.3±8.8)、(30.2±7.6)、(28.2±5.8)、(25.1±4.2)、(20±1.3)。治疗后第6w、8w、12w、16w总分逐渐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2.2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服用氯氮平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18例、流涎16例、体重增加5例、血糖或血脂升高6例,治疗16w末乏力1例、体重增加2例、失眠5例、震颤8例、泌乳及闭经1例,经调整药量和作人工周期治疗后可恢复月经,但停止用人工周期疗法,则又闭经

6、,更换为奥氮平后月经恢复正常。2.3替换成功率30例患者改用利培酮治疗后,BPRS评分减分率≥25%,有效率为90%,其中24例患者成功地替换掉氯氮平,单用利培酮治疗,8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症状较轻,不需处理。3讨论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苯丙异恶唑类衍生物,由氟哌啶醇发展而来,它作用于5羟色胺2A(54HT2A)和D2受体,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效,临床用量较小,安全性高,对难治性病例较经典药物疗效好,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结果显示,服用

7、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服利培酮后,患者乏力、嗜睡、流涎、体重增加及血糖或血脂增高的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可以主动服药,并参加社会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有的患者失眠较重,单用利培酮效果不理想,合并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效果较好,1例患者出现闭经、泌乳,可能与利培酮刺激泌乳素分泌增高有关。  总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服利培酮治疗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依从性好,适合于门诊及住院患者较理想的替换药物。【参考文献】[1]顾中范、张广岐.培酮的国内临床应用情况[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

8、,34(4)250[2]张宁,欧红霞,陈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100[3]童建明,杨正春.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8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