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ID:15143600

大小: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_第1页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_第2页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_第3页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_第4页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1、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尽管物理主义是随着科学发展看似是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式,但二元论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思考首先就要把事物分类、明确、定义,而把事物一分为二是寻找区别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研究大脑时,就可以把人类大脑后天积累的神经连接模式单独区分出来,也可以叫做灵魂。大脑这个宇宙最复杂的装置可以看作人体的灵魂。人的复杂性可以看作是生物界的灵魂,同理,所有星体可以看作宇宙的灵魂,因为宇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目前还是理论阶段,姑且信之),所有熵减的存在都可以看作与基本的事物本质相反的东西,而且这种熵减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宇宙的形态,因此可以被看作

2、灵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其实和认识论的基本过程有相通之处,也许正因如此,笛卡尔的主要思想就体现在这两块。唯心主义认为没有身体,只有灵魂。这种论点很迷人,很多哲学家都喜欢这样的思维游戏,也许他们智商太高,内省太深,也许是他们乐于质疑常人所习惯的观感。唯心主义琢磨起来也确实有趣,就象电影《黑客帝国》。唯心主义认为,人所认为存在的东西都是人“认为”存在的,没有灵魂去认为,物质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的存在,而且不同的灵魂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感知。按现代科学哲学说法,这种理论的问题是不能证伪,就像如果有人说孙悟空在前一秒钟制造了人类,而且给所有人类各自的记忆,都以为自己

3、活在一个有悠久历史、完整的社会关系的土地上。这样的论点是没法去证伪的,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另外,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恰好可以反驳灵魂说,人之所以认为人有心灵是不是因为人感觉自己有心灵?也就是所谓的心灵只是人感觉的结果,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心灵的概念也可能是人感觉到结果,而心灵本身是不存在的。那么人是用什么认为自己有心灵呢?心灵吗?这应该算循环论证还是自相矛盾呢?但唯心主义也有其实际用处,质疑自身的感觉体验,是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进步的一大助力。比如康德认为所谓的物质只是人们所认为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只是人感觉的方式,不是真正的存在,也不是真正的物质本质。从现代理论物理的成果看

4、,如果弦论是对的,事物的本质是十一个维度的,只是我们只能感觉到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其它都是蜷曲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做为三维生物体能感觉到的是有限的。和康德的论述很有相通之处,现代科学也的确需要质疑一些我们公认的物质特性。(康德在当时本身也是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其实我们不仅不能感受高于三个维度的空间,就是低于三个维度的空间我们也只能想象和计算,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生活在二维空间里,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线段,当你变换角度观察这些线段,会发现这些线段长度会变。二维世界的画家只能画线段,雕塑家可以画平面。但是我们想象这些的时候,能够想出我们生活在这个平面里,上下却没有厚

5、度吗?或者说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可以屏蔽掉一个维度吗?我做不到,我也不觉得有人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出于永生的欲望和对解释的渴望,我们推出二元论,进而思考心灵的非物质属性,再思考我们的认知都来自于非物质的心灵,物质的实质就会被质疑,从而得出唯心主义。2、有关死亡死亡这么单薄的命题能称为哲学的长久讨论对象,就是因为死亡是所有人都没有过体验,但却是每个人都禁不住要思考的。因此凡是谈论死亡的,一般来说,不是在谈论永生的可能性,就是出于恐惧讨论其价值。对于永生模式,一般可以分为几种模式。第一种永生模式就是道教式的长生不老。这是最直接的欲望,从人有自我意识和对死亡的恐惧开始,这种欲望就

6、应该形成了,他不同于动物的自保本能,而是对一种生命可能的憧憬。这种永生模式随着人类自身记录的增加,越来越让人无法相信,而且这种模式很难诱发对精神层面的抽象推理,显得很不高级。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模式:死而复生。死而复生模式也很古老,人们也许通过四季变换,阴晴圆缺、以及梦见先人等经验。想象出人死了以后可以过一段时间后重生,由于这个说法也很容易证伪,因为死后尸体肯定是会腐烂的,而且毕竟没人看到过死而复生的人(个别医学假死也难以契合理论)。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通常把复活周期延长,短期内无人能证伪,或者把条件提高,使得普通人无法达到,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传说就是综合以上特征形成的

7、。但是死而复生模式的漏洞过多,且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也很难长时间在民众中流行。这时就有了第三种模式,灵魂永生。这种灵魂永生学说一种表现是人死后可以被安排去另一个世界----天堂地狱(基督教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安排转世轮回----但没有前世记忆(佛教模式)。这样就成了不能证伪的学说,因此到今天仍有人相信。这种灵魂学说自然就发展出来了平等思想,人们不再靠外界条件或者身份地位达到永生,人人的永生条件都是一样的。也许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的记录信息传播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平等思想,因为这是实际情况。而这种平等思想促进了灵魂理论的建立和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