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ID:15185017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第1页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第2页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第3页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逐瘀汤即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均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笔者临床运用逐瘀汤加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具有气血双调的功能,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理气止痛。方中牛膝、枳壳,其性下降,既能引瘀下行,又能与桔梗、柴胡相配理气散瘀。配伍上体现了升降结合的治疗特点。总体上看,血府逐瘀汤在活血祛瘀中兼有补养扶正之意,祛邪而不伤正。适用于胸中血府之瘀血,气滞疼痛之证。如胸闷、胸

2、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晦暗,舌质暗有瘀点,脉涩;还能治血瘀气滞之顽固性头痛。4  杨某某,男,45岁,2008年4月3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劳累后胸闷心悸。去年发作较频,近日感胸痛且闷,有时痛引背部,心悸气短,动则更甚,头晕肢麻,畏寒,脉沉缓无力,舌质胖嫩边有紫点,苔白。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组方:当归、生地各12g,桂枝6g,瓜蒌仁、薤白各12g,生甘草6g,炒枳壳、赤芍各12g,柴胡5g,川芎、牛膝各12g,5剂。4月9日二诊:胸闷时作时止,心悸不寐,治拟前方加黄芪15g,茯神12g,夜交藤、丹参各1

3、5g,5剂。4月15日三诊:胸痛未作,仍有胸闷心悸,寐尚欠安。原方继服5剂,病情基本控制。本案是心阳不足,寒气乘之,痹阻气机,为虚寒而兼有瘀血之证。故初诊以血府逐瘀汤去桃仁、红花,加桂枝、瓜蒌仁、薤白温通心阳;二诊,前方加黄芪、茯苓、夜交藤补气养血安神,加丹参以增强补血活血之力度。病情虚中有实,治拟通补兼治。  2隔下逐瘀汤  隔下逐瘀汤作用与血府逐瘀汤相似,但方中配有五灵脂、延胡、乌药、香附等疏肝理气之药,重在通络消瘀止痛,尤适用于隔下有瘀结肿块,痛有定处,刺痛,胀痛者。4  陈某某,女,42岁。2008年5月14日

4、初诊。患者2天前骑自行车跌倒,右胸肋被车柄击伤,当时局部疼痛发麻,到下午伤处疼痛加剧。转侧痛甚,伴有背部窜掣,胸部胀闷不适,右胸肋4~5肋略有肿胀压痛。脉弦滑,苔白,治拟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痛。组方:当归、桃仁各12g,红花6g,炒枳壳、延胡各12g,乌药10g,五灵脂、制香附各12g,川芎10g,赤芍12g,丹皮10g,甘草6g,郁金12g,5剂。5月19日二诊:胸闷不适已除,胸肋疼痛亦缓。原方加柴胡再服5剂。5月24日三诊:右肋疼痛明显减轻,局部压痛已愈,治拟原方5剂,以求巩固。本案右胸因撞击而脉络损伤,血离经脉,

5、瘀滞经道,不通则痛,故初诊以隔下逐瘀汤加郁金,初见成效;二诊,原方加柴胡助香附增强理气止痛之效,以活血化瘀,利气通络而收功。  3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由小茴香、干姜、当归、肉桂、川芎、赤芍、延胡、没药、蒲黄、五灵脂组成。方中既有四物汤(地、芍、归、芎)活血调经,又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用药偏温,诸药组合具有温经活血逐瘀止痛作用。尤对少腹积瘀之腹痛、月经不调、痛经之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陈某某,女,30岁。2006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难忍,腰酸,形寒,尤以背部为甚,苔光,脉弦,有

6、力,治拟调和通达为法。组方:当归、五灵脂各12g,干姜10g,延胡12g,没药10g,小茴香、肉桂各6g,川芎、赤芍各12g,蒲黄6g,香附12g,5剂。3月24日二诊:服药三剂后腹痛瘥,按原方去没药加党参、熟地、枸杞子各12g,5剂以调气血而告愈。本案初诊为少腹逐瘀汤加香附,二诊去没药加党参、熟地、枸杞子先攻后补,具有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之意,使寒散,瘀去,痛止。虽苔光而未投滋阴生津之品,瘀去气机条达,血行畅通,津液上承,苔渐复生。此为治病求本之法。  4身痛逐瘀汤4  身痛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牛膝、地

7、龙、羌活、香附、没药、五灵脂组成。方中既有活血祛瘀之品,又有引经走窜之药,如牛膝、羌活、地龙、川芎等,上、下、内、外循序搜剔互相配合,故有活血宣通、祛风止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全身瘀血留阻,痹痛日久不愈,按之更痛者,如臀痛、肩痛、腰背痛、四肢痛等。  童某某,男,38岁。2006年4月5日初诊。患者肢体关节酸痛,偶有重滞麻木感,遇热则缓,遇冷酸痛加剧, 苔白腻,脉沉。治拟活血祛风止痛。组方:桂枝、附子各6g,当归、桃仁各12g,红花、甘草各6g,牛膝12g,羌活6g,秦艽、五灵脂、香附各12g,没药6g,地龙12g,5剂

8、。4月11日二诊:服药后肢体酸痛减轻,重滞麻木感缓解,原方加威灵仙15g,干姜10g再续5剂而愈。本案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故初诊用身痛逐瘀汤加桂枝、附子,温经活血祛风止痛;二诊在前方基础上加威灵仙、干姜使气血通而痹痛止,效如浮鼓。  笔者体会,血府逐瘀汤重在心下隔上之血府瘀血,多用于冠心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