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ID:15161426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40例已被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静脉大剂量注射纳洛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7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动脉压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纳洛酮;感染性休克 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由美国ENDO实验室于1960年创制,1971年来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纳洛酮在危重病人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兴趣[1]。本院从20

2、08年7月—2010年2月对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大剂量注射纳洛酮,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新昌县中医院ICU于2008年7月—2010年2月收治80例病人,均符合感染性休克治疗标准。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1)明确感染的证据。(2)SIRS:具备下列4项中的2项,诊断即可成立: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6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4.27kPa,④WBC>12×109/L或<4×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0;(3)休克:收缩期血压&l

3、t;90mmHg,在充分补液的情况下低血压不能纠正,或比原水平下降>39.98mmHg,同时有低灌注的临床表现;(4)难治性休克:须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超过24h,不能撤药。其中男43例,女36例,年龄(63±7.5)岁。其中符合多脏器衰竭标准28例,原发病包括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4例,重症胰腺炎1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7例,绞窄性肠梗阻14例,坏死性筋膜炎8例,腹腔不明原因脓肿2例,肿瘤晚期病人4例;合并症13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冠心病9例。上述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和治疗组病人各40例。经过比较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治

4、疗前平均动脉压、血乳酸、尿量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基础疗法相同,即有明确手术指征的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并引流祛除病因,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公布脓毒血症治疗指南,采取规范的集束化治疗措施,如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充分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首剂0.01mg/kg加5%葡萄糖液5ml静脉推注,续以纳洛酮0.01~0.04mg/(kg·h)微泵注,维持24h。  1.3疗效判定标准有效:6h内:(1)中心静脉血压上升至8~12mmHg;(2)平均动脉血压>65mmHg;(3

5、)尿量>0.5ml/(kg·h);6(4)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5%。显效:上述各条并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乳酸下降到4mmol/L以下。无效:治疗过程中死亡或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1。  2.2两组有效例数比较见表2。表1两组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后变化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6、0.05)。表2两组有效例数比较(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70%);治疗组显效率20%,对照组15%;经过比较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U=2.489,P<0.05)。  3讨论  纳洛酮是特异性吗啡受体阻滞剂,其血浆T1/2为1~2h,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min,能迅速分布全身,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高。纳洛酮能与吗啡受体结合,阻断β2EP与吗啡受体结合,解除β62EP对心血管的抑制,改善血流动力学,使平均动脉压升高,改善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增加心输出量,加强心肌收缩力,并可减少血小板在肺内聚集,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自由基,稳定溶酶

7、体膜,抑制AA代谢等,但不抑制呼吸,几乎无副作用[2]。本资料结果显示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纳洛酮,能快速逆转低血压,恢复意识状态,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动物实验亦证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内啡肽均可导致低血压。1978年,Holaday等[3]的研究显示,纳洛酮通过拮抗内啡肽改善血流动力学而逆转内毒素导致的休克。Hack2shaw等[4]应用纳洛酮治疗脓毒性休克时检测发现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收缩压明显增高。Safani等[5]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显示,纳洛酮相对于安慰剂,可以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病人的血流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