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ID:1514629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卵巢粒层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卵巢卵巢粒层细胞瘤是一种源于性索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6%~7.3%,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1]。现将我院遇到的13例卵巢粒层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4年至今收治了13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7.5岁。40岁以上者9例,占69%。右侧8例,左侧5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胀、腹痛。6例伴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3例绝经后出血,4例伴有腹水。13例均作B超检查报告为盆腔内肿块。2病理资料2.1大体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

2、直径5~25cm,平均10.5cm。9例实性,质嫩。4例含有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内含胶样血性液体,囊壁灶性钙化。2.2镜下瘤细胞较小,圆形、多边形或立方形,大小形态较为一致。胞浆较少呈淡红色颗粒状或较透明,胞界不清。核圆,核膜薄而清,染色质细且丰富,部分凝集形成纵沟,并见Call-Exner小体。细胞排列为滤泡状、岛状或梁状,此结构9例。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核大小不一,具有异型性,并见病理性核分裂相,此结构3例。根据细胞排列方式,病理分型:滤泡型5例,岛屿型3例,小梁型2例,弥漫型3例。2.3子宫病变413例粒层细胞瘤中7例检查子宫内膜。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3例,腺囊型增生

3、过长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内膜增生性改变2例。3讨论卵巢粒层细胞瘤并非罕见,通常分成人型和幼年型,本组病例均为成人型。3.1组织学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可将该瘤分为四型。即滤泡型(小滤泡和大滤泡型)、小梁型、岛屿型和弥漫型。这种分型对病理工作者可有助于识别和诊断,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2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同一肿瘤内可出现多种形态的混合,常给诊断造成困难。如果掌握以下几个诊断的基本要点,确诊并不困难。(1)石榴子样瘤细胞。小多边形,胞质淡染,胞膜界限不清,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中央见一深色核沟。(2)Call-Exner小体

4、。特点是颗粒细胞呈花冠样放射状排列。环绕小圆形腔,细胞呈离心性靠近周边,小腔中央为不规则丝网状伊红色物质,PAS染色阳性。该结构出现的越多,表示肿瘤分化的越好。(3)组织排列形态。常见有滤泡型、小梁型、岛屿4型和弥漫型4种类型。有时可为几型的混合,其中掺杂有多少不等的Call-Exner小体,间质细胞极少,可有玻璃样变。鉴别诊断:(1)未分化癌:因分化极差而无法确定属何种上皮起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常双侧卵巢受累,核异型性明显但无核沟,并见病理性核分裂。而粒层细胞瘤多为单侧发病,细胞异型性不明显,预后较好。(2)类癌:卵巢原发性类癌是畸胎瘤单向发展的结果,瘤细胞呈岛状、筛

5、状、腺泡状、假菊形团等排列,核圆,染色质粗,有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征。(3)小细胞癌:均见于绝经前,病人常伴有高血钙,细胞核深染,核仁明显,罕见核沟,核分裂较多,属高度恶性。而粒层细胞瘤可见于各年龄组,主要在绝经后,无高血钙,病程缓慢。3.3瘤细胞分泌激素问题一般认为雌激素是卵泡膜细胞合成的,黄体素是由黄素化的粒层细胞产生的,而非黄素化的粒层细胞在激素合成中则不起作用。Kurman等用间接过氧化酶法证明雌激素位于非黄素化的粒层细胞内,而黄体素主要位于卵泡膜细胞内。笔者检查1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发现子宫内膜明显增生。本组检查7例子宫内膜,6例明显增生,1例子宫

6、内膜腺癌,说明这是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的结果。有报道子宫内膜增殖症发生率达51%,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率达15%~28%。3.4判断预后指标问题粒层细胞癌属低度恶性肿瘤,有复发和转移的倾向,5年生存率为78%,10年生存率降至50%。根据组织形态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弥漫型预后最差,从本组观察,3例弥漫型中2例分别在术后8个月及3年发生转移死亡。另1例因复发而复诊,现正在进行化疗。其他各型者均健在,无复发来复诊者。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标准。(1)病人年龄较大,肿瘤直径在15cm以上且为实性者。(2)就诊时已属晚期,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者。(3)镜下见多数核分裂

7、,细胞异型且为弥漫型者。(4)临床症状伴有腹水者。Fox[2]4认为预后的好坏,主要看核分裂的多少,详细计数核分裂相对推测肿瘤恶性程度很重要,倘若核分裂活跃,复发的机会将会增加。Eˉvans[3]报告118例,18例(6%)复发,从诊断到首次复发平均间隔6年,最长间隔23年,复发后平均生存5~6年。因此,本瘤随访不要少于20年,故本组病例仍需远期随访观察。参考文献1陈忠年,杜心谷.妇产科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81.2FoxH,LangleyA.TomorsoftheOVary.London:WillamHeinemann,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