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ID:15199719

大小:2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疏肝解郁汤/治疗应用;抗生素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取以消炎对症、手术等治疗方法,而单独应用抗生素往往并不能终止病情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效果[1],但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却具有降低复发率、减少毒副作用等优势。因此,我们运用疏肝解郁汤加减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在减轻症状,促进病情恢复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80例慢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在性别

2、、年龄、病程及慢性胆囊炎分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限制脂类饮食,服用去氧胆酸,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4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汤:香附10g,柴胡10g,党参20g,白术15g,黄芩15g,金钱草10g,郁金15g,茯苓20g,陈皮20g,半夏10g,川芎15g,栀子10g,川楝子30g,延胡索15g,甘草15g,大黄(后下)5g。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疗效观察  3.1观察方法及指标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临床症状、舌质、舌苔、脉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3、2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B超检查胆囊仍增大、壁厚、毛糙。  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略)  4讨论4  西医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炎症、结石等的反复刺激,导致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故为慢性炎症的表现。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的发生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

4、犯脾;或劳累过度损伤脾气;嗜食膏粱厚味,壅滞中焦;以及感寒受邪,直中太阴,脾气受伐;或忧虑过度伤脾,脾伤则湿聚酿热;或是湿热交蒸,郁阻胆腑;或是蛔厥犯逆,邪浊留滞,均可导致胆腑通降下行失常,胆汁瘀滞不畅,又影响中焦脾胃功能,日久化源匮乏,脉络瘀阻,而产生慢性胆囊炎的一系列临床表现[3-6]。而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可取得显著疗效,并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抗炎治疗慢性胆囊炎。【参考文献】  [1]王有德.急性胆系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学,1994,15(5):2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1.  [3]刘亦选,陈镜合.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  [4]危北海.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  4  [5]郭谦享.论胆囊炎胆石病的中医辨治[J].陕西中医函授,1984,18(5):33-35.  [6]梁淑珍.利胆活血健脾法治疗慢性胆囊炎[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2(12):27-2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