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ID:15196071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_第4页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作者:张爱国,程凌,周海宁,马洪,谢少伟,伍云伟【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体外冲击波对16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治疗,定期每月复查X线片检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冲击波治疗后,16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13例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其中12例最终愈合,3例无效。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后愈合时间为6~20周,平均为12周。治疗总有效率为81%,平均治愈率为75%,震波治疗后未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对内、外固定物无影响。[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可促进骨痂生长

2、,缩短愈合时间,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外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理想方法。【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骨折延迟愈合;治疗效果8骨折延迟愈合是骨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发展至今仍不能完全避免。以往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及植骨治疗,疗效较确切,但风险大、创伤大,并发症较多[1],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院自2005年应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延迟愈合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均为骨折延迟

3、愈合。男11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41岁,3例患者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13例患者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史,其中2例为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再次手术后延迟愈合,且内固定物均未取除。治疗后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有4例为胫腓骨中下1/3骨折,1例为胫骨中段骨折,2例为肱骨中段骨折,1例为肱骨下段骨折,2例为股骨中段骨折,1例为股骨下段骨折,1例为股骨颈骨折,1例为尺骨中下段骨折,2例为桡骨中段骨折,1例为跖骨骨折。X线片显示,骨折端间隙,6例<5mm,2例为6mm,无明显的感染迹象,其中肥大型12例,萎缩型4

4、例。符合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2]:(1)骨折经过治疗后,固定时间已超过同类骨折愈合所需的最长期限,而骨痂仍不能将骨折端坚强地连接在一起,肢体活动时断端有明显的异常活动,局部有疼痛和压痛;(2)X线片显示,断端边缘不整齐、模糊甚至呈囊性改变,骨质吸收疏松,骨痂生长较少,断端间隙增宽,但无硬化及髓腔闭塞征者。81.2治疗方法应用深圳市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Z.ESWL-V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所产生的高能震波进行治疗。把患者置于舒适体位并固定,在透视下定位,根据骨骼粗细,在骨折线上选1~3个点作为基准点,调整冲击波碎石机第二焦点,对准骨折延迟愈合近远端作用部

5、位,焦点聚集范围为1.5cm2,最大能量为14KV,股骨和胫骨3个基准点,脉冲数为1000次。肱骨2个基准点,脉冲800次;尺桡骨2个基准点,脉冲600次;跖骨1个基准点,脉冲400次。2~3d治疗1次,一般治疗3~5次,就能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定位时,震波的焦点应避开内固定及大血管和神经,在水囊与皮肤的交界面涂抹超声用凝胶避免皮肤损伤,否则容易产生皮肤瘀斑,血肿形成,表浅皮肤破损等。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每月摄片检查,了解其愈合情况。2结果816例患者定期随访,包括患者主观症状、负重情况、假关节活动、压痛及扣击痛。每月定期复查X线片1次。16例患者治疗后2个月全

6、部随访,14例患者主观症状、负重情况、假关节活动、压痛及扣击痛有明显的改善。摄X线片检查,13例骨痂生长明显,最终12例治愈。震波治疗后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及内、外固定物的损伤。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2005年11月14日诊断为右股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给予清创缝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石膏外固定10周,2005年12月出院。出院后多次X线复查,无明显的骨痂生长,骨折端间隙较明显,无愈合迹象。2006年5月开始进行ESW治疗,2~3d/一次,共治疗5次,摄X线片复查,如图1~4所示:3讨论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从本组患者治疗过程

7、看,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主要为医源性因素所至[2,8],表现为:(1)内固定不当。包括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合理,内固定不可靠及操作技术失误。本组病例中股骨、胫骨及肱骨中段骨折未使用髓内钉固定,而使用钢板固定且有的钢板过短,没有到达钢板长度与骨折线长度的比例大于5∶81的要求,未能获得可靠的内固定。操作技术失误主要表现为术者对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缺乏。如螺钉直接打在骨折线上,骨痂无法越过断端,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2)手术操作不当,违背生物学固定原理,过多剥离附在骨块上的骨膜及软组织,盲目追求骨折片的解剖复位,加重骨折部位的血供破坏。(3)忽视必要的外固定及早期

8、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如肱骨下段骨折,断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