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ID:15150621

大小:4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_第1页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_第2页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_第3页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_第4页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关键词】乌头碱;  近年,基于“气滞血瘀”、“痰浊互结”、“毒邪郁结”、“气阴两虚”为主的的辨治体系尚不能完全解释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收效长期停滞不前的临床现实,温阳法逐步受到重视。在常用的中药中,温阳作用效强力专者首推乌头、附子类药物,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其中所含乌头碱类物质是其主要效应成分[1]。多年来临床上应用、研究的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制剂主要有以下4种:①乌头(碱)注射液,1980年前后开发专用于抗肿瘤的制剂;②复方三生注射液,1980年前后开发应用的抗癌

2、中医药制剂,由生附子、生川乌头、生南星等组成;③参附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由红参、黑附子提取的中药复方制剂,因其具温阳固脱之功,常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心肺重症,也用于符合辨证的其他一切疾病;④高乌甲素(拉巴乌头碱、刺乌头碱)临床上原作为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开发使用。今就该类药物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温阳法及应用附子、乌头碱类物质治疗肿瘤的思考与理论依据  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同归于根据《内经》“16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将肿瘤属性定位于“阴成形”,认为

3、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本属寒痰凝结,源于命门火衰,治疗当以温化为主,而选用附子、乌头碱类物质为主治疗[2~6]。伍耀衡等[7~9]认为,根据“肾藏精、主生殖发育”的原理,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与“肾”功能相关;根据《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细胞分化、凋亡相关于细胞执行功能,属“阳化气”,细胞增殖相关于细胞数量、形体增长,属“阴成形”,而发育异常、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及凋亡阻遏为肿瘤、白血病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可推理恶性肿瘤特征为肾阳不足、阴寒积聚,符合《内经》“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的

4、理论;治本(诱导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当温肾散寒祛瘀。  2抑瘤实验研究  综合文献记载,80年代多个单位初步较系统开展抑瘤实验研究,发现乌头碱浓度200μg.mL时可完全抑制人胃癌细胞,并抑制其有丝分裂,对小鼠移植实体肝癌抑瘤率47.77%~57.38%,对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57%,但对艾氏腹水癌无抑制作用[4,10,11];汤铭新等[12]报道,乌头碱对小鼠前胃癌FC、小鼠肉瘤S180等瘤株均有抑制作用,抑瘤率21.7%~46.4%,并可抑制Lewis肺癌自发转移。  近期,刘雪强等[13]、

5、李峨等[3]、田邵丹等[14]16、侯丽等[15]报道,以耐药性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KBv200)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体外孵育技术测定乌头碱的抗癌效果,发现乌头碱对KBv20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为224.91μg.mL;不同浓度的乌头碱能够增加长春新碱(VCR)对KBv200细胞杀伤的敏感性,12.5μg.mL与6.25μg.mL浓度的乌头碱与VCR伍用时,VCR的IC50分别为0.2715μg.mL与0.9185μg.mL,逆转倍数分别为8.9倍与2.64倍;因而认为乌头碱无

6、明显细胞毒作用,但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能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后应用组化方法及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发现乌头碱可下调Pgp蛋白,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MAPK信号传导系统最后作用于Mdr1基因的表达而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指出在这一浓度时按公式推算相当于临床每人每天需要服90g乌头,因而乌头及乌头碱治疗肿瘤的实用性尚需进一步探索。林妮等[16]报道刺乌头碱(LA)对小鼠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肝癌,24h后肌肉注射LA,连续给药10d。结果发现LA4mg.(Kg·d)、

7、2mg.(Kg·d)和1mg.(Kg·d)时对小鼠肝癌抑瘤率分别为24.46%~47.65%、11.25%~53.09%和22.61%~48.85%。结论为LA对小鼠肝癌有一定抗肝癌作用。  综合文献记载,1980年代对复方三生注射液的实验研究认为其对小鼠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小鼠肝癌、人肺癌、胃癌、肝癌有抑制作用,在人胃癌实验中似有逆转现象[5,17~19],曾昭贤等[20]16应用同位素标记前体掺入法探讨其机理,发现其对小鼠肝癌细胞生物大分子合成有抑制作用,尤其对DNA、RNA合成抑制作用较强,其作用

8、为可逆性,但对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及溶菌酶含量等免疫功能无影响。故认为抑瘤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生长及核酸代谢。  近期李世辉[21]报道参附注射液对SP2.0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4.21%~35.26%,并抑制SP2.0骨髓瘤细胞产生MIP-1α细胞因子。  3免疫学实验研究  马健等[22]发现以皮质酮造模的阳虚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