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ID:15195440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作者:孙伟伟,赵瑞华,李晶秋,武颖【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桂附饮;丹赤饮;芪丹饮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在形态学上属良性疾病,但症状剧烈、顽固,有极易复发、再发的特点,又具有播散、种植与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行为,其引起的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盆腔痛、不孕症、月经失调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

2、[1]和《中华妇产科学》[2]制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4]及广安门医院李光荣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3型。  1.2纳入标准4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年龄在18~4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合并有子宫肌瘤及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哺乳期妇女。  1.4一般资料2005年11

3、月-2007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就诊,经临床诊断或手术诊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共33例。其中单纯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下简称“巧囊”)24例,巧囊合并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单纯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单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年龄23~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4年;有剖腹产史12例,有上环史10例。  2治疗方法①寒凝血瘀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予桂附饮加减。主要药物:炮附片6g,桂枝6g,乌药3g,三棱3g,莪术6g,皂角刺14g,全当归104g等。②

4、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予丹赤饮加减。主要药物:柴胡10g,制香附14g,丹参10g,赤芍15g,莪术6g,皂角刺14g,全当归10g等。③气虚血瘀型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予芪丹饮加减。主要药物:炙黄芪30g,丹参10g,赤芍15g,莪术6g,茯苓15g,炒白术15g,全当归10g等。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1h服用。  随症加减:痛经明显者加延胡索10g;肛门坠痛加羌活9g;腰痛甚加续断15g、杜仲15g;月经量多加生蒲黄10g、五灵脂10g;月经量少加淫羊藿10g;若检查患者盆腔有炎症,则将上述组方每

5、日晚间保留灌肠1次,经期停用;若患者阴道穹窿可及触痛结节,则加用活血止痛散(北京同仁堂药厂生产),补益脾肾之药。  平痫汤以化痰活血、熄风定痫为根本大法,方药主要有胆南星、白僵蚕、天麻、代赭石、石菖蒲、丹参、白芍等。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燥湿化痰、祛风解痉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胆南星“治惊痫,口眼斜,喉痹……”;白僵蚕具有化痰散结、熄风止痉之功,《本经》中记载白僵蚕“治小儿惊痫,夜啼……”,白僵蚕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而胆南星对惊风、癫痫兼有痰热者尤为适宜,二者相配,则涤痰之力更甚。天麻性平味甘,平抑肝阳

6、、熄风止痉,《开宝本草》谓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代赭石质重沉降,长于镇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石菖蒲其味辛苦,性温,豁痰开窍、化湿和胃、镇静抗惊、安神定痫,如《本经》中所云“4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丹参则归心、肝经,性寒,为凉血活血之要药,善清心经、肝经、血中之热;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柔肝、善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与丹参相配以求血和风自灭之意。以上诸药共奏化痰熄风、凉血活血、柔肝止痉之功。  此次病例采集中运用中医介入治疗癫痫时,往往对那些已

7、经服用西药的就诊患者,不建议他们立即撤停西药,因为这会导致癫痫的发作加重,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连续不发作1~2年后,才建议患者逐渐撤停西药,中药治疗仍就维持。只有这样,患者的临床疗效才容易巩固。【参考文献】  [1]BergAT,ShinnarS,ChadwickD.Discontinuingantiepilepticdrugs.EngleJ.PedleyTA,Epilepsy:acomprehensiveTextbook[M].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Publishers

8、,1998.1275.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39-8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8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