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ID:15199511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腺小管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乳腺小管癌  乳腺小管癌(tubularcarcinoma,TC)是乳腺癌中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以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及诊断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相差较大。作者报道自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切除的乳腺小管癌标本15例,着重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8岁,平均45岁。按WHO(2003年)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诊断为单纯型12例、混合型3例。肿瘤部位:外上象限8例、外下、内上象限各3例,乳头乳晕下1

2、例。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保乳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仅有1例(混合型)发现2/20只淋巴结内有转移灶。  1.2方法7  将蜡块重新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对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操作及阳性判断标准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用一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SMA、P63,均购自上海××公司。  2结果  2.1病理检查  (1)巨检:15例手术切除标本,肿块直径0.5~2cm,平均1.1cm。切面灰白色或灰白间灰黄色,无包膜,质地中等

3、或硬。(2)显微镜检查:肿瘤由分化较好的小管状结构组成,小管为开放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小管一侧形成锐角;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小而较规则,轻度异型,核分裂像少见;小管缺乏肌上皮细胞,但可见一些小管周围包绕不完整的基底膜成分;小管之间为富含细胞的结缔组织间质。3例混合型,其混合成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另有2例间质出现散在分布的、细小的钙化。  2.2免疫组化染色7  15例均行ER、PR检测,ER均阳性(其中11例强阳性,包括2例混合型),PR阳性13例(其中9例强阳性,包括1例混合型);12例行C-erbB-2检测,2例阳性(其中1例强阳性,为混合型)

4、;10例行SMA、P63检测均阴性,证实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成分。  2.3随访  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例,随访时间8个月~10年,11例无复发生存,1例(混合型)术后20个月出现骨转移,至今术后28个月,尚带瘤生存。  3讨论  3.1病理诊断  乳腺小管癌的确切病理诊断标准一直有争议,有些学者建议采用100%具有小管状结构的严格标准,而其他学者建议采用小管状结构肿瘤范围必须>90%。而作者认为WHO(2003年)关于乳腺肿瘤分类中建议小管状结构>90%者为单纯型,50%~90%为小管状结构同时伴有其它类型癌者为混合型较为实用,本组采用此类分型法。  3.2发病年

5、龄7  乳腺小管癌的发病率低,仅占乳腺浸润性癌的1%~2%。多数研究报告其发病年龄为40~60岁,平均50岁,高龄和绝经后的女性高发,本组病例发病年龄30~58岁,平均45岁,其中30岁、32岁各1例,提示乳腺癌的发病有某种程度上的年轻化趋势,但需要更多资料的验证。  3.3典型组织学特征  肿瘤组织由分化较好小管状腺样结构组成,呈开放性,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小而规则,轻度异型,部分有顶浆分泌,核分裂像少见;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小管周围可见富含细胞的纤维性间质。据报道[1]有47.5%的病例出现导管内癌成分,其中微乳头状和筛状生长方式分别

6、占60.7%和26.1%。部分病例间质可出现钙化。钙化成分被认为是一种草酸盐结晶,在组织切片检查时易疏漏,而在钼靶X片上易识别[2]。  3.4鉴别诊断7  (1)硬化性腺病:其腺管常被增生硬化的纤维间质压迫而明显变形,但仍呈小叶状分布,上皮细胞小,排列有方向性,其外围有短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包绕,有时在光镜下不明显,但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显示P63、SMA、Calponin等肌上皮抗体阳性而得到证实。而小管癌的小管结构常呈放射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上皮细胞单层,外围缺乏肌上皮细胞。(2)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常>2cm,有明显腺管形成时,其腺管一般中度分化,局部区域上皮

7、增生明显,细胞多层,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像较多见,无顶浆分泌现象。(3)微腺体腺病:同小管癌的鉴别较困难,因微腺体腺病的腺体排列亦紊乱,缺乏肌上皮细胞,且可分布于脂肪组织中而似浸润状,但其小管呈圆形、规则,且腺腔中常有致密红染的分泌物,周围有一层环状的基底膜,可通过Ⅳ型胶原染色证实,缺乏小管癌常有的锐角状小管和富含细胞性纤维间质。(4)乳头部腺瘤:当其以腺管结构为主且间质有硬化时,与浸润性癌相似,要与小管癌鉴别。(5)星状瘢痕:通过其腺管结构一般不呈锐角状和纤维化间质呈放射状分布,免疫组化证实肌上皮细胞的存在,可鉴别。  3.5预后与治疗  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8、中,公认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