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

ID:15141024

大小:4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_第1页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_第2页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_第3页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_第4页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研究-毕业论文一、毕业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如下毕业论文摘要:叶枯病(Garlictipblight)是大蒜生产中常发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大蒜生产中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大蒜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菌毒素的活性与培养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筛选出菌丝、孢子最佳培养条件及病菌产毒最佳条件,为以后利用大蒜叶枯病病原菌粗

2、毒素,筛选具稳定遗传性的大蒜抗叶枯病细胞变异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病原菌采集、分离及鉴定在陕西周至县和杨凌区生产田间大蒜叶片上采集典型病症的病原菌,室内分离,并经致病性鉴定,对回接引起的病症病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确定该病为匐柄霉属Stemphyliumvesicarium(Wallr)Simmons引起的大蒜叶枯病。2大蒜叶枯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蒜叶枯病病菌菌丝和产孢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培养基pH值)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在培养2、4、6、8d后观察菌丝生长,于10d测定产孢量,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结果表明:在

3、pH为7的PDA、PSA、PCA和CSA4种病菌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有一定差异。以PSA培养基为最适宜培养基,其次为PDA培养基。病菌在pH7的PSA培养基上分别置于15、18、20、22、24、26、28、30、35和40℃的温度下培养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8~30℃,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以28℃为最适。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以26℃产孢量最多。病菌在pH7的PSA培养基中分别进行24h光照(简称24L)、12h光照/12h黑暗(简称12L/12D)和24h黑暗(简称24D)3个处理,结果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较利于产

4、孢。在培养基pH分别为4~12的PSA培养基处理中,病原菌在pH5~12间均可生长,以pH8下菌丝平均生长速率最快。病菌的产孢适宜pH值为7~9,以pH8下孢子最多。3.大蒜叶枯病病菌产生毒素的培养条件及其毒性对大蒜叶枯病病菌菌株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于培养4,6,8,10,12,14,16,18,20和22d取样,得到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并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生物检测病菌培养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在pH为7的PS、I-Fries、Czapek-Dox和I-Richard4种病菌培养基中,从C

5、zapek-Dox培养基中得到的病菌粗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培养20d时,大葱种子发芽率仅为10.5%;将接菌的pH7的Czapek-Dox培养液分别置于18,20,22,24,26,28和30℃温度条件下培养,在24℃病菌产生粗毒素的能力最强,在培养20d时,大葱种子发芽率降至最小值10.0%;将接菌的pH7的Czapek-Dox培养液分别置于连续黑暗静置、连续光照静置、连续黑暗振荡、连续光照振荡、每天12h光照12h黑暗振荡、每天12h光照12h黑暗静置6个处理中,以连续黑暗振荡培养条件下病菌产生的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在培养20d时,

6、大葱种子发芽率降至最小值10.5%;将接菌的pH分别为4,5,6,7,8,9和10的Czapek-Dox培养液经过24h黑暗振荡培养20d后测定病菌毒素,以pH值为6和7的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大,发芽率分别为13.0%和10.5%。综合以上试验认为,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4℃,培养基pH值为6~7,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20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毕业论文思路:摘要ABSTRACT第一章文献综述1.1大蒜叶枯病的研究概况1.1.1大蒜叶枯病的分布与危害1.1.2大蒜叶枯病的病原1.1

7、.3大蒜叶枯病的症状1.1.4大蒜叶枯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1.1.5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技术1.2匐柄霉属Stemphyliumvesicarium(Wallr)Simmons的研究1.3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1.3.1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概念和分类1.3.2真菌毒素的化学类别1.3.3植物病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1.3.3.1毒素对细胞质膜的影响1.3.3.2毒素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影响1.3.4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1.3.4.1生物检测1.3.4.2物理及化学检测法1.3.4.3生化检测法1.3.5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应用1.3.5.1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8、1.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