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

ID:15198490

大小:27.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泌尿系感染70例临床分析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特点及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对7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4例有肾脏积水,3例合并有泌尿系结石,2例患儿有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为重复肾畸形,1例示单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移行处扩张,1例合并有高钙尿症。45例尿培养阳性中大肠埃希菌31例(68.89%),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4例(8.89%)。经验性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患儿基本上痊愈。结论:小儿泌尿系感染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注意寻找

2、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畸形、结石等潜在病因。大肠埃希菌仍为小儿泌尿系感染主要致病菌。肠球菌感染则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泌尿系感染;小儿;尿培养  泌尿系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D)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病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该病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占儿童泌尿系疾病12.5%[1]。如治疗不彻底,则易致病程迁延,严重时可出现瘢痕肾,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

3、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4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确诊为泌尿系感染7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26例,女44例。婴幼儿28例,学龄前儿童20例,学龄儿22例。病程1d~6个月不等。其中2例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有长期应用激素病史,1例男患儿胎儿期B超即提示有肾盂积水。1.2诊断标准: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尿沉渣检查:WBC>5个/HPF或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1.3临床表现:以尿路刺激症状起病31例,以发热起病28例,以肉眼血尿起病7例,以呕吐等消化系统表现起病3例,以乏力、精

4、神萎靡起病1例。查体仅2例肾区叩击痛阳性。26例男性患儿中有11例包皮不能完全上翻。1.4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尿常规、肾功、连续2次中段尿培养(并设对照数据)和药敏试验、泌尿系统B超检查和CT检查,15例患儿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1例行同位素肾动态检查。2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者35例,在(4.0~10.0)×109/L者31例,而<4.0×4109/L者4例。尿常规及沉渣:白细胞>5个/HP者60例,红细胞>3个/HP者21例,尿蛋白阳性者20例。肾功尿素氮及肌酐均正常。经泌

5、尿系统B超和CT检查4例有肾脏积水,其中1例行同位素肾动态检查提示同时伴输尿管引流不畅。3例合并有泌尿系结石,1例为重复肾畸形,1例示单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移行处扩张,1例合并有高钙尿症。经排泄性尿路造影证实2例患儿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尿培养结果:70例中45例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6.67%。大肠埃希菌31例(68.89%),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4例(8.89%),克雷伯杆菌3例(6.67%),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各2例(4.4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和不动杆菌各1例(2.22%)。  本组患儿入院后

6、选用氨苄西林类药物或者头孢三代抗感染治疗。药敏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球菌则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三代等敏感;其余细菌菌株药敏结果因例数较少仅供参考。克雷伯杆菌对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三代、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变形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三代敏感;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敏感。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后视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为选用氨苄西林类药物或者头孢三代为主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疗程共7~l4d,入组患儿除1例好转后自动出院外泌

7、尿系感染均治愈,对其余44例尿培养阳性的患儿,在用药7d和停药时分别复查双份尿培养,均提示阴性。其中3例转泌尿外科继续治疗原发病,余病例痊愈出院。3讨论  泌尿系感染儿科很常见,但年龄越小,尤其是婴幼儿,常以发热为首发表现,此点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女孩因其尿道短、容易受到粪便污染等特点故较男孩发病明显增多。对男性患儿和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应注意除外泌尿系畸形可能,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患儿亦为泌尿系感染的高发人群。4  本组数据表明,革兰阴性杆菌仍为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86.67%,且均对头孢三

8、代和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则占13.33%,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仍是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致病菌,占68.89%,在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多见,本菌感染多发生于新生儿以及长期住院给予抗生素治疗免疫力低下人群。本组资料显示肠球菌占8.89%,高于文献报道的4.9%~7.8%,提示该菌呈上升趋势,且值得关注的是肠球菌属可能已成为小儿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此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2]。  此外,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