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ID:1520145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1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2页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作为护理工作者,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在治疗抢救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室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让小儿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因为静脉输液外渗是儿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原因分析1.1患者因素1.1.1新生儿新生而因全身分布有胎质,有的是皮肤苍白、青紫,仅能做

2、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较大,固定后易脱落,使其易外渗。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1.2药物的原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1.3技术的原因(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对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4)同一部位多次穿刺。2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后果3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

3、无回血,严重的可发生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甚至到形成溃疡。此时患儿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对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引发医疗护理纠纷。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3.1营造温馨环境,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入院后,由于生理、病痛引起的恐惧和陌生环境引起的焦躁、忧郁,往往使他们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亲近患儿使他们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感、亲切感。3.2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操作严谨细致,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4、,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3.3选择合适的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穿刺,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一般新生儿-3岁小儿宜选头皮静脉,3-12岁小儿宜选四肢静脉。必要时可作热敷,使其血管扩张,易暴露,便于穿刺。3.4针头大小的选择选择针头大小的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静脉、耳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滴注可用4、5、51/2针头,肘静脉推注可采用5-7直针。33.5穿刺时协助固定者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无自主意识

5、,往往在穿刺的过程中,头部、手足的摆动导致固定不好,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在实际操作中最好由工作人员协作固定患儿,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6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如: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加;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4护理对策4.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可用湿热敷,或用95%酒精,肿胀很快就会消退。4.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应

6、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5小结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室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总之,不同年龄的患儿在各种治疗中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注射时一般都存在恐惧心理,作为儿科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当熟悉血管分布及解剖部位,娴熟掌握各项基本操作与技术,在操作上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细灵巧的动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